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311.收编逃人三千家
除了两股衝击帖木儿不的人马彻底崩溃瓦解外,河北盐工起义军被打成了四股,他们这一股人数最少。且拜降兼仗马兵,先追郭积万主力大股去也,是以他们自潍州一路南走,投奔到了海州左近。
说起来他们也不是沧州本地,郭积万最主力的人马,系南皮、东光、寧津等地,在郭积万起兵之后,方才自愿或者被裹挟加入起义军的人马。部分是盐工,部分是河工,还有些许的站户和军户。
按照他们的说法,郭积万身边的主力数千人,完全没有什么妻儿子女父母,都是盐场上被逼的已经子然一身的光棍汉。战斗力很强,能使一丈三四尺长的大枪,丛列起来,就是官军的马兵也根本冲不开。
那確实,因为盐场晒盐,是进行摊晒的。那些盐工常年用三四米甚至更长的竹竿推搅盐池,手里的推桿一换,立刻就成了如林的长枪大阵。
至於他们这些后加入的,因为拖家带口,精壮少,心思多,虽然也转战了七八个月,有个样子,到底不如郭积万的本队强。原本有二万多人,逃奔到海州时,只剩下一万三四千家口了。
这个郭积万是何许人也?
姚很好奇啊,什么人物啊?能够短时间內乌合起十几万乃至更大规模的起义军?两个小头领只说好像是沧州长芦盐场的盐工,三十岁上下,很得那些盐工的人心,身量不高,皮肤黑,手脚都大,说话声音非常洪亮。
好熟悉的形象啊,和淮海战役胜利结算mvp五人小组合照最右边的那位差不多。
现在郭积万主力,以及其他两股河北盐工起义军到底跑哪儿去了,他们也不知道。在东丹河被打崩溃之后,他们其实是想打回南皮老家的。可惜开春之后,河流解冻,原本南下的坦途这会儿也开始变成天险。
最后一咬牙,一脚,就选择南奔海州,来投带宋了。
毕竟知道十几年前李之乱的人还很多,这些出来转战的起义军更是清楚,在南面还有个国家叫带宋,是个能够和带元手腕的国家。
既然南皮老家回不去了,留在原地的话,拜降和帖木儿不的大刀就要砍下来,南走成了唯一选择。
好,第二个问题,除了你们河北盐工这一路外,还有哪些起义军?
两个小头领稍微想了想,就说有一伙叫阿失岁儿的河北蒙古军户也起兵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人数什么的一概不知。但是从打破州县的官府文书、或者俘虏的元朝吏员、军兵口中能知道,
有这么一拨人。
另外据说河南洛阳左近,或者说就是豫西山区吧,也起来了一波人马。这波人马好像是坐地虎的意思,不像他们起来转战。主要还是因为元朝在河南河北都实行保马法,要重整马政,加增保马钱、保马盐和保马草。
去年秋天就听说已经起事,之后如何,便不清楚了。因为冬天他们大部打进了山东,开始受到拜降和帖木儿不的两面夹击。
让两个小头领退下,张巡和姚嵩互视一眼,这河南河北都被搅动起来啦,元朝廷肯定不好受。
別说什么再度南下了,能够守好家门就不错咯。
不过眼前这三千余家,一万多口人?张巡想了想,就近安插在扬州附近似乎不妥,安插在沿淮各墩堡似乎也不太行。
唔·——.
李庭芝连两万家都不怕,我张二难道就怕三千家?扬州附近的土地空出来这么多,正好拿来安置这些南逃的起义军家口。至於其中的精壮,全部收编成熟券军。且先屯田用著,真要是打起仗来,再给与鎧甲军器。
和姚嵩把想法说了,姚嵩思索一番之后,也表示认可。这帮人是北朝的“贼兵”、“乱兵”,
已经回不去北方了,那收容下来做军便是最好的。
宋代的军队被时人称为“小赤佬”、“贼配军”,充军属於重刑之一呢。把这些逃人拿来做军,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安排了。
二人立刻分工,姚负责进一步了解北方各路起义军的情况,並一一写明,將消息传递给朝廷,以备朝中参考。
而张巡则是率领数千铁骑,去海州押解这批人南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教他们瞧见俺张二的兵威赫赫,那他们大概率会安定下来,好好地屯田。
101看书1?1???.???全手打无错站
多添个小心的事,如果能够避免掉以后的麻烦,那就是有益的。
在自己的衙署,憋了整整五天,才把淮南盐务盐票的条陈详细写好,预备来提交给张巡的叶李。瞧见包圭,才知道张巡已经出城调兵去往海州了。条陈且先收著吧,前头可能要打仗,节帅没有心思来管你这事了。
话听在叶李的耳中,那是大呼为之奈何啊怎么又要调军动兵了?哪里来的乱事?是民乱还是譁变?包圭只知道是去海州,具体情形现在尚属隱秘,並未公开,自然也不能告诉叶李。
以为自己抓住了张巡这么一个好平台,终於可以施展抱负的叶李硬是在官厅门口嘆了一分多钟的气,才无奈的离开。
出得官厅他还有些不信呢,借靠自己江都县尉的身份打听。果然听说侍卫亲军马军的三千数百骑人马,已经护卫著张巡往海州去也。营里面还临时给这些战马和乘马准备了二日的豆料以及盐水。
看来张巡是真有要务,数千马兵调动,这在后世,那就是两个合成重装旅调动啦。可以上国际新闻的那种军事部署,不可能是为了避开一下叶李这么一个县尉,而进行的动作。
如此,叶李只得回返官厅。
並不知道叶李会这般懊恼,还这般焦急的张巡,拍马过了安东州,也即后世的江苏涟水县。此时黄河已经解冻,按理说应该搭建浮桥的,但张巡只命屯在山阳县、清口和清江浦的刘师勇,派遣水军来接应。
不就是一万多人嘛,来回倒腾两三趟就能够全部倒腾到淮南来。到了淮南,想跨过黄淮並流的淮水,那可就难啦,没有什么反悔的余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