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接过打开名单,好奇的看向名单上的名字,先是一愣,隨即神情无比的严肃。
只因为名单上的这些人,凡是他认识的,都是他自认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铁鉉、练子寧、方孝孺、王省、陶成道(万户)、班背、李元、张守清、徐辉祖。
这些人,练子寧、方孝孺与班背、李元、张守清,朱元璋確实不知道,记忆中找不到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见过。
可其他人,他都是清楚的。
铁鉉,是他极为认可的人,如今也是让铁鉉在地方上歷练,这是他为朱標打造的班底之一。
铁鉉的字,都还是他赐的。
陶成道,这是当初他还未吴王之时,帮助过他的,他为此给陶成道封了万户。
这也是陶成道又叫万户的由来。
王省,是一个学识非凡的人。
徐辉祖,这可是太熟悉了,徐达的嫡长子。
朱雄英的这份名单,让朱元璋很是皱眉,他认识的人,在他看来,確实都是人才,都不错。
唯一让他吃不准的,就是那几个他不知道的人。
毕竟方孝孺是在洪武十五年进入朱元璋的视线,练子寧则是在洪武十八年进入朱元璋视线。
朱雄英看著朱元璋,並没有催促。
这些人,铁鉉、练子寧、方孝孺都是用来负责政务的。
其中的练子寧与方孝孺,他不会觉得因为这是朱允炆所重用的,就否定了两人。
这两人只是军士能力与出谋划策不怎么行,但在政务这方面,可是不差。
至於铁鉉,完全的是文武双全了。
也是朱棣靖难之时,真正就差了那么一点就干掉朱棣的人。
而王省,则是他用来负责教育这块的。
知道这个人,还是因为这人在朱棣靖难之后,直接自尽殉国难,以及弟子高贤寧、贤胥周岐凤所知道的。
如今的王省,乾的也確实是教育的事。
徐辉祖,这是他中意的將领,毕竟去了外面,总得有两个会打仗的不是。
只靠常茂与常升,还不够。
至於另外几人,陶成道、班背、李元、张守清,这真的是他在明初时期所能知道,擅长火器、火药、机械这些方面的人了。
他清楚还会有其他人,但其他的,他是真记不得名字了。
能记住这几个,还是因为这几个的名气不小。
看著皱眉的朱元璋,朱雄英说道:“爷爷,这些人,爷爷或许有不知道的,我知道也是因为下去查过,其实在工部都是有记录的。
另外我还需要铁匠、木匠等各种匠人,还要能够懂得造船的人,会造福船的人最好。
还有教书先生,我也需要带走一部分。
其他的嘛,暂时还没有想好。”
朱雄英隨便找了一个理由,也算是打消朱元璋其他的顾虑与想法。
这几人,在工部確实是能够查到名单的,都是工部下面各仓的人。
至於杨士奇这些人,朱雄英则是完全没有提。
在朱雄英眼中,比杨士奇这些更有能力的人,其实在明初时期,在没有被朱棣靖难大杀特杀之前,是真的不缺。
而这些人,也將是他带出去后的绝对基石。
朱元璋听著朱雄英的话,不再去想,將名单收起,一脸的笑容。
“好,既然咱们大孙需要,咱一定给你安排好。
还需要什么,你也再去想一想,想到了就来跟爷爷说,只要大孙喜欢,什么都可以拿。”
朱元璋格外的豪气,他也想通了,不就是几个人吗?
铁鉉和徐辉祖在內又怎么了?
跟著他大孙出去,这是荣幸。
且有这几个他熟悉一点的人跟著,他也放心。
最让他意外与欣慰的,则是朱雄英所要带的这些,这是真的奔著要去干大事才要的啊。
回想起之前朱雄英说过的豪言壮语,朱元璋此刻才算是认可了一些。
但比起这些,他更希望的是,朱雄英的身子能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