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宋大年喝了几口粥放下筷子轻声道:“老三,这两天看你一直出去转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可以做的小生意,这几天我和你娘在镇上住著,一直不做事都快閒不住了。”
“就是,你说以前天天想著过好日子,如今过上好日子了,反而还想著家里那一亩三分地了。”老张氏感慨道。
老人家就是閒不住,就像前世一直帮助他的那位邻居大爷,邻居大爷老伴走得早,一个人把几个儿子养大,后来几个儿子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混的也不错,儿子们也很孝顺,经常接邻居大爷去他们那边去住,不过邻居大爷从来不去,就是去了也只是简单的过个节日便早早回来。
明明一个月拿著七八千的退休金,可以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偏偏閒不住,要不就是在小区里捡纸壳子,要不就是调理小区里面的各家矛盾,反正就是一个爱操心的主。
尤其是对他,自从知道他的父母离婚,丟下他一走了之后,他都记不清邻居大爷喊他吃多少顿饭了,最后甚至除了晚上回家睡觉,白天都是在邻居大爷家生活,有人说老爷子这是帮他当小儿子养呢,上了大学后自己也习惯一个星期给邻居大爷打个电话,不然心里空落落的。
等到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找到好工作,也是邻居大爷叫他的儿子给找的实习公司,但后面因为公司加班太久,他受不了这种工作时长自己请辞了,结果这老人家又让他考公,想著考公能正常休息,他才认真下来,考公的那段时间,身边也一直有那老人家在,也不知道他死后,老人家该有多伤心,自己还没能好好报答他呢!
“我这几天在这镇上转了不少圈,发现还是吃食好卖些,可是简单的肉包子、小餛飩、饺子、麵条都有人做,还不止一家,咱家要做就得做些新东西出来,但是新东西我还没想好。”宋三牛说完挠了挠头,一副鬱闷的表情。
“那在想想,不急於一时。”老张氏安慰道。
“娘说的对。”王氏附和道,过了一会又接著道:“对了三牛,明日回去要准备些乾柴了,这镇上的乾柴我问了,要六文钱一担子呢,有些贵了,正好明天回去,去山上砍上一些带回来用。”
省钱的事王氏非常赞同笑著道:“对,咱家明天一起回去,正好能多砍些,到时候用牛车拖来,也能用上一段时间。”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好。”
饭后,简单的收拾一番,天色已经暗沉,老张氏点了一根蜡烛,和王氏去灶房做青团去了,宋大年和宋三牛拿著几根竹子和刻刀也跟在后边一同进了灶房,两人这两天没找到什么好门道,倒是在雕工上大有长劲,原来两人觉得这个沙漏能计时,肯定也能卖些钱,家里有现成的铺面,到时候做一些卖试试,所以这两天便开始在这竹子上练习雕工,准备把沙漏做的在精美些,到时候能赚个手艺钱。
宋四河知道后也很支持,还提出了不少建议,让老爹和爷爷在竹子上刻些可爱的动物,后来见两人刻出来的成品简直没眼看,只能自己开动脑筋,想了几个前世简单的q版老鼠、小猫、小狗之类的,短短几笔就活灵活现,两人也照葫芦画瓢,刻出来的也还不错,后面宋四河又建议在上面刻些好听话,比如招財进宝、万事如意、恭喜发財、顺风顺水顺財神之类,宋四河还特意拿著纸,请夫子把这几句写在纸上带回家给老爹和爷爷学,如今两人雕刻的也越来越熟练了,就等清明节后试试水了。
家里人都去灶房忙活,宋四河也没閒著,简单的洗漱一番后,回到房间点燃一根蜡烛,在书桌前认真的做了一套眼保健操,便开始在心里默背今天夫子教学的內容,先是从头到尾背诵几遍,然后再把大概得意思想一遍,最后在用小木板隨机挡著书本上的內容,把小木板挡著的地方背诵出来。
连续背了十几句,宋四河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放下书本,直奔灶房。
灶房里已经有香味飘出,宋四河刚走进去,嘴里就被塞入一个青团,青吞的外皮是由糯米粉製作而成,咬起来q弹十足,內陷放的是豆沙,吃起来细腻顺滑,与外皮的软糯形成鲜明对比,口感丰富,最让宋四河觉得诧异的是,有一个青团里居然放了蛋黄,据他了解古代好像没有咸口青团,也有可能是他们这边只有甜口,这倒是是个不错的吃法,他以前最喜欢吃饭糰,里面可以放鸡排、蛋黄这些,每次他都选蛋黄。
等等,突然宋四河眼睛一亮,他们家可以做早餐啊,饭糰是做不成了,因为需要番茄酱,他至今还没见过番茄呢,就算有,估计也不是他们这种家庭吃得起的,但是他们家可以做鸡蛋饼、杂粮饼啊,鸡蛋饼只需要简单的麵粉、土豆丝、海带丝,大酱家里有,辣椒粉可以少买一些,炒在土豆丝和海带丝里,做出来肯定好吃,还有杂粮饼,只需要玉米粉,其他的和鸡蛋饼一样,这样只需要在定製一口平锅,和小铁铲就可以了,他可真是平平无奇的搞钱小能手,嘿嘿。
见儿子吃著吃著傻笑,宋三牛乐道:“咋的了,吃个青团这么开心?”
宋四河努力咽下嘴里的青团,眼睛亮晶晶的盯著家人乐呵,几人被宋四河笑的毛毛的,老张氏都已经往神鬼上面想了,宋四河才环视几人笑道:“爹娘爷奶,我想到咱家能做什么生意了。”
“真的?”王氏听了有些惊讶,又见儿子嘴边沾上的豆沙笑道:“你不会是让娘做青团卖吧?没用的,青团哪家都会做,大家肯定是捨不得这个钱的。”
老张氏表示赞同,“这青团都是老手艺了,乖孙你是不是想著咸口的青团啊,那更不行,一个鸭蛋成本太贵,镇上的人家不会买帐的,除非我们能想到一个三五文钱的生意,这样在镇上才能好卖些,但是三五文的,好像除了包子、馒头、油条,就没其它的了。”
一旁坐著的宋三牛、宋大年听了也是点头应和。
“儿子,天不早了,早些回去睡觉吧!”宋三牛看旁边的沙漏都过去一个时辰了,赶紧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