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又是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如果说大皇子的圣旨是政治风暴,那么这道圣旨就是血淋淋的屠刀。
刘莽。
那可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啊。
竟然被扣上了“勾结罗网、意图不轨”的滔天罪名。
夷三族。
这是要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镇南大將军是谁的人?
那是三皇子的老爷。
陛下这是在给三皇子铺路?
还是在借刀杀人,削弱地方势力?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殿中蔓延。
尤其是与刘莽有过书信往来,或者收受过雍州孝敬的官员,此刻只觉得双腿发软,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夷三族啊!
谁知道刘莽的供词里会不会牵扯到自己?
紧接著,第三道圣旨,如同春风拂过冰面,却又带著森然的寒意:
“吏部尚书周泰,忠谨任事,监察得力,於『刘莽谋逆案』中洞察先机,密奏有功!
实乃国之干城!
著,擢升周泰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赐紫金鱼袋,赏金千斤!
钦此——!”
“哗——!”
这道圣旨,如同在滚油中泼入了一瓢冷水!
周泰?
那个老狐狸?!
他竟然早就暗中投靠了二皇子或者顾家?!
左都御史。
那可是掌管天下言官,风闻奏事,权势熏天的位置。
这几乎是在向全天下宣告,周泰是二皇子一系的铁桿,而且是立下大功的重臣。
周泰本人也是激动得老脸通红,出班跪倒在地,声音都带著颤音:“老臣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心中狂喜,更是对那位远在王府、运筹帷幄的顾世子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这一步棋,他赌对了!
三道圣旨,如同三道惊雷,接连炸响在金鑾殿上!
废黜皇子!
屠戮边將!
擢升重臣!
每一道都蕴含著无上皇权的冷酷与决断,每一道都精准地撕裂著原有的朝堂格局,重塑著权力的版图!
尘埃落定,又或者说,风暴才刚刚开始,整个朝堂的气氛彻底变了。
大皇子失魂落魄地被金甲武士“请”出了大殿,背影淒凉,再无半分往日骄矜。
属於他的时代,还未真正开始,便已仓促落幕。
攀附大皇子一系的官员,面无人色,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如同等待宣判的囚徒。
而与刘莽有牵连的官员,更是人人自危,恨不得立刻消失,生怕被那夷三族的屠刀波及。
反观二皇子一派,则是扬眉吐气,喜形於色。
周泰的擢升如同给所有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左都御史,这信號还不够明显吗?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下朝后,无数官员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鯊鱼,蜂拥围向二皇子秦烈,諂媚之声不绝於耳。
“殿下英明神武,深得圣心,实乃我大秦之福啊!”
“周大人高升,实至名归!殿下慧眼识珠!”
“大皇子……哦不,临江王咎由自取,陛下圣明烛照!”
秦世渊被簇拥在人群中央,感受著前所未有的追捧和敬畏,心中志得意满,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至高无上的储君之位在向他招手。
他矜持地微笑著,应对著眾人的恭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向镇北神王府的方向,充满了感激。
他知道,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他那位“好表弟”顾长生。
顾家,才是他最大的依仗!
一时间,二皇子风头无两,儼然成为东宫最有力的竞爭者。
朝堂势力,如同百川归海,纷纷向其靠拢攀附。
皇宫深处,御书房。
与外界的喧囂和权力更叠的狂热不同,御书房內显得异常安静。
龙涎香在紫铜兽炉中裊裊升起,带著一丝沉凝的甜香。
秦皇並未穿著龙袍,只著一身明黄色的常服,正伏在宽大的紫檀木御案后,批阅著堆积如山的奏章。
他的面容在跳跃的烛光下显得有些模糊,但那股久居帝位的深沉威严,却瀰漫在整个空间。
他身旁,侍立著一位老太监。
这老太监身形佝僂,穿著最普通的深蓝色內侍服,脸上皱纹深刻,如同风乾的橘皮,低眉顺眼,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他便是赵高,秦皇身边最神秘、也最信任的贴身內侍,执掌著令人闻风丧胆的“隱龙卫”。
无人知晓其真实修为,只知深不可测,有传言其早已踏入尊者之境,是秦皇手中最锋利也最隱秘的一把刀。
此刻,赵高正小心翼翼地捧著一杯温度刚好的参茶,放在秦皇手边。
动作轻柔,没有发出一丝声响,那茶杯中的水纹,在他枯瘦的手掌下,竟没有丝毫晃动,显露出对力量精妙绝伦的控制力。
秦皇放下硃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
他並未看赵高,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中,声音平淡无波,却带著一股无形的压力:“朝堂之上,今日倒是热闹得很。”
赵高微微躬身,声音如同砂纸摩擦,嘶哑低沉,带著一种特有的阴柔:“陛下圣心独断,雷霆手段,自然震慑宵小,拨乱反正。
如今大殿下离京,刘莽伏诛在即,周泰执掌都察院,朝局为之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