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將密封件安装到测试台上,开始进行气密性测试。
压力表指针缓慢上升:10兆帕、20兆帕、30兆帕。
到达50兆帕时,系统压力稳定了。
十分钟过去了,压力表指针纹丝不动。
“成功了!”
工程师们爆发出欢呼声。
气密性问题终於解决了。
但是控制组那边传来的消息,让所有人的心情再次跌到谷底。
自动化控制实验室里,几台计算机正在运行著复杂的程序。
屏幕上滚动著密密麻麻的代码,偶尔会出现错误提示信息。
“系统又崩溃了。”
一个程式设计师无奈地摇头。
“逻辑衝突太多,程序根本跑不起来。”
一百二十六个传感器的协同控制,涉及到数千个控制逻辑。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气氛控制,每个子系统都有复杂的反馈迴路。
不同子系统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温度变化会影响压力,压力变化会影响气氛流动,气氛变化又会影响温度分布。
“我们已经调试了一个星期了。”
控制组组长指著屏幕上的错误信息。
“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出现三个新问题。”
李赫坐在计算机前,仔细查看著程序代码。
这些代码是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结构复杂,逻辑混乱。很多地方存在冗余计算,效率极低。
“问题出在架构设计上。”
李赫指著屏幕上的一段代码。
“你们用的是顺序控制逻辑,一个环节出错,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他关掉fortran编译器,打开了汇编语言编辑器。
“我来重写底层调度代码。”
程式设计师们面面相覷。汇编语言是最底层的程式语言,直接操作硬体寄存器,编写难度极高。
但李赫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移动,一行行精简的汇编代码出现在屏幕上。
每一条指令都经过精心优化,没有任何冗余操作。
他设计了一个多级中断处理机制,不同优先级的控制任务可以並行执行,互不干扰。
两天两夜过去了。
李赫几乎没有离开过计算机,困了就趴在键盘上睡一会儿,醒来继续编程。
程式设计师们轮流值班,为他送来咖啡和麵包。
第三天早晨,李赫终於放下了键盘。
“调试一下,看看效果。”
新的控制程序开始运行,屏幕上显示出实时的系统状態。
一百二十六个传感器的数据同时刷新,没有任何延迟或错误。
温度控制模块、压力控制模块、气氛控制模块,所有子系统都运行正常。
“这代码写得太漂亮了。”
一个年轻的程式设计师看著屏幕上的运行状態,眼中满是敬佩。
“执行效率比我们的fortran程序高了十倍不止。”
控制系统的问题终於解决了。
现在,所有的部件都准备就绪。
总装开始了。
实验楼的大厅里,工人们正在组装创世炉的主体结构。
巨大的钢製炉体被吊车缓缓放置到位,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陶瓷內胆小心翼翼地安装进炉体內部,周围填充著保温材料。
十二个独立的加热区依次安装,每个区域都有精確的温度传感器。
气氛控制管道密如蛛网,从不同角度进入炉体。每一根管道都经过精確计算,確保气流分布均匀。
压力控制系统更加复杂。液压缸、气动阀、压力传感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
控制柜里密密麻麻排列著各种电路板和继电器。
一百二十六根信號线从传感器延伸到控制柜,每一根都经过精確標记。
五天后,一台外形怪异的机器在实验室中央矗立起来。
这台机器高达三米,直径两米,外表面布满了各种管道、阀门、仪表。
密密麻麻的线缆从机器顶部延伸到控制柜,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钢铁怪物。
但是在李赫眼中,这不是怪物,而是一个即將甦醒的生命体。
“准备启动。”
李赫站在控制台前,手指悬停在启动按钮上方。
实验室里挤满了人。材料组、设备组、控制组的所有成员都到场了。
王元植院士坐在最前排,紧张地握著拐杖。
李赫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控制柜里传出轻微的嗡鸣声。
指示灯开始依次亮起:电源指示灯、系统自检指示灯、传感器状態指示灯。
屏幕上显示出系统启动界面,各种参数开始初始化。
温度传感器:正常。
压力传感器:正常。
气氛分析仪:正常。
一个接一个的系统通过了自检。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著屏幕上的状態显示。
90%、95%、98%。
系统自检进入最后阶段。
就在这时,一声刺耳的警报突然响起!
红色的警告灯开始闪烁,屏幕上出现了错误信息:
“传感器编號087通讯故障!”
“压力控制迴路异常!”
“系统安全锁定!”
整个实验室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