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加上了赵朔钦定的标点符号。
虽然华夏古代早就有了“句读”,但是正规的公文和奏章上是没有“句读”的。
赵朔早就想加上标点符号,提高处理公文的效率以及避免歧义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并不是什么紧急之事,而且会受到不小的阻力。之前行之,有些得不偿失。
如今大元建立,万象更新,要显示出与之前朝代的不同,正是推行标点符号的最佳良机。
于是乎,中书省微微露出点口风,一篇篇标注了标点符号进劝进的奏章,如同雪花一般飞入了赵朔的行在。
十二月十九,赵朔的车驾终于到了中都郊外。
耶律楚材率领中都文武官员,数十万军民百姓相迎,再次劝进赵朔为华夏天子。
三辞三让的程序早就走完了,天可汗都当上了,赵朔当然没有矫情地说什么“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而是传下了新的旨意:皇天有命,万民拥戴,众望所归,不敢推辞。
一二五零的正月初一,赵朔登基的仪式,正式在中都南郊举行。
临时筑起的圜丘坛高九丈,以黄土垒就,象征“天子居中,沟通天地”。坛分三层,层层环以身着玄甲、持戟而立的禁卫军士,他们如同沉默的铁像,在冬日苍白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
嘟呜~~
嘟呜~~
浑厚悠长的号角声划破黎明的寂静,随后,编钟与特磬的清越之音次第响起,庄重典雅的雅乐如同无形的潮水,漫过整个旷野。
自远处的帷宫至坛下,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依品级着大元新式官服,肃然垂首,分列御道两侧。
在这些贵人后面,还有十万选出的中都平民百姓。
赵朔身着华夏天子冕服,上衣象征未明之天,下裳象征黄昏之地,肩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背负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汇聚了天地间所有的至美与秩序。在先导礼官的引领下,赵朔缓缓向祭天台上走去。
历朝历代官服都要变化,但是华夏天子冕服是从来没有变过的,象征着华夏的传承。朝代有更替,但是华夏永存。
就是历史上的包括忽必烈在内的元朝诸帝,天子冕服都是这个装束。唯一的例外,也就是清朝了。
“皇天上帝,丕降宝命,眷佑下民……臣赵朔明告于天……於戏!历数攸归,钦应上天之命;建极体元,与民更始。朕所不逮,中外文武,汉蒙古亿万子民,同心协力。献可替否之助也。诞告多方,体予至意!”
赵朔展开祷文,声音清朗而沉稳,穿透雅乐,回荡在旷野之上。是向天地神灵、天下万民宣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然后,就是“亚献、终献”,三献礼成,乐声愈发高昂。太常寺卿奉上以朱漆盘承托的玉玺与即位诏书。
赵朔转身,面向祭天坛下如林般的军民百姓。
他双手高举大元国玺,示于天地,示于万民。
“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祭天台下,文武百官、勋贵,齐刷刷跪伏于地,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冲天而起。
至此,礼成,赵朔正式为华夏天子,大元皇帝。
然后,赵朔却没有依惯例开始封他的先祖,皇后,以及太子,而是高声亲口传旨。
“朕上应天命,下顺民心,登基为帝。然,朕深知,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朕之后世子民,又难免有不肖者,堕了朕于尔等之基业。今日,特下三道旨意,既约束朕自己,又约束朕之后世子孙。”
“其一,我大元君主无姓名之讳。即便口出朕之名字,亦不入罪!天下者,非仅朕以及朕子孙天下也,更是汉人、蒙古人,以及天下各族英杰之天下!”
华夏避讳之事,已经持续千年以上了。
比如汉朝的王昭君,为了避晋文帝司马昭的讳,改成了王明君,后人也就习惯性地称她为“明妃”。
比如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民部改成了户部。比如为了避李渊的讳,龙渊剑改成了龙泉剑。
给百姓们带来了太多的不便。
后来,宋朝皇帝为了避免扰民,登基之前要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生僻字。
赵朔觉得太麻烦了。
他既不想改名字,也不想民间禁用“朔”字。
再说了,人们称呼“赵朔汗国”都多少年了?赵朔管得了国内的子民,还管得了其他国家不成?
所以,赵朔干脆,把避讳彻底取消掉。
当然了,没人会真的直接对赵朔称“赵朔”的。只是在其他场合说或者写了“朔”字,或者不小心说出了“赵朔”二字,不会被朝廷追究治罪而已。
“其二,朕百年之后,才开始修建陵墓,百日内完成。朕之后世子孙,都应以此为例。否则,即非朕之子孙!”
帝王修建豪华的陵墓,对国力的消耗真是太大了。历朝历代,皇帝登基不久后,就开始选址并动工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
宋朝是个例外。
这个朝代吸取了前朝的教训,规定皇帝去世后,才开始修建皇帝陵墓,并且严格限制了七个月的时间,正所谓“七月而葬”。
到了明朝,就又退步回去了,依旧皇帝登基后就开始修建豪华的陵墓。
何必呢?
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不如留在人间,赵朔对此相当看地开。
所以,他参考宋朝的制度,将修建坟茔的时间限制在百日之内。仅仅一百天的时间,再铺张浪费又能铺张浪费到哪去?
“其三,凡朕之后世子孙,未获封地者,每代皆降等袭爵。七代之后,降为庶民。古语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朕之恩泽如能庇佑子孙七世,已是皇天厚爱矣,怎可贪得无厌?”
这就是避免宗室繁衍,国家不堪重负了。
赵朔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如同玉磬敲击,在庄严肃穆的旷野上空回荡。那三道旨意,一道比一道惊世骇俗,像三记重锤,狠狠砸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口。
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
取消避讳?千年以来,“为尊者讳”是礼法的基石,是维护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无形屏障。直呼皇帝名讳乃是大不敬之罪,足以掉脑袋!赵朔为了不扰民,竟亲手拆除了这堵墙?
死后建陵,百日为期?历代帝王,谁不将身后事视为与生前基业同等重要?那宏伟的陵寝是权力向死亡的延伸,是另一种形式的“万岁”。就是宋朝,不是也达到了七月为期吗?赵朔为了节约国家开支,宁愿大元历代皇帝薄葬!
“七代降为庶民”,赵朔为了国家的强大,连后世子孙都苛薄如此!
但是,紧接着,就是一片欢呼声响起。
“陛下英明!万岁!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数万众的声声欢呼,似排山倒海,如滔天巨浪,声传九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