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652.石抹良辅促阿术
载运著二十万两白银的宋军车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济南城外的舜山(千佛山)之下。对於“突然”出现的宋军,元军並不惊讶。因为宋元將要和议,大军预备解甲的消息,已经在军中私下传开。
由於阿术亲自来接待宋军车队,所以全营难得放假一天,诸多元军士卒纷纷出营观瞧宋军。尤以阿术之兵最为骄矜,因为阿术之兵当年在当涂痛击过张二,心理优势非常强。
这会儿宋军来和,更是欢腾。
瞧见没有,那张二唯惧我家阿术元师。
元军士卒推挤看观瞧,阿术则看的分明。他是一代名將,绝非浪得虚名。虽然按照约定,银子得运齐之后一次性交割,送过大清河。但没说不能查看检验,阿术和张巡过腕子,知道张巡的难缠,不可轻忽。
隨机劈开一个贴著封条的木箱,五十两一枚,刻著宋户部左右藏官戳的银,沉重的砸落在地上。每一枚都足色足重,绝对是九五新赵是自用。
若是耳朵灵敏些,大概率能听到左右那轻微又沉重的口水吞咽声。但没人敢去碰这些银子,这钱都是要交解给带元皇帝忽必烈馈赐王公贵族,抚绥军士所用的。
也就阿术淡然,弯腰拾起来一枚,稳稳抽出刀来,一刀猛砍在银上。银子性软,钢刀刀口文锋,银键登时分作两节,白的银子,半点无假。
好好好。
是银子就好,显然银箱里面不是什么震天雷、霹雳炮。这张二的议和诚意很足嘛,没有想著玩招。至於独轮车,那都明明白白的小车,一切露在外头。不存在大马车车底板下做夹层,暗蓄刀兵的说法。
至於宋军手里堂而皇之挎著的刀枪弓弩,在明面那就没啥可怕的。你有钢刀,我有铁;你有大枪,我有硬弩;你有张二蛮子,我有阿术元师。
就在舜山的坡上立一处只能容纳二千人的小营寨,营寨甚至都是阿术派兵帮宋军修筑的,方便守护百万银绢。保不齐以后每年的五十万银绢茶酒,也得在这个小寨內进行交割。
区区二千人的营寨,无甚好说,就算宋军再加固,也就只能屯二千人,不妨事。
按照宋军军將的说法,张巡约定每五日送来一批银绢,前后至多五次。以一月为限,
钱到位,河南开封城要插上宋军的红旗。河南境內禁止再有元军的一兵一卒,若有被擒的,立斩不饶。
滎阳以东,所有黄河以南州县,户口、仓、田亩、驛站,均移交给带宋。
这是大都所允许的,阿术自无不可。不过他也鸡贼著呢,和议没有提及武关商洛道的归属,那肯定归带元。阿术传令给董文忠,尽数掠走南阳仓储,屯於蓝由,以备將来。
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场和议不会太久的。长则十年八年,短则三年五年,张巡篡好了位,忽必烈用百万银绢把海都揍回漠北,便是破盟之时。
伴隨著百万银绢的抵达,宋军在济南,已经云集起了超过八千人。除二千人获准进入舜山小寨之中外,其余人等只能野外下营,日日为元军所监视。都在眼皮子底下,自然无人觉得不妥。
却不知,郭积万五千大枪手已阵列如林,刘师能二千神臂弓手亦是连云而至。另还有姜彬所部千骑,充当中军和游势,以刘师能为主將,临机处置。
最后便是张巡率领一万步骑,过东平,入济南,同阿术进行盟誓。
阿术当年在当涂,率队猛攻宋军方阵,是亲眼瞧见过居於大车之上的张巡的。也见过“张巡”身背靠旗,手持铁棒,挡者披靡的勇悍。阿术诚然认可张巡是一號人物,真乃南朝第一名將。
也就比俺差一截吧。
甚至在见张巡之前,石抹良辅还连夜向阿术进言吶。宋军大队停在东平,足有二百里之遥。张巡自统万眾来盟,舜山下只有八千守护银绢的宋军。二者相加不过一万八千,我眾五万五千,马兵就有二万五千以上,不如趁此机会,直接除掉张巡。
大军趁势杀入两淮,两淮现在都是张巡北伐的积蓄,钱粮军资堆积如山。到时候不仅元军可以一波回血,还可以凭藉斩杀张巡的盛威,逼迫南朝签订更加严苛的和议条约。
喔唷,一瞬间阿术动心了。
张巡百折不挠,品性坚韧,又兼豁达宏博,能容於人。南朝正是在张巡的统合下,才能够发起对带元的北伐。换个別人来,能够不让带宋继续內斗,便算是能人咯。
若能把张巡除掉,確实是为带元除一大患!
阿术今年五十岁了,张巡才几岁?张巡今年三十二岁。阿术属於今天不知道明天的年纪,而张巡怎么著也能再奋斗个十几年吧。
今年阿术能威镊张巡,明年阿术能威镊张巡,后年呢?后年阿术死了,张巡再来怎么办?
石抹良辅是真爱带元,希望带元好。毕竟他是契丹老萧家的子弟,蒙古人灭了女真金国,为他们家报了血海深仇,可不就得忠嘛。
建议很真挚,阿术认真思索起来。
他考虑的点就一个,现在乾死张巡,一百万银绢肯定能够落到带元的手里。但是现在已经五月了,能不能在十月之前洞穿两淮,逼迫带宋订立新的和议,然后再收兵回返大都?
大都那边防秋任务非常严峻,草原和辽东的部落、宗王眼瞅著海都的威风越来越大,
基本都已经投靠了海都。海都多事劫掠,便能多聚人心,越劫掠势力越强。
带元失了辽东和草原的牧场,马兵渐少,反攻海都的能力也渐弱。拖得越久,带元击败海都的可能性就越小。
和张巡议和,今年冬天大都就有发起反击的可能。击杀张巡,就怕今年来不及杀回去干海都啊。
“元帅,国家半付家当皆在掌握,雷霆一击,功成可为万世之功!”石抹良辅再三进言,力劝阿术把握此次千载难逢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