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身份后,接受陈铭和张正则的工作指示。
政委张正则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了参谋长和赵刚等一批干部的任命。
接收作战文件,地图,通讯密码本等机密资料。
搞完这些后,雷厉风行的参谋长第二天就坐不住了,开始实地走访下属部队,了解部队兵力,装备,防御工事的情况。
陈铭看着对方的表现,心中感叹果然没有白起的外号。
于是也陪着参谋长进行调研走访的工作,一一给对方介绍着部队的情况。
“老刘,我们先去炮兵支队吧,我猜你肯定就对咱们的炮兵部队感兴趣。”
陈铭笑着说道。
男人之间的关系,增进的速度有时候比坐火箭还要快。
仅仅经过一天,两人的关系就突飞猛进了。
“好啊,我早就想看看咱们部队的大杀器了。”
参谋长一听,没有犹豫直接同意了。
身为一名军事,有谁不喜欢大炮呢?
何况他作为独立支队的新参谋长,了解部队的具体情况和实力,是他的职责。
而炮兵作为部队的强大支援力量,在战场上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刘参谋长心里肯定重视。
陈铭带着老刘和赵刚,前往了炮兵支队的驻地。
此时,炮兵支队已经做好了接受检阅的准备。
为首的人是张有胜,炮兵支队的炮兵参谋长,负责炮兵支队的日常训练。
炮兵支队的支队长和政委,在总部派干部来之前,陈铭一直压着没有任命。
由张有胜担任参谋长,统管炮兵支队的日常训练。
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任命张有胜担任支队长,则是因为对方不适合。
以前是炮兵营的时候,炮兵营长不需要有多高的战略意识,只需要听指挥就行了。
但现在炮兵部队整编后,成了一支战略级的力量,其军事主官就不能只是一个听命令的干部。
需要有炮兵专业背景和实战经验,有足够的指挥经验,政治忠诚度和部队凝聚力建设。
还要有特殊的战场适应性,如资源调配能力,临机决断魄力。
张有胜不具备这些条件,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炮兵出身,后面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缺乏大战略意识。
同时对方的资历也不够,张有胜是国军的炮兵出身,还是在抗战后加入的部队。
炮兵支队支队长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必须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经历过考验,且能力足够的干部才能担任。
所以综合考虑,陈铭没有把张有胜提到支队长这个位置。
张有胜对此也很理解,毕竟他当初只是一个小兵,有幸加入了队伍,才到了如今炮兵支队的参谋长。
到了这个位置,他都已经感觉到不真实了,再提拔,他自己都会害怕。
而炮兵支队支队长这个职位,陈铭准备向总部举荐新参谋长兼任。
咱们这位新参谋长可是用炮的好手,懂的火炮集群的使用,并且在苏军待过,熟悉苏械火炮。
能者多劳嘛。
不过这件事还得要陈铭向总部申请特批。
毕竟新参谋长比炮兵支队支队长低一级,并且参谋长和军事主官的职责冲突,原则上不能兼任。
所以只能向总部申请特批,短期先代理几个月,等有了合适的炮兵干部后再解除职务。
陈铭一行人来到炮兵支队的驻地后,开始检阅部队火炮。
看着校场上摆着的大炮,赵刚和刘参谋长瞪大了眼睛,非常惊讶。
虽然事先就知道了炮兵支队的火炮规模,但纸面数据和实际上看到的完全是两码事。
就像一吨黄金听起来也就那样,可实际摆在你的面前,看到了呼吸都可能短暂停滞。
上百门火炮,其中有九十余门都是野战火炮。
其中甚至还有一个重炮大队。
如此震撼,就连陈铭多次见到了,也会赞叹不已。
“怎么样,老刘,老赵,咱们的炮兵力量不赖嘛。”
“这都是咱们部队靠着硬实力挣来的,以后就是咱们的家底了。”
陈铭挺着胸膛,自豪的说道。
“确实强大,有了这么多的火炮,以后就是小鬼子挨炸了!”
赵刚惊讶的说道。
想到自己以后就是这一支强大火力炮兵部队的政委,他激动的呼吸有些急促。
这是总部,是陈铭给他的重任,身负重任的他,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同时暗下决心,一定把炮兵支队的工作做好,绝不辜负总部和陈铭的信任。
参谋长同样很是吃惊。
他是知道这些火炮的具体威力的。
毫不夸张的说,如此多的火炮在战场上集群使用起来,可不只是煮一锅钢铁肉粥那么简单。
就算是鬼子引以为傲的城防工事,只要不是永固工事,这么多火炮都能把他们的乌龟壳炸开。
“还不止如此,对于76毫米野炮的炮弹,咱们新组建的兵工厂已经在建造了,马上就能投入生产。”
“这意味着以后咱们不会再过上那种火炮打一发就少一发的日子。”
“76毫米野炮,以后将成为我们战场上的常备火力。”
“而122毫米的火炮炮弹虽然咱们现在还不能自主生产,只能依赖援助补给。”
“但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咱们就能攻克它的技术难题,利用苏军援助的76毫米野炮炮弹的设备,把它生产出来。”
陈铭朝着两人说道。
“哈哈,以后小鬼子有得受了。”
刘参谋长罕见的幽默说道。
视察完炮兵部队后,陈铭就把赵刚留了下来。
他是炮兵支队的政委,这次来除了视察外,也是陈铭亲自送对方来上任。
陈铭一行人视察完后,赵刚自然要留下来主持工作。
而陈铭和刘参谋长,则继续前往第二处地方视察。
第二处地方,则是兵工厂。
去的是417兵工厂,而不是还在建的兵工厂。
417兵工厂如今是四分区重武器的生产基地。
包括但不限于火箭炮,野炮炮弹,82迫击炮等火炮和炮弹的生产。
是陈铭最依仗的造血基地。
至于原先生产小型武器,爆炸物的设备,则被陈铭命人运往了新兵工厂,进行技术整合,各司其职。
来到417兵工厂后,陈铭带着参谋长最先看的是火箭炮。
这是兵工厂没有依赖外部技术,自主研发的大杀器,自然最适合第一个亮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