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454.定要创设谢家军
已经作出了调整预案的朝廷“迟疑”了起来,虽然既不要朝廷的钱,又不要朝廷的兵,可朝廷还是担心丧师败旅,导致荆湖局面出现动盪的情况。
於是临安就发了一封文给鄂州和扬州,公文內容是,如果李庭芝一定要北伐襄樊,则这个兵马元师可以由李庭芝担任,但是副元帅不由张巡担任,
而由谢堂担任。
张巡仍旧仿效前例,担任都知兵马使,或者前营排阵使。反正都是临时的差遣,本官仍旧是重庆·保寧两镇节度使。
为了让李庭芝接受这一任命,朝廷还对李庭芝允诺,李庭芝改任枢密使,以枢密使的身份总统水陆各师。而谢堂则外出为荆湖两路安抚制置大使,成为副元帅。
原本兼任枢密使的文天祥不再兼职,枢密院实际的堂上事务,交给新任同知枢密院事的全清夫来处置。
当然陆秀夫仍日担任枢密副使,保证这个枢密院里,还有张巡这一伙人的堂上官,可以直接干预枢密院的各项事务。
文天祥是个慷慨许国的人,得知李庭芝的“遗愿”便是恢復三边,告慰先帝,立刻就表態同意把枢密使让出来。反正也就是给李庭芝一个名分,宰相轮流坐,一个人若是死占著位置,下面不知道多少人骂呢。
大伙儿的预案、计划和方略,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反正还没事定,都可以谈,都可以商量。
瞧见这份公文,张巡都直呼好傢伙了。这小皇帝和谢太后是一定要把谢堂和谢光孙给推起来啊,从他们出来掌兵,就有这份打算的吧。
谢堂这个勛戚文官,如果就这么孤身去鄂州,那基本和白送没区別,但有了谢光孙这一营五千官军支持,別的不说,守卫鄂州城的主力核心人马就有了。
谢光孙的兵,虽然只有五千,但水平可不差。兵士绝大部分都是从南走的河北起义军,以及淮南屯军之中招募来的。由於谢太后的关照,装备和粮餉都是一等一的好。
以前张巡还说让陆秀夫,一侯临安官房舍的日赁钱有个三五百万就爆一爆。一开始陆秀夫还能爆到,现在谢太后全砸给谢光孙了。
也挺好,只要不是拿来做岁幣,那任是谁都说不出一个错来。
重点是谢光孙还不是个架子哦,他们家从先宰相谢深甫发达以来,几十年的豪门,投效到魔下的人才不少。先前谢光孙和仇子真在浙西,打得张瑄、朱清海寇之流存身不住,只能来淮南打劫盐场,就说明这小子还是有几分战斗力的。
仔细想想,这天下也从来没说过只允许张巡或者李庭芝成为藩镇军阀的。谢太后家明明更有优势,更有成为藩镇军阀的优势。
现在就是老谢家把这一份尝试付诸实践的时候,只要谢堂能够入镇荆湖,先以谢光孙为中军核心,徐徐图之。再用二三年的时间,缓慢的替换官吏,编组人马,未必没有成为一镇大帅的可能。
喷。
有点意思啊,真的有点意思的。张巡成为藩镇节帅是时势和命运共同造就的,谢家也出一个节帅,那就是人为推动加机缘巧合了。
如果李庭芝没有得病,再干十年,那谢堂和谢光孙只会留在临安,为谢家张目。偏偏李庭芝病了,那这就是机会。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这不仅完全符合谢家的利益,还符合小皇帝赵表的利益。
全宋上下只有张巡一付家当,那终究不美,如果再有谢家一付家当,全家一付家当,三足鼎立,各守一边,那三角形不仅最稳定,还最完美。
三家互相制衡,谁强,皇帝就拉起另两家一道对抗。谁弱,皇帝就出手援助一番。只要三足鼎立的局面能维持,保不齐南宋还有机会再来一次中兴呢。
要是再中兴一次,带宋绵延个五百年,老赵家就真不亏啦。
瞧完公文的张巡倒不反对朝廷编组谢家军,如果谢家有这个能耐,重现当年“风声鹤喉、草木皆兵”的威声,对张巡也是有好处的。
张巡可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对淮南和浙西两处基本盘的整合,经营之中,不再需要到处奔走。四川有事,就要张巡去四川。赣南有事,就要张巡去赣南。张巡只有一个,而带宋的局面总是那么糟糕,
年年都有事,年年都要拉张巡出马。这么高强度的从征,张巡活不久的。
都不需要举別的例子,开国十大,罗46年就切了一侧肾臟,建国以后长期抱病,几乎就是半隱退的状態。陈最后確诊是肠癌,確诊以前就有尿血的症状。林更不必说了,怕光怕水怕风,51年后睡觉都睡不安稳。
十位大佬,几乎各个身体都有病痛,程度轻重而已。什么原因?还不就是长期高强度作战,一打起仗来,三天三夜不合眼,饭也不吃,水也不喝,
精神高度紧张。最后一胜利,怎么会不垮下来呢。
你就是铁打的身子,也经不起连年征战的折腾啊。马上皇帝是不少,可马上皇帝长命的不多啊,李世民满打满算就活了四十九。张巡可不希望自己就活四十九,怎么著也得六十九吧。要是三十九岁就撒手人寰,那不就白穿这一回了?
所以咯,原则上张巡是同意只担任荆湖前营排阵使的,
到时候谢堂坐镇鄂州,李庭芝渡江前出至郢州,张巡督率各路人马围攻襄樊。大伙儿各司其职,但有一点要说明白。李庭芝如果真的“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殆”,那这个元帅谁来干?
回信送到临安,临安也不好立刻下决定。便以祝贺小皇帝同天万寿节的名义,请张巡到临安来,具体商议。
李庭芝也派了自己的代表,孟拱的孙子孟渊。当初李庭芝为孟拱守丧三年,同孟家极有交往。孟拱死后,孟家混得很一般,两个儿子都只混到五六品。
后来李庭芝安抚荆湖,诸多孟家的子弟就投靠到了李庭芝魔下,现在好几人都在鄂州幕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