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家不一样欢乐的氛围不一样,隔壁家里,老太太和儿媳妇坐在桌子两边,两个小丫头紧挨著他们妈妈坐在一起。郑金宝烦躁的在座位上动来动去,“奶奶,我饿了,还不能吃饭吗?”
老太太朝外看了看,“等等,你爸爸应该快回来了,等他回来咱们就吃。”
“可是我饿了,饿了,饿了。”金宝大叫道。
老太太赶紧拿了一个窝头给他,“哎呦,奶奶不知道我乖孙饿了,来先吃。”金宝拿过窝头塞嘴里咬了一口,直接吐了出来,把窝头扔到她身上,“这么硬,你竟然给我吃这个。我要吃包子,我要吃馒头。我吃饼乾。”
老太太哎呀叫了一声,“金宝,听话啊,等你爸爸回来,咱下午奶奶让你妈给你做包子,好不好?现在中午我先吃这个。”老太太努力的安抚著他。
桌子对面的两个小丫头,坐在椅子上弯著腰,手按在自己的胃上,肚子里不时传来咕咕的声音。年龄小的那个忍不住问道,“奶奶咱们可以先吃吗?”
老太太盯著他,“吃吃吃,你就知道吃。你爸都没回来,都不知道等等你爸,一点儿孝心都没有。”说完又指著小莲,“你看看你养的孩子,最基本的孝心都没有。跟你一样,是个破烂儿货。”
小莲听到这里,“妈你不能这么说二丫”
老太太恶狠狠的盯著她,“自己老子没回来就想著吃,有这样当孩子的吗?说你一句还不行了,我看你是皮痒了。”接著嘴里开始骂骂咧咧的说著小莲是破鞋之类的话。
小莲被说的不敢再顶嘴,她不是没爭辩过,但是换来的是这个老太婆动不动就拿扫把打她。她也试著跟老郑说,了对方也不会帮她主持公道,只会安慰她说,老太太毕竟是他亲娘,年龄也大了,让著她点儿。
如果沈如意在这的话就能看出来,小莲这是已经出现心理问题了,对方一骂她一打她,她就不敢还嘴。
过了一会儿郑副团长从外面进来了,如果有外人在的话,会发现他不是从大门进来的,而是从院子后面跳墙进来的。这也是他当时相中这套房子的原因,后面没有其他人家了,直接从后面儿的大山出入比较方便。
洗乾净手进屋之后看到桌子上的清汤寡水,嘆了口气,不知道他妈怎么弄的,顿顿都是这些,而他手里的钱也不敢让他妈知道。“娘,你把钱给小莲一些,让她去买点儿菜和肉,不能天天这样吃啊,肚子里没油水,饿的快。”
老太太听儿子发话了,点点头,“行,去买点儿。”
郑副团长看著她,“妈,你现在就给她钱吧,让她去买。”自己这个娘就是太抠了,每次都要他看著才会拿钱。
老太太从衣服里掏出来一个手帕,打开抽出1块钱给到小莲,“去买点儿肥肉,还有菜,包包子。”
小莲接过钱也不敢多说什么,郑副团长看了一眼,“再给他点儿,顺便买点儿米回来。天天这粥都稀的跟水一样的。吃了不订饱。”
老太太才又抽了1块钱给他,把事都和他叮嘱一遍,买多少米,买多少肉,买什么菜,每样价格,多少钱都要回来说清楚。小莲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听清楚了没?”老太太大声道。
小莲呆呆的道,“妈,我知道了。就是在附近没有卖肉的,得明天我早起去临时买。”
老太太一想也是,现在也就供销社里能买到肉,还得靠抢。然后看一下金宝,
“金宝,奶奶下午给你蒸鸡蛋羹吃,好不好?明天吃肉包子。”
“不要,不要,就要吃包子。”金宝大叫道。
郑副团长厌烦的皱了皱眉头,“闭嘴!再叫,晚上也不要吃鸡蛋了。”
金宝被他爸一喊,不敢吱声了。老太太赶紧挑了一个软和的窝头递给他,“金宝吃这个软的,来吃菜。”
金宝被他爸看著也不敢再耍脾气,硬著眉头啃了半个窝头,就不吃了。两个小姑娘拿著分给自己的一个黑窝头,小心翼翼的一口一口的咬著。
晚上沈如意没忍住,把白天的事情跟江建安说了一下,“你说,他们家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他老是在这个时候出来呢?我们那会儿去山上的时候是人最少的时候,我跟赵嫂子我们两个人也没打算捡多少柴,就回来的早。”
江建安也皱起眉头,“你別管了,我明天跟队里说一下。”他们已经有人盯了好久了,还没有確切的进展,也许这是个方向。
隔壁院子里,小莲对身边的人说,“老郑啊,你看大院儿里的孩子都在上学,要不要让咱儿子也去上呀。”
郑副团长皱著眉头,心想就他儿子那个样能学成个什么?但是想到家属院儿里的孩子都在上学。不去也显得太另类了,“行,上学好能学著懂道理。”
小莲听他同意了之后,又鼓足勇气,“两个丫头比金宝都大,到现在还不识字。”
“行,让他俩也一起去吧,钱你找妈要。”说完就翻身背对著他开始睡觉了。
小莲听到他能同意让两个闺女去上学,心里很是高兴。“好,我明天跟妈说一下。”
为了让老太太能够同意,小莲大早晨起来去赶车,为了能买到老太太满意的肥肉,更是挤到了队伍的最前方,如愿买回来一斤大肥肉。又按他的要求买了菜、米才开始往回走。
晚上做了大包子,一家人吃的都算满意。小莲看著老太太心情还行,“妈,我跟老张商量过了,要送三个孩子去上学,学费的话大概2块钱。您能不能给我,我带他们去报名。”
老太太一听2块钱,把手里的筷子一放,“你当这钱是大风颳来的吗?这是我儿子拿命换来的。两个丫头片子上什么学?让我们金宝去就行。”
小莲转头看向郑副团长,希望他能说句话。郑副团长看了看他老娘,“妈,几个孩子该上学了,大院儿里的孩子,哪家孩子不在上学?总不能天天让他们在外边儿乱跑吧。再说女孩子认识字,以后也好找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