“报!大相国寺封闭寺门,抗拒搜拣,段大使询问,是否可以强攻?”
苏辙赶紧拦著,大相国寺什么地方,那可是几代帝王御赐的护国寺,就差没把禄司直接交给他们管了,可惹不得。
別说一个开封府尹,就是枢密院的文彦博也不一定敢动这帮和尚。
不料他这个哥哥却是疯了一般,“不开门,那就给我封了,水食禁入,看他们能挺多久!”
“兄长,不可啊,如此大动干戈,徒惹非议,明日朝堂必多弹劾。”
苏軾摇了摇头,“子由,蛇不出来,我怎么抓它呢!”
两兄弟继续在衙里呆著,听取匯报,调整处置办法,接待前来询问的各衙门同僚。
过了一阵子,听见衙外有人高声喊叫。
“苏軾,苏子瞻,你是要造反么?”
这世上敢直呼苏軾名字的人已经不多,听见嘶哑老迈的声音,苏軾赶紧起身出去迎接欧阳修到了。
“老师,何来之迟也!”
欧阳修拿著拐棍就要抽人,他这一把老骨头,先是被王安石折腾了一回,现在又落到了自己的亲学生手里。
“你不要命了,京师重地,擅动大阵仗,搅得鸡犬不寧,是嫌命长?”
苏軾哥俩一左一右,托著老头乾的身体,抬一般把欧阳修扶进了內室。
苏軾拉开墙壁上的障子门,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各种帐册,墙上还贴著一圈图谱,写的是各种关係链。
欧阳修甩开两人,擎著油灯走进去,昏的老眼贴近了,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圈。
刚出来,苏軾把一个孩子推到他面前。
小孩子像是吃了什么药,呆呆傻傻的,也不知道害怕,只是不住的打著哈欠。
“老师,他们绑了我儿苏迈!”
“什么?”欧阳修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惊叫。
小胖墩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孙辈儿,个性好,人聪明,关键是与人亲善,跟他这个老头子玩的来,五子棋下的尤其好。
“谁,告诉我是谁,老夫不弹劾得他丟官去职,我一头撞死在金鑾殿上!”
苏軾扶著老师坐下,倒上一杯安神去火的凉茶。
“我也在等,等他们自己跳出来!”
大宋分军民两种州府,民州编户齐民,却並不施行严格的人口管理制度。
像开封汴京这样的,人人都知道这里住著百万人,却始终默认帐册上的四十来万居民豪门大户不止在乡下隱匿人口,在城里也一样。
一家子才十几口人,雇著马夫、车夫、轿夫、厨娘、丫鬟、小廝、管家等一大堆。简朴一点,像文彦博欧阳修这样的,一个宅子里少说也得三四十人。
像濮王或者曹国舅家里,四五百往上算。
中產人家借著“亲戚”之名,往往也养奴僕,多则十几,少则五六个。
到了商家就更不得了,专挑一些外地的灾民或者穷人买卖,写的全是官府不承认的私凭,也就是卖身契。
打拐行动搂草打兔子,立功心切的衙役们顺便来了次人口大清查。
没户口没路引的,赶紧找熟人互保,到开封府户曹办理凭证。
说不清主奴身份的,一律当做非法蓄奴,当即锁拿关进治安所的看守院子。
那些不开门的大户或者权贵,进出买卖粮油米麵,只准按照开封府登记的人数进行配给。
苏軾的行动是下午开始的,东京城是到了晚上乱的,百官是到了早上懵的。
一出家门口,刀枪齐整的一队人堵门,不让搜查你还想去上值?
別说我大胆,俺们上官是苏子瞻,皇上特许的查案钦差,手持尚方宝剑的三品府尹,想查你就必须查你!
连文彦博和富弼都不例外,老老实实的接受搜查。
一晚上,什么消息都传开了。
有说苏軾造反黄袍加身的,有说帝后失和发生宫变的,有说城里进了妖道全城捉妖的在南城外的向家大宅里,一群人一夜未睡。
居上首的,是一位五十来岁的老者,身著华贵的蜀绣,脸上红光满满,连褶子都没有几条,看看极为健康。
他边上的,是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中年,留著一把山羊鬍,打理的非常精致。
其他人在堂屋里各自占著一个短榻,前麵食案上有些狼藉的酒菜。
一只鸽子清早扑稜稜的飞落,在特意搭出来的台子上啄著小米儿,咕咕咕的叫著。
年轻的养鸽僕人上前抓住鸽子,从脚上取下一个蜡纸卷,恭敬的递到老者手中。
老者皱著眉头將纸卷展开,调整了几次距离,终於看清了字跡。
其他人打起精神,伸长了脖子,等待著老人的讲话。
可是过了很久,大家脖子都僵了,老人还是一副心思凝重的样子。
“怎样,向老?苏子瞻怕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