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472.李帅同意先换俘
李庭芝的回文,以及谢堂的回文,都送到了淮南。这会儿李庭芝还是在鄂州的,谢堂则带著谢光孙,接管了江北的汉阳军。
汉阳军不是早先被伯顏杀空了嘛,后来贾居贞一死换取鄂州元军活命,
被生俘的一千多元军,还有一万多元军的民夫,就都被安插到了汉阳军屯田。当初约定好的,一侯宋元和议,就把他们遣返回北方。
一转眼好几年过去了,南北勉强达成了半个和议,至少答应换俘了。所以谢堂还兼著这个职责,他率兵进驻汉阳军,然后把这一万数千“元军”送到淮南去,预备交换。
现在这一万多人正在船运而来,伴隨著谢堂的回文,第一批二千人已经抵达。
得知终於可以被换回带元了,不论是元军士兵,还是北方民夫,其实都很高兴。他们的家口和故乡都在北方,不肯留在南宋的。强留下来,人心也不会镇定。
远不如就是刑徒出身发遣南下的气台兵,以及带看家口南下的河北盐工起义军。这些人要么在北方毫无牵掛,要么就老婆孩子都在后营之內,有亲眷的地方就是家,很快就能定下心来,跟著张巡廝杀。
另外贾居贞的棺也运了过来,当时他自杀的遗体,是由汪立信检验核对的,所以没有折腾送去临安再验明正身。勉强给张巡算了一个斩首功,怪不好意思的,张巡瞧见他那棺材漆皮都有点起来了,就嘱附人再给他上一道大漆。
就不打开看啦,要看也得忽必烈自己看。贾居贞和李德辉一样,都是忽必烈的潜邸重臣,有几分真感情在的。
还是看回文吧,李庭芝得知吕文焕確实能够换回来,一时间也改变了心思。拿吕文焕来祭旗,那绝对可以大振荆湖、京西两地的军心士气。真要是把人送到鄂州来砍头,李庭芝估摸著自已没那么快死,可以等一等。
谢堂倒是有点急,毕竟李庭芝不离开鄂州,鄂州镇的两万兵就不会交给他。但是他这点时间还是能忍过去的,都做过宰相了,这点气度要是都没有,真就白瞎了谢太后把老谢家的事交付给他的重託。
是以谢堂的回文只说全凭朝议论定,他已经是边师了,荆湖两路安抚制置大使嘛。朝廷中枢的事,他只有建言献策之能,听二圣旨意即可。
到底还是在整个秩序框架內玩的,並没有逾越太多,虽然也爭“官產”和“军產”之分,到底不至於上来就掀桌子。
他们二位没有明確的表示反对,这个事情就好办了许多。反正开销的是荆湖自己的一千来方军费,荆湖不反对,朝廷的压力就小很多。
而且鄂州打襄阳,后勤补给的距离很短。鄂州不单单是大兵营,还是交通物流枢纽,水运沟通上下江,是当前这个时代后勤最便捷的出发基地。
后勤上的开销,能够减少很多很多。出征的压力,远远低於从扬州往成都打的张巡。
瞧见李庭芝和谢堂同意,张巡心下鬆了一口气,因为叶李这两天和张巡“閒聊”,总是时不时的提及北伐啊,恢復啊,河洛啊,燕云啊——“·
大部分內容张巡虽然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但是有一个说法,张巡听进去了。那就是现在宋元之间勉强达成了一个和议,有那么一点点的互信,如果不能够顺利的执行,那之后再想建立起互信来就难啦。
瞧见南宋毫无信义,动员北方汉族地主势力南下,就有了名分。或许忽必烈在北方草原没得著什么好处,就想著“北失南补”,来南宋抢一把呢?
不是说和金国末年那样,想著在南方打下一片疆土的意思。而是凭藉手里面的刀把子还很硬的时候,衝到南方世界来大肆烧杀掠抢。
劫掠丁壮人口,补充北方战乱和灾荒的损失。夺取南宋政权在三边前线囤积的军需物资,来弥补带元財政上的空缺。
这一招带清的黄台吉就用得非常顺手,几乎是隔一年就斩关入內,大肆抢掠。既给带明持续性放血,又补贴带清的財政。
名城大镇什么的,元军完全可以不打。就打只有小规模守军的州县和防御薄弱的屯堡,掠夺人口,收集钱粮。
张巡有十来万大军不假,申士已经有五六万了也不假。但如果元军再发二三十万大军南下,张巡要严防淮南一路,荆湖一路怎么办?
再怎么说,张二也就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带宋也只有扬州镇这一付家当。
现在拒绝了换俘的和议,重启战端,如果只是小规模在襄樊打打也就罢了。真要是带元心下一横,要教训一下带宋怎么整?
带元再怎么不行了,也还是中原和草原兼而有之的大国,带甲持戈数十万。战斗力什么的不提,这个人数大概有七八分真。
谁敢说带元就绝对不会再南下了!
眼下叶李这么说,就是提醒张巡,或许文天祥为了和带元开战,会在临安做些小动作,或者在换俘的过程中挑带元。
叶李和文天祥又不熟,他是按照南宋政治斗爭惯常使用的策略来提醒张巡而已。张巡信不信是一回事,他说不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照张巡的理解,文天祥是一个以身许国的人,他的一切行动都围绕著“让宋朝再次伟大!”的方针进行。
应该不会搞这种烂事·
但是围绕在文天祥身边的主战派官员很多,他们有许多人受到文天祥感染,也是慷慨许国,希望儘快“壮志飢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早日恢復中原。
架不住有人体悟文天祥之意,就搞点什么小动作。希望把宋元之间的战事搞大,好强迫张巡出阵。只要大战战端一起,那就完全由不得统兵的张巡和管钱的陆秀夫啦。
喷..
可能性不高,但也没办法说是完全不可能。张巡只能一面派人去联繫自己的哥哥张逞,让他最好是每天都给扬州发日报来。一面又去信给陆秀夫,
请他务必促成换俘和议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