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256.岳父唤我好贤婿
刘师勇水军五千,张世杰步军五千,转道洞庭湖,直发湘阴。张巡也开始对岳州围三缺一,做好包围以及攻打的准备。
前出四面哨探三十里的选锋们回报说岳州附近,不仅城厢內外人民多的出奇,岳州望洞庭湖去的沿岸,便於取水处,也有多座大营。但並非兵士所居,看著多像民人。
一开始大伙儿以为是跟著阿里海牙南下的回回商人群体,后来发现不对,似乎都是江汉之间的百姓,口音大概能听出来。毕竟张巡魔下的军將们,大多都参与过对襄樊的救援,算是江汉这一代的老熟人了。
奇了..—
若说这是元军掠夺的驱口,为什么不在襄阳或者江陵安置,而隨军一路跟到岳州呢?
其实这就是张巡等人没想到了,和歷史上一样,元朝设置的湖广行省,由於鄂州残破,一开始预定治所其实是潭州。
而阿里海牙等將官,也即之后的湖广行省预备官僚们,都做好了去潭州城上任的准备。这些他们掠夺来的驱口,自然要跟著去潭州安置啊。
带元老爷们在哪里任官,驱口肯定跟著去哪里服侍。要不是因为这个,阿里海牙诸將怎么会带著十几二十万百姓隨军。
因为和尚將岳州城外的军兵都收拢进了岳州,城外的大营这会儿都有些慌乱。等张巡三面包围岳州,再派人去这些大营问询,各营推举出了些乡老到张巡面前拜见,箇中情由才算明白。诸將悄悄互观,眼神快速交流。
感谢阿里海牙老铁给我们公田送来了佃户!
这种事还是需要稟报一下汪立信的,老督师干抚民官起家,懂得怎么安置老百姓。咱们一群丘八,哪有人家乾的好啊。
听说“解救”了十几方百姓,注立信美滋滋的正在写上书呢。他预备退休了,得为子孙稍微小小的谋划一下。不求大富大贵,得个官身不是。大功劳不能和军將们爭,小功劳活动活动也管用的,
得知诸將把这十几万百姓交给自己安置,汪立信倒也不推辞。虽然是替丘八们办事,但有这十几万百姓在鄂州屯垦,则鄂州立刻就可以恢復起来,重新建立防线。
到时候在全国招募三万熟券军,也就是守城厢军,让他们带著家属迁移到鄂州。则鄂州內外有三数十万百姓,足可养活二万生券军。
二万人的精锐野战机动兵团,瞧瞧外头有二万多甲土,张巡那牛逼的样子就懂了。
老督师把这差事接了,张巡就命人约束百姓,登船回返鄂州、汉阳、汉口等地。其余的一概不管,反正已经给了二十万斛粮食,老督师眼下有安置百姓的本钱。
回到作战的事情上面来,岳州系江上要津,湖口重镇,就是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那个岳州。西面临江,城市沿江建造,和鄂州一样都是水天辽阔之所。
碰上这种江防上的大镇,真要是死守,和湘军太平军爭安庆一般,得付出不知道多少代价。最后还是靠把洋船上送进城的粮食买空,活活饿杀守军,並引诱太平军外部力量来援,內外双杀进而克城。
幸亏张巡也没准备硬打岳州,甚至还按照流程派了人到城下喊话。表示我张二到此,不杀降人,只要和尚愿降,一律放归河南。
城上的和尚听了,得知是在常州和伯顏拉锯的张巡,再细瞧宋军旗號,就知道今儿这事难了。可他又不能走,他走了阿里海牙就连个转进的机会都没有啦。
前面这几天,阿里海牙一共撤走了五六千骑,也就湘阴元军主力的五分之一。大部尚在湖南,並未走脱。
可惜和尚没有选择的余地,就他那三千来人,守住岳州便了不起了,难道还有什么极限反杀的操作?
仅仅过了三天,江上和陆上,就瞧见凌乱散碎的元军溃兵络绎不绝的跑来。
宋军围堵湖口,又在岳阳城下张网,溃败的元军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根本无有逃生之所。
自然是刘师勇和李庭芝已然得手,击垮了逃脱不及的阿里海牙所部。阿里海牙乘船寻隙脱出,元军各部瓦解。
天黑之后,守卫岳州城的和尚纵火大烧岳阳楼,製造混乱,並派人出西门走水路突围。自己则率领数百骑,走陆路往鄂州、岳州之间的无人区逃窜。
大股元军从岳州西门夺水路试图渡江,早有准备的宋军趁著火光,挥兵掩杀,三千元军十停战死五停有余,仅有数百人脱身江北,还有数百人沿著江岸往北陆路遁逃。
分遣诸军追击,再派人入城灭火,点阅府库,搜剿残兵。又得了数万安置在岳州城厢內外的驱口百姓,以及黄金数千两,白银十万两。
这下好了,连鄂州和岳州之间二百里无人区的恢復问题也解决了。沿江每三十里设置一处小寨堡,安置一万百姓屯种。二百里內设置六座寨堡,每寨再招募五百团结弓手,齐活,至少以后进兵就不怕要走无人区。
正和汪立信扯皮,十万两银子怎么分,外头有人来报。说是荆湖两路安抚大使李庭芝已经率眾前来匯合,李庭芝是礼部尚书,官阶极高。只不过差遣来做荆湖两路安抚罢了,地位不输朝中的宰相。
汪立信倒不需要相迎,在师帐门口做出一个姿態便可。张巡不一样,因为陆秀夫把李庭芝的女儿介绍给张巡过。管成与不成,好岁有这么一桩事情,得出寨迎一迎的。
舍船登岸,策马来会的李庭芝,遥遥望见张巡的旗號。再瞧见大旗下站著的张巡,和自己印象中陆秀夫的描述完全一样,甚至看起来更加英气。
到底是在两浙转战经年,力挫虏的大將,虽然还算年轻,却有一股完全不输给自己的气度。等瞧见张巡抢出来二三步,將要拜见时,李庭芝也连忙快步上前,扶起拱手叩拜的张巡。这一近看张巡,知礼崇义,更加觉得欢喜。
“好贤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