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亦平今年大三,江城理工大学的,还有一个多月不到就放暑假了,他的大三生涯也將走到尽头。
暑去秋来,来年回到这座城市,他就大四了。
这个暑假他不打算回家了,准备认认真真去找几份工作,但这並不容易。
他是学网络的,课程过了不少,分数也都不低,但没什么用。学长们校招的题目他也看了,自觉放弃,那是企业来学校准备淘金的,他就是属於被淘的部分。
他都开始不提自己的专业和成绩了,他开始在简歷里更多的提自己的体检报告,网络精彩留言,爱好,最高赞的评论……
据说这样效果更好,更能取悦ai筛选机制,他不太確定,在找工作这个领域,他还是个新手。
虽说秋招才刚刚开始,但按照前辈们的经验,顏亦平知道自己必须早做打算,多拿几份offer在身,以防万一。
昨天晚上他接到了一个面试通知,本不想去的,因为在网上搜了一下对方单位,几乎只有註册信息和注资信息,业务招聘经歷几乎空白,搞不好像是殭尸企业,空壳公司。
但这些招聘岗位都是突然爆发式出现的,也有可能是拉到新投资了业务爆发,但这同样是风险。
顏亦平警惕著风险,但更忍不住那待遇。尤其是招聘说明里明確提到,如果网络面试通过,去面试就能拿面试补贴。
於是顏亦平昨天晚上认真在宿舍准备了一下,还让室友们配合清了一下场,在宿舍里做了一个网络面试。
面试他的是搞不好是ai,因为从头到尾没露脸,也不说话,只有文字交流。不过这不奇怪,hr据说也是很早遭遇ai打击的行业。
对了,时间是半夜11点。这很罕见,几乎確定了对方是ai的身份。
据说网络上已经有不少针对ai的面试技巧,如果说人与人之间面试,人类通常会更尊重专业技能,通常会聊专业问题,未来规划,企业文化认同,其中肯定以专业为主,毕竟招进来是要干活的。但ai面试就更注重个人的综合能力,面试通常聊的是个人理念,成长,网络上可验证的痕跡內容,然后是具体工作的其他相关人员联繫方式,有时候甚至需要当场打电话来进行同行评议。
但这一次对方可能是换了某个新模型的ai,风格有点新变化。
对方微信名是陆问,和公司法人,大股东是一个姓,搞不好是家族企业。
对方没有跟他寒暄,见面先是一个红包,红包標註为:“面试诚意金。”顏亦平打开红包,数额不算大,够请室友吃顿好的。但这也侧面说明,对方招聘信息里声称的面试补贴不是虚言。
这也下意识让他对对方公司使用ai產生了好感——这样才对吗,把给hr的工资省下来补贴给入职人员,这才是ai的正確使用办法。
顏亦平(刚改回来的名字,以防万一):“你好,谢谢。”
陆问:“我是陆风智能的工作人员,时间关係,需要对你进行一个网络面试,费时间预计需要十几分钟,现在开始,可以吗?”
对方打字速度应该不慢,可能不是真人打字。顏亦平:“可以。”
陆问:“你有健身习惯吗?你在网上分享的跑步经验是你本人的真实体验吗?”
顏亦平:“是的,我初中开始养成的锻炼习惯。”
陆问:“我是从网上主动搜索找到的你的资料,你在简歷中提到对工作的具体范围可以面谈,不限於专业,我再確认一下是吗?因为我这里需要你的岗位可能带有一定的体力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