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443.御前议论有方案
兹事体大,確实需要递交到全体宰执,以及御前进行討论。
连最近一直抱病,已经有点撤帘之意的谢太后,也亲自出席了御前召对。希望和宰执们商议出一个合適、恰当,且能够孚眾议的方案。
当初亲眼见识过宫人撞响燕肃钟,召文官来朝,武將来卫,最终却只有区区六人抵达祥曦殿的赵,对此事记忆犹新。那种即將亡国灭种的恐惧感,对彼时年幼的他,造成了心灵上极其巨大的衝击。
参考金军在汴京的行径,他很清楚元军进了临安,那赵家宗子们將死无类所以陆秀夫还没发表意见,赵湿居然罕见的,第一个公开表態,说把总麻亲宗子们疏散到天下各州各郡內,是一个可以討论的事。
小皇帝一句话,就定了调子。
连想听宰执们意见的谢太后,都非常惊讶的望向实岁九岁,虚岁十岁的赵。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
准备满满一肚子的话,准备极言进諫来说服谢太后和小皇帝的陆秀夫,身子都一顿。以前並不是没有大臣提议要裁剪宗室的开支,但基本上都没啥成效。
也就只有王安石,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人亡政息,北宋那政治环境,实在没法形容。
宗室这玩意儿,那是越裁越多,即便是经歷了南北两宋之间易代的惨祸,也有相当数量的宗子顺利逃亡至南方,並继续获得天下百姓的供养。
除了宗子群体本身的强烈抗拒以外,歷代皇帝本人的意见,也並不倾向於过度裁减宗室开支。其实也可以理解,就像之后的老朱,那恨不得全国老百姓都做老朱家的奴僕,来供养他们老朱家到死,
仔细想想,这种心理状態人所共有的。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死人堆里滚三滚,终於打下了江山。那所求的是什么?总不会是什么世界大同,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吧。
最后还是会沦落到打天下,坐江山。
难道还真的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不可能的。就是要万姓来奉一姓,
要九州来供一方。
没打下江山的时候,我在家受管挨饿,打下了江山我还要受管挨饿,那这江山不就白打了嘛。
即便是宋神宗,那也没有说一棒子打死大半的在院宗子。最后还是努力依靠王安石,裁撤了相当一部分的军队,来节省了用度。
现在赵能够主动表態,说裁减宗室用度可以討论,已经是难能可贵啦。
说起来,今儿这个召对,留梦炎、陈宜中和赵与芮也都在。毕竟事情牵连甚广,还沾著皇家,要听取各方意见的嘛。结果各方的摩拳擦掌,那是一点儿都没用上,全都被赵一句话被堵的恋了回去。
皇帝再小,那也是皇帝。但凡还想拿著皇帝这面招牌作筏子,那就得在公开场合给与皇帝一定的体面和支持。
其实临安的宗子们,绝大多数也都是主和派,甚至可以说是最坚定的主和派。因为一旦开封光復,东京城回到了带宋的掌握之中,那么大概率朝廷就要把临安和湖州的宗子们迁移回开封和巩义。
现在的开封城和巩义宋陵地区,那是人呆的地方吗?虽然青阳梦炎没回来也没法把黄河又决口的消息传回来了。可端平入洛时开封的惨状,还歷歷在目呢。
整个中原一片瓦砾,那河南和人间地狱差不多。在临安已经活了三五辈人,
早就忘却了河南故乡模样的宗子们,哪里肯回到巩义去给赵大守灵?又哪里肯回到东京汴州,去重建开封城?
那这些宗子全打发到地方州县上去,还能够强力打击临安的主和派气氛呢。
宗子们虽然政治话语权不高,而且政治上也比较克制,一般不强烈表达政治意愿。可一旦他们闹起来,那政治诉求是可以直达天听的,对於朝政的影响,还是很强的。
文天祥此时也取出一份张巡提供的意见备份,先前张巡不是击破了西川元军嘛。西川元军在成都的军屯就都拋弃了,交给后续迁移到成都的张珏管理。
至於成都本身的数千残民,则继续耕种成都內外不多的田地。其实成都附近的水利条件极好,很適合发展农业的。能发展起来的话,那就足以安插大量的宗子。
正好赣南在招抚山民,文天祥和张巡结合了一下各方条件。想著给愿意迁移去成都的宗子,一人一千亩地的“官田”。然后招揽赣南受抚的百姓去成都屯种。
一下子往四川塞五十万移民,那可能会造成四川內部的混乱。可在数百户乃至千户赵家宗子的监护下,再迁移一万户赣南移民入川,那发生变乱的可能性就小了不少。
主要是得有人跟著一起入川,且人数不能太多,互相监督,免得形成骚乱。
现在等於是招募一万户赣南山民作为宗子们的佃户,一道入川。
房屋、城池、军田其实都是现成的。当然每人一千亩的数量肯定是不充足的,但给宗子们一点“福利”,允许他们开出来的荒田都算他们的宗產,那也挺好的嘛。
至於你问將来成都之田全系宗產怎么办?再过二百年,成都之田本来就全都成了一家之產。也没见闹成啥样啊,还得大西王来了,才叫吐出来。
咱们现在先恢復生產,能恢復就是好事,利益衝突等恢復之后再议。
这想法,也是张巡结合满清搞满城的思路,给弄出来的。老赵家也受了百姓三百多年的供养了,现在发他们去充实四川,也算他们给带宋出一份力。
肯听话,发一千户宗子去四川,那算他们识相。不肯听话?那就发去广西,
发去海南,甚至发去郢州。
哼哼,看看如今守卫襄阳的元將昂吉儿和和尚,会不会派人来天天割一割你们的头?
看著陆秀夫提出的疏散建议,以及文天祥设法迁移宗子充实四川的条陈,赵连连点头,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兴趣,以及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