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无与伦比的奔袭,能精准到尺的护球。
不用说,他们的四项综合能力一定都处於一个均衡状態。
球感提升,便让他的射门、传球和盘带、护球愈发精准,尤其在速度同样提升后,他在高速奔袭下的护球愈加得心应手。
而隨著球商的渐升,他甚至能做到提前一步做出诱惑步,再利用精准的盘带成功突破防线。
对他来说,他需要提升的不仅是个人能力,他还需要打磨心態。
毕竟,真正的巨星从不畏惧压力。
1994年世界盃决赛,巴乔罚丟点球后的落寞背影。
2006年齐达內,头撞马特拉齐的衝动瞬间,都让这群在足坛歷史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球员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如果想像当四项数据同时步入60大关,他的个人能力恐怕会迎来一个阶段性的暴涨。
毕竟將各项能力融会贯通,不单单只是某项数据突破临界点的增幅,而是一个整体性的协调。
这样想著,马龙便在畅想假如球商、球感突破了60,那他是否能在高海拔的状態下,做出类似於罗纳尔多低重心的“死亡钟摆”。
是不是有点想太多?
油炸丸子、克鲁伊夫转身等基础招式,在无对抗的情况下是个业余球员都能做的丝滑。
但在有对抗,有重心博弈、心理博弈面对防守球员时,能想到做动作,又或者动作不变形都极难……
只是他没有欧洲的专业性教导。
国內这些教练怎么说呢,也就这样,无论短期长期,在一遍又一遍经验的打磨下確实能成长,但马龙觉得太慢了。
他很想知道欧洲足坛是如何进行『让球员速成逆足』的课程与训练的。
看样子有机会需要去欧洲自荐门槛,不能等机会主动到来。
2011赛季结束,他决定要自己去试训,以此避免像姚明、大郅一样出国了还要拿工资补贴母队和某跟海参协会一样非法组织的限制。
只是他需要钱。
需要很多钱。
未来不但要去天舆“赎”人,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自己的试训旅欧生活。
但找谁呢?
想到这儿,马龙嘆了口气,他的接触面还是窄了。
翻开今日份《大连晚报》,马龙发现自己踢碎角旗杆的照片占据了几乎全部的主版首页。
《连沪大战:熠熠闪耀的超级新星。》
让他意外的是,报纸內容还在最后写了他带领球迷復盘,给球迷们开小灶的详情。
反响不错。
有主观评论在称讚马龙用职业的方式推动中国足球在民间的科普,还有无数人点讚马龙这种教学方式。
种种夸讚,看的马龙心怒放。
真以为哥们教人踢球时薪60是真缺那点钱的吗?
嘻嘻,还真缺!
他不止缺那点工资,还缺一个让直播间厚米们的打赏的机会。
咳咳咳,言归正传。
他这一连串的操作,不就是为找机会、找模板让躺在床上的哥们学习更好的对抗教学吗?
但也有人在批评马龙在直播眼没有顾及,逮谁喷谁的素质问题。
只是又有大批人替他回懟“有些人真的是闻著味就来了”,“真对號入座”。
一时间,战况极为焦灼。
马龙也有些无语。
只不过这就是竞技体育,只要结果对了,没人会管你在过程中付出和做了什么。
就像国內论坛各球队之间球迷骂个不停,但出了国在亚冠赛场,某些人只要继续抨击,那无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中立球迷便会为其辫经。
轻鬆消灭掉早餐,
马龙隨手给老盖发了条让他来接自己去集训的消息后,便看到无数条没有备註,却充满诱惑的简讯。
“我是国安主教练帕切科的助理,请问您是球员马龙?看到请回復一下,我人在大连。”
“我是李章洙,有没有兴趣换个地方成长?”
“我是成都谢菲联总经理,你开个价,如果合適,球队会在赛季中旬向大连实德进行尝试性报价。”
“我是河南建业一线队经理,我经常看你直播,还刷过几个藏宝图……”
“我是宋凯,请马龙同志看到回復一下。”
“我是广州恆大俱乐部经理,我们致力於打造亚洲顶尖的足球俱乐部,这里有全国最顶级的硬体设施,最科学的训练体系,同时,恆大拥有国內最顶级的外交团队……”
“……”
“……”
私下联络,全是挖人的消息?
看样子自己是实力派偶像选手的消息这么快就蔓延全国了?
但那个最顶级的外交团队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侮辱他的人格吗?
可恶!
作为球队管理的道德品质在哪里?
底线在哪里。
车....又在哪里?
咳嗽两声,马龙认为自己不是那种人,隨即就要刪除所有信息,只是忽然间,他看到一行小字,不禁眼神错愕。
宋凯?
大连体副局长?
他找我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