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670.实践调查河南地
將跟隨自己出发的,多达十万余的屯田守城军分派到各地,或转由吴璞率领,开始凿通旧济州河之后。张巡本队的四万人马,退往了徐州。
其余人马,五千隨姚驻济南,五千隨姜才驻宋州商丘,二千隨方兴驻商丘和徐州附近州县,二千驻邳州,三千驻益都。还有三千战死、受伤未能归队的。
不过张巡归来仍是六方大军。
因为得了帖木儿不、李庭、云和陈思逊的人马,至少纸面上的兵力数量没有下降。当然这二万人须得好深调教,才能够渐渐整合进入张巡的军中。且帖木儿不和李庭的部队,张巡必然是要裁撤的。
老弱病残全部都得退役,或者改成剩员,只管饭和少量赏赐,其他的军俸禄一概无有。
野战军就要有野战军的架势,整个南宋才二十来万野战军。光復了北方之后,这个数量张巡也要控制在五十万以內。
带清二十万八旗加六十万绿营,就能统御人口两三亿的国家。张巡五十万的野战军,
加一百五十方的屯由军,没理由做不到。
只是这个计划还得统一了全国之后,再进行修订整理,现在也就是空口一说罢了,並不作数。
退往徐州,把徐州並左近州县交给吕师孟来治理安抚,张巡便带著三千骑兵,马不停蹄的开始巡视河南已光復的州县。光復的仗咱们可以不打,但是脸这个玩意儿,咱们得露。
类似於一种十八十九世纪,那些欧洲的开明君主,出席各种公共场合中的活动。虽然並没有事实上与群眾建立直接联繫,但又客观上加强了民眾对王室和君主的爱戴。
若即若离,大约就是这样。民眾可以隔著军队的护卫,瞧见君主,甚至和君主握手。
但绝大部分人只能远远地看个样子,或者听个声音。
无用吗?按现实来看,其实还挺有效的。
树立一个良好的公共形象,能极大地缓和民眾对王室的不满。当然这一套在此时的古典封建社会意义不大,张巡巡视河南,主要还是显露存在感。以各种方式收服河南、山东的民心,確立自己“光中王”的人设形象。
再者说了,张巡既然有登基做主的心思,有道明君做不上,至少做个实践与认知相结合的皇帝吧。河南、山东什么样,都亲眼瞧见,记在心里,才能够在之后对应施政啊。
脱离实际的太久,会可笑的。
抵达开封之后,张巡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好消息。守城的李让表示,也速迭儿带看最后二千骑撤出开封之后,在河北碰见了安西军石抹良辅的残部。
安西军鸟都没鸟也速迭儿,昼夜兼程离开中原战场。在洛阳附近渡过黄河后,直接退入陕西京兆府。会不会再出来不知道,反正看样子是不想再进中原了。
也速迭儿的去向不太清楚,大概率是去和他哥哥拜降匯合。拜降在济南、齐河一带失利之后,一路渡河跑去了河北真定。这是张巡所侦知的,那也速迭儿估计也去了真定。
好好好!
张巡巴不得陕西那边的元朝势力关起门来做土大王,不要干预潼关以外的战局呢。等张巡打下了大都,占据了燕山,再来一出回首掏,陕西不过是丸芥之蘚。
谈,说起来,元朝末年,陕西、河西一带的元朝势力和中原的王保保並不对付,內订大撕,其因果现在看来已经种下了啊。
忽必烈把陕西一直到六盘山的庞大领地都交给皇子忙哥刺,还授予他秦王和安西王两颗大印,主理当地的一切军民政务。事实上就在带元的境內,製造出了一个国中之国。
忙哥刺的好大儿阿难答还意图在元成宗之后爭位吶,彼时陕西这块被阿难答经营的铁桶一般,大都都没办法插手。
喷喷喷·
都是后话了,安西军跑了就是好事。可嘆那个石抹良辅,一心要匡扶带元,结果大都方面瞧见他战死了,直接把锅都扣在他头上。也难怪他的部下们不肯再死力搏战,只想著退回安西,以求自保咯。
再说开封城,两宋之际杜充扒了一次黄河,等到端平入洛,蒙古人又扒了一次黄河。
这两次人为的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开封周边的生態。不单单是最直接的人口流失,还有严重的土地盐硷化和流沙化。
流沙化好理解,就是黄河泛滥带来了大量的黄沙,砂质土壤和黄沙,那天壤之別,黄沙上是根本没法种农作物的,只能荒著。甚至连芦苇都长不大,割柴火烧都难。
其次是大规模的泛滥,河水长时间覆盖在河南的土地上。由於毛吸效应,水把土壤深处的矿物质吸到表面来。当洪水慢慢蒸发而乾涸,那些矿物质就留在土壤表面,这块就成了盐硷地。洪水越大,浸泡得越深,盐硷化就越严重。
盐硷地想要復耕,那难度?瞎,要是真容易,焦裕禄书记不会因此而名垂青史。
人为掘开黄河大坝,娘的,张巡瞧见河南那一望无际的盐硷地,转头就问隨从的文书官萧明哲和邓。杜充的后人有没有在朝中任职的?
就充许我任性一次,他们杜充家的后代,永不敘用。
也难怪河南的人口无法恢復和上升,两次大规模的决堤,导致数以千万亩计算的耕地遭到了破坏。还都是平原上的顶好水浇地,一概盐硷化了。也就是杜充死了,要是没死,
张巡高低把他拉出来剐三千刀。
左右瞧见张巡的神情,主动上前来劝,叶李甚至说盐硷地据说也可以缓缓治理,並不是彻底无可救药的。
张巡还没骂出来,就有侍从来稟报。说是克復了南阳的王安抚大帅,已经从南阳兼程赶来,拜见张巡。
一听王安节来了,张巡便放下了考察工作,拨马回到开封城,专等王安节的到来。估摸著王安节是准备一举收復洛阳盆地,把前线推到潼关,所以才急匆匆的赶来开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