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115.张世杰也有一策(红色精英冠)
天使搞赏三军,又派了殿师张彦去分权,谢太后这个封建皇权具象化的表现人,终於放心让张巡陛辞。
临行前又是上马金,下马银的好一阵赏赐。早有心理准备的张巡也算泄气了,趁著这会儿使劲要点吧。指不定之后打守城战要打多久呢,搞两个钱在全浙的商业中心调集粮食好了。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可是那是后世浙江省的说法。如今钱塘江下游,太湖南岸这一圈,就是天下农业最繁荣的大平原。湖广两省的开发,要等到明代。四川倒是產粮区,可惜被蒙古人杀空了。
偏偏夏秋大旱,想扑买大宗粮食,也就只能在杭州。
陆秀夫当上了参政,也没见多少喜色。一面嘱咐张巡务必小心,毕竟张巡所统率之军,乃是全宋仅存一付家当。输没了,带宋就没了。
另一面则表態,自己一定会在杭州为张巡军前设法筹粮募。浙西被兵,浙东还是完善州县。而且浙东乃是朝廷所在,宋家控制力最强的地带,只要使劲,总能出点啥来的。
军器所的事,陆秀夫会另外委託良人,张巡的需求能满足的都会满足。只有製造大型拋石机,也就是霹雳炮的工匠,朝廷不会放出杭州。这玩意儿是毁天灭地的大杀器,朝廷不可能放手。
但是霹雳炮陆秀夫可以想办法批给张巡十几二十部,这段时间內就会装船拉去常州,八牛弩也是如此。
如果张巡能找到会编织扎甲的人,陆秀夫还可以想办法发二三十万片甲叶去常州。牛皮就得常州自筹了,丝绵也得常州自筹。
战火大起,各地的赋税土贡断绝了一半还多,原本很容易获取的原料,现在在杭州也难寻啦。
记掛常州三万兵的张巡也不纠结,只请陆秀夫务必將买来的十几万斛粮食妥善转运到常州,便没有其他更多的要求了。
並未隨著张彦的官军大队,张巡用来时的那条八浆蜈船飞也似的往润州奔。反正张彦也不会乐意和张巡同路,大军走的还慢。
还好还好,等回到润州,诸军完整无缺,並未有半点情状。
左右还问张巡得了个什么美官?美个屁,朝廷赏了个中侍大夫的衔,正五品,也就这样了。岳飞镇压荆湘湖广几十方起义农民军,还收编了数万壮丁,组建了屯驻鄂州的一镇神武后军。最后赏了个遥郡承宣使,加中卫大夫。
中卫大夫从五品,立下那么大的功,给的衔还不如张巡呢。也就是现如今朝廷的官爵给的宽,要是在以前,什么中侍大夫?想都不敢想。
瞎,大伙儿倒也无甚在意的。反正他们就认张二哥哥,况且张巡还是江淮招討兵马前营布阵使,那就还是前敌宗师,管给什么官都一样。
升帐议事!
趁著张彦督率新军还没赶到,张巡要统一一下诸军的后续行动。诸位认为是立刻发兵建康,威胁阿术所部,还是渡江北上扬州,解围作战?
润州不怕空虚,文天祥不是还有赵淮一镇两万兵嘛,张巡走了他们接防就是。有文天祥在,张巡很放心自己的后路。谁都会投降,文老哥哥不会投降。
诸將不由自主的就望向王安节,快打润州的策略就是王安节定下的。现在张巡又来问策,那肯定望王安节啊。
王安节没开口,张世杰倒是有话要说。他表示现在诸军糜集润州,威胁扬州和建康。而阿术因为兵力短缺,暂时不敢和宋军野战。
那能不能趁此机会,一举调动元军,既解围扬州,又恢復建康?
嗯?你说。张巡巴不得下面的將军们长点脑子,哪怕瞎说乱说呢,重点是先说思路,再合议判断。
元军的水军有一万多跟著阿术退去了靖康,还有两万多在包围扬州,实际上也控制江北的瓜洲等渡口要津。也就是说,实际上元军並不能完整的控制大江水面,至少焦山附近都是刘师勇水军在控制,宋军有一定的制江权。
结合上个月的丹徒之战,宋军阵列而战,十几万人齐心合力面对三四万元军,还是可以搏一搏的。
如今朝廷新发了张彦一镇来,生力军马上就要加入。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
咱们渡江北上解围扬州,同时分兵一小部分,一万人或者二万人这样,配合张彦所部,相机进战建康。
元军不调动去救援扬州,则我偏师退回润州。元军来救扬州,则建康空虚,
立刻发兵进战,设法夺取建康。
朝廷派张彦来,不就是为了谋求功劳嘛。咱们去打要费人命的野外苦战,让张彦去捡现成的。张彦肯定乐意,稍微卖力打下了建康的话,凭他在朝廷的关係,以后咱们见了他就得称呼张太尉咯。
至於咱们,解围了扬州,三千万贯是朝廷允诺分给大伙儿的,各个都能成为大富翁。即便是最微末的长行军兵,也能分几十贯。
而且也能得到一点功劳,真的成为太尉是不敢想的,封妻荫子,给孩儿们都捞个官爵总不是难事。
唔·—..·
诸將听了,张世杰的这个计划也不是完全不行。但有两点需要补充,一个是船只似乎没有这么多,能不能把十万人都拉去江北。
另一个是想解围扬州,需要扬州城內的配合,咱们怎么通知陷入重围的扬州呢?最好做到咱们进攻元军,城內宋军也拼死杀出,內外夹击的效果。
船嘛,其实有几百条纲船一直藏在常州。张巡没有吱声,只是遍视全场,询问谁有办法送信进扬州。
元军在江北有四万大军,几乎人人都能上马,正经的骑兵总有二三万。如果扬州兵不出城,元军专门对付咱们这一面,纵骑冲滩,那咱们恐怕连上岸都很困难。
这有什么难的,忠诚军的周思岳立刻站了出来,表示江阴无锡多得是能水的好汉。咱们招募两个好汉,趁夜用小船把人送到江北,沿著运河水进入扬州。
约定城內收到信,就放五束青烟。没收到信,那么就再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