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不能忍,更不能认!
本朝与其他朝代不同,自太祖高皇帝定年號洪武,终其一生不改年號之后,大明的皇帝在位期间就不能改年號了。
正常来说,一个年號会伴隨著皇帝一生。
若是就这么下达登基詔书,那可真就是覆水难收。
他继承的是弘治一脉的皇位不假,可再往上数,宪宗皇帝也是他爷爷,英宗是他太爷爷……一直数到太祖,他和堂兄都一般无二。
他凭什么没资格继承?
朱厚熜呼吸急促,面孔涨红,这一路的艰辛,这两日的屈辱轰然爆发,让他有了反抗的勇气。
朱厚熜將詔书摊在御案上,提笔蘸墨,抹去了『绍治』二字。
沉吟良久,再次落笔写下两个字。
——嘉靖。
嘉:美;靖:安。
嘉靖:美好而安定。
寓意著大明安居乐业,繁荣美好。
朱厚熜轻轻放下御笔,审视这两个字,嘴角微微上扬。
嘉靖……多么美的年號啊。
这个年號,朱厚熜十分有十二分的满意。
群臣看到他修改詔书,不由得眉头都跳了一下,包括杨廷和。
本以为今日登基大典已然镇住了这没见过世面的少年,却没想到……这关口,他会来这么一招。
不过还好,只改了一丁点,虽不知改了什么,但想来影响不大……
忙活到现在,登基大典终於进行到了尾声,杨廷和也不想再平生事端。
现在的朱厚熜已然是皇帝了,到底是皇帝的第一道詔书,得多少给些面子。
杨廷和不吭气,其他人自也不好强出头。
朱厚熜见没人反对,心情更轻快了几分,朝张永頷首示意。
张永躬身一礼,上前双手拿过登基詔书,於一旁诵读起来……
群臣静静听著……
这封詔书诸多大佬都看过,里面的內容不说倒背如流,也基本没什么遗漏,让他们意外的是,並无发现修改之处,
直到听到改元『嘉靖』之时,他们才后知后觉的明白皇帝改了什么。
年號!
这小皇帝……咋把年號给改了啊?
我朝除太祖外,哪个皇帝是自己起的年號?
就连奉天靖难的太宗皇帝,都没有自己擬年號,这小皇帝……可真是太不尊重人了。
杨廷和也微微皱眉,这封詔书的精髓就在『绍治』二字,至於其他……基本都是正常流程,並没有徇私。
可这最精髓的地方竟然让皇帝改了!
杨廷和始料未及,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反对。
毕竟是皇帝的第一道詔书,而且……下马威已经给过了,且龙袍事件虽是无心,却也著实刺激到了他,若是连第一道詔书都激烈反对,少年怕是真要撂挑子不干了……
到底也才是个十四岁的少年,杨廷和不敢一下逼迫太甚。
暗暗一嘆,恭声道:“皇上圣明!”
群臣心中很不爽,可又碍於杨廷和带头,也捏著鼻子给认了……
嘉靖又如何?
以为年號改为嘉靖,就万事大吉了?
笑话!
权力政治场什么时候这么轻鬆过?
不爽之余,群臣也在酝酿下一波进攻。
没办法,大明的官员太苦了,从洪武朝开始,一直到正德朝,大明官员过过几天好日子?
太祖一言不合就杀人,建文朝短命,太宗也是个杀神,仁宣两朝倒是好很多,可仁宣加在一起也才十来年。
本以为到了正统朝就迎来了曙光,却不料半路杀出个洪武同款李青,再往后……不提也罢。
景泰稍稍缓和了些,却也没好太多,于谦那廝太爱上纲上线了。
到了成化朝,更是让人头疼。
至於正德……这位爷可真是爷!
细细数来,大明立国这么多年,歷经这么多皇帝,也就仁宣时期,以及孝宗时期日子好过。
可加在一起,也才堪堪三十年。
余下的……不是糟心,就是在糟心的路上。
“皇上圣明……!”
群臣把违心写在了脸上。
朱厚熜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不服,更感受到了火药味,强笑笑道:
“眾卿今日格外辛苦,且先行休息,孤……朕这就去处理奏疏……”
顿了下,“杨先生,隨朕来。”
说罢,不待群臣拜別,他便一溜烟儿去了。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既有愤懣,也有鄙夷。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你能躲得了初一,还能躲得了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