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624.专来打听北伐事
就这点事情,至於上报到临安中枢吗?张巡现在忙得脚不沾地,人才从淮南回来。有没有点正经事了?
南浦绍明的身份直接就去杭州城外调嘛,这种开山的大寺那都是有僧籍的,在国家的簿册上有记载,即便他师傅死了,也可以找一眾师兄弟的嘛。临安又没有遭遇战乱,这些僧道的记录文书都是齐全的。
至於说漂民是福建人?叫他们各自录一份口供,发往原籍去问问便是。总不可能各个都是天煞孤星,一个家属都无有吧。
又不是官方对官方,张巡完全没有必要处置这种事啊。说是什么九州太宰府,既没有公文来,也没有书状到,全凭那和尚一张嘴,搞笑呢?
正准备把公文退回给吕师孟,结果吕师孟凑近到张巡身边,说庆元那边派了一个公人过来专门答话,是否要见见。
“你去见吧,若无大事,打发了便是。”张巡直接摆手,然后叫包圭往內领人,今天有两个县令要外放,张巡得考校一番。
“既然如此,那职揣度著办。”吕师孟躬身接过公文,这便缓步退出。
“若是恭顺,赏他两件玩意儿。”张巡只是点头。
如今日本这会儿的鎌仓幕府,是个什么模样?张巡前一世看过日本的大河剧《太平记》,足利尊氏出生都已经是日本嘉元三年(1305年),他的好基友佐佐木判官则生於永仁四年(1296年),別说两人是液体了,他们的爹这会儿即便不是液体,也肯定没有张巡的腰高。
在此之前的日本鎌仓幕府歷史,张巡所知极浅,少有了解,也没有了解的兴趣。带宋自己还老大一个烂摊子呢,哪有空管別人。
两名候任县令被包圭引入厅內,县令是国家最重要的亲民官。张巡歷来重视,赐座赐露,与之论道。两名知县皆是三十大几的年纪,一个结结实实干了两任县尉,一任判官;
另一个干了两任司理,一任推官。考评皆是称职,这才被挑选到张巡面前。
一年候选,九年地方,十年沉浮下来,地方上的弯弯绕绕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放了知县,也绝对不可能被地方上的势要和背吏蒙蔽。若是个糊涂官,也根本推不到张巡面前。
同二人一聊,一个人擅长抚民,一个人擅长刑狱,对於地方上的赋税钱粮、捕盗保甲等均有相应的认知。虽然没有太大的才学,可干好县令应当没有问题。
如此,张巡亲自籤押,为他们注名,一个发往四川,一个发往广东。好好千,县令干好了,那是可以直接往知州、知府跳的。
两任知州知府能干好,那路分监司也不算难事。五十岁能够干到一路监司,则侍郎尚书,甚至宰相大位也未必不能望一望。
聊了快一个小时,基本都聊完,张巡亲自起身送二人到门口。二人受宠若惊,连称不敢,但张巡还是一直送到阶下,还瞩附包圭替自己送二人到府外。
回头往屋里走,结果吕师孟居然又来了。
“怎么?”张巡心想日本鎌仓幕府是出什么么蛾子了?
“那东瀛和尚,实则是来探问虏情项的。”吕师孟给出了答案。
“啊?”不可能啊,带元怎么会和日本发生关係呢?张巡都把常州守住了,哪儿来的元朝征日之役呢?
等吕师孟再坐下来,张巡就知道自己想错了。带元不仅和日本打了一场,还打输了。
这一场便是日本所谓的“文永之役”,发生於1274年(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
彼时宋军和元军正在丁家洲大打出手,贾似道还没死,张巡也没有起兵。似乎全国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长江下游,决定整个中国归属的战爭上。
偏偏就是这个时候,元军二万人,高丽军一万人,在忽都、刘復亨、洪茶丘等人的统率下,徵调八千名高丽水手梢手,进攻日本。
日本的对马、壹岐和肥前松浦半岛都被元军所攻克,元军斩首数千级,大破在当地防守的日军,掠取了不少牛马女子。
太宰府得知元军大举来袭,號称集结了十万零二百人迎战。还有零有整,编得挺像那么一回事。但根据记载,日军被元军打的“伏户如麻”,而元军则“虏掠四境”,所获生口数万眾。
结果打得正顺的时候,副元帅刘復亨被少贰景资一箭射中,隨即便率军回撤到船上。
然后的事张巡就知道了,当夜大风雨,元军的船只在颱风暴雨之中所破甚多,损失上万人。
鎌仓幕府虽然“打贏”了这一仗,但心中极为惶恐,震骇不已。尤其是元军所使用的霹雳炮和毒弩,都大大超出了此时日本武士的认知。
於是鎌仓幕府喝令西国九州御家人在北九州修筑一道绵延20多公里,高2米、底部宽3
米的防御工事,称为“石筑地”,也即所谓的“元寇防垒”。
北条时宗等来等去,发现元军始终没有再来,以为元军要憋一泡大的。甚至觉得调集各路武土兵马,反攻朝鲜半岛,以攻代守。
另外日本方面还特意收集来自中国的消息,当他们得知宋国击退了北方虏的进攻已经保住了南方半壁之后,心中著实是鬆了一口气。
但鎌仓幕府仍旧不敢掉以轻心,不断通过往来宋日之间贸易的中国和日本商人,了解大陆方向的各种情形。由於张巡大张旗鼓的下令改元“光中”,矢志北伐,消息传到日本,令鎌仓幕府十分欢喜。
他们认为宋元两国大交兵,那么虏就不可能再动员起人马来进攻日本了。不过消息庞杂,无法完全確认真偽。是以派出南浦绍明,以送还带宋的漂民为名,进入中国,详细打听带宋和元朝的交战事宜。
如果能够確认宋元开战,且是大规模的决战,那鎌仓幕府便叫安泰,再也不需要於北九州云集大量御家人防御。连年徵调全国的御家人去往九州,把这些御家人都搞得赤贫,
一个个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