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越大鱼越大。留在鄴京,这辈子五品武官就是极限了。
五品杂號將军也挺好,但建功立业甚至当皇帝更海阔天空嘛。
江楚生搏一搏的依据简单,他不信秦王会老老实实接旨自尽。
纵观五千年歷史,这么懦的也就扶苏一个。
赐死嫡长子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著也得回鄴京当面问一问皇帝吧?
身为秦王,安全何等重要,带二十万人护驾不过分吧。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反,要和父皇掏心掏肺的谈心,不在玄武门怎能尽兴。
这份圣旨更让他產生了大胆的猜测。
有没有一种可能,皇帝已经驾崩,像咸鱼或者秦始皇那样味大无需多盐?
至少也是控制不住局面了。
全鄴京都知道全忠哥巡游安抚天下,却在泰山附近停下脚步。
“我就路过,我保证不在泰山逗留。”
“我就在山下住几晚,不会久留。”
“哎呀,眾位爱卿都误会了,朕根本没有封禪泰山的念想,此事休要再提。”
“哎呀呀,诸位爱卿,你们这是害苦了朕啊。”
“朕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威服四海,德泽百姓,既然大家都希望朕封禪泰山,朕也只好从善如流。”
你看,这不就封上了么。和“我就蹭蹭不进来”一个路子。
江楚生的猜测虽然大胆,但也算合理。
快六十岁的老皇帝不在京师享福,是去泰山玩跑酷吗?当然不是,只可能是为了封禪。
雍帝年龄大了,得做两手准备。
求仙问药能灵验最好,如若不然,最后时刻也得拼一把封禪,把歷史地位往前提一提,把弒君的恶评往回找补一点。
平心而论,苏全忠封禪泰山有点强行,但不像宋真宗那么勉强,属於半步封禪级別。
终结三百年大乱世,驱逐诸胡他是有贡献的,打下楚国江山,实现短时间大一统的功劳该给他。
但他有两大硬伤。
一是当街弒君,得国不正,缺大德。
二是海內分裂,外有胡患,差功绩。
不管怎样,他算得上一代英主。
按理说,这样一位还算英明的帝王,纵然老了也绝对做不出自毁长城,赐死长子的蠢事。
但这个世界从不讲理。
出巡皇帝下旨赐死在北境监军的嫡长子?
这一集江楚生在家乡看过,只能说阳光下哪有什么新鲜事,歷史只是对老祖宗的各种拙劣模仿。
他严重怀疑老皇帝的死讯被隱瞒。
总之,这次北疆行无疑是好机会。
造反也是有技巧的,像陈胜吴广张角那样直接扯旗当然爽快,但死的也快。
雍朝江山还是有基础的,所以就算造反也不能直接自立,得立一个苏姓傀儡皇帝做旗帜,强大之后再取而代之。
他需要一个苏皇帝,这次去北境就是验货。
君择臣,臣亦择君。
他心目中的理想型秦王,最好是有点本事但不能太多。
秦王太无能,那就是扶苏第二,诸葛也带不动;太有能,那就是当代李世民,把握不住唯有臣服。
总之,他要亲自观察。
若秦王起兵举义,他拥龙有功,富贵泼天,这是大贏;若是秦王无能,效仿扶苏故事,给朝廷立功,能有封赏,小贏。
这种双贏的局,谁会拒绝呢?
小目標有了,那就得脚踏实地的去做,比如先买一匹好马。
草原茫茫,无马不行。
他已然想好各种出路,大雍这边能干就干,不行就润。
南方楚、梁两国虽然弱小,但君臣团结,撑几十年不成问题。
几十年后他都死了,哪管的著身后事?
若是南方也去不了,跑去北疆甚至西域也不是不行。
蛮夷尚能草原游牧,江某这大雍第一巴图鲁就游牧不得?
都2025年了,还有人觉得游牧不算王朝吗?
总之,目標定在天上,执行必须脚踏实地。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韉,南市买轡头,北市买长鞭”,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