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歌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一丝瞭然的神色,他显然对这些网络论调有所了解。他並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採用了更严谨的史学角度: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陈寿的《三国志》中寻找线索。”陆清歌的声音依然平稳,“陈寿撰《三国志》时,是西晋臣子,而西晋承袭於曹魏,出於政治正確,他在评价诸葛亮时,確实需要有所斟酌,甚至可能有所保留。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他引述道:“《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率数万之眾,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而对手司马懿是『闭门坚守,不敢爭锋』。司马懿何等人物?能让其採取如此保守策略,本身就说明了诸葛亮的军事压力。”
“再者,”陆清歌继续补充,“陈寿在传末总评中也提到,『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將略』。这里说『奇谋为短』,但承认其『治戎为长』。什么是『治戎』?就是治理军队,训练、阵法、后勤,这都是军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发明的『八阵图』,改良的连弩,至今仍被研究。他五次北伐,以益州一隅之地,对抗占据中原的曹魏,能屡次主动出击,且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进退有度』,甚至『粮尽而还』,对手又是司马懿这种顶尖统帅,这本身就不是一个『不善军事』的人能做到的。”
他最后总结道:“所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或许不像《三国演义》里那般算无遗策、呼风唤雨,带有文学夸张,但绝对是卓越的。他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治国理政的能力更为突出,但绝不能因此否定其杰出的军事战略和治军才能。”
一番论述,有理有据,既回应了网络质疑,又保持了学术的客观。周围的人群中不时发出恍然大悟的低嘆声。王冕更是听得连连点头,感觉受益匪浅。邓潮、陈赤赤等人也收起了玩笑的神色,露出了佩服的表情。刘天仙站在陆清歌身侧,看著他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的侧脸,眼中充满了自豪与欣赏的光芒。
这一天的武侯祠之游,仿佛变成了陆清歌一人的歷史公开课。他从诸葛亮的生平,讲到蜀汉的兴衰,再到三国歷史的宏观脉络,其他人都如同乖巧的学生,偶尔提问,大部分时间都在安静地倾听、吸收。许多认出他们的游客,也罕见地没有上前打扰,而是默默地加入了这场特殊的“旅行团”,沉浸在陆清歌构建的歷史世界里。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一天的閒逛结束后,眾人依依不捨地返回住处。然而,他们並不知道,武侯祠前的那场“歷史公开课”,已经被不少游客用手机记录了下来,並迅速上传到了网络。
#陆清歌武侯祠讲解诸葛亮#
#五哈团成都文化之旅#
#陆清歌歷史功底# 等话题迅速衝上热搜。
视频中,陆清歌面对陈赤赤的“尖锐”提问,不慌不忙,引述《三国志》,逻辑清晰地反驳“诸葛亮不善军事”论点的片段,被大量转发。
起初,舆论並非一边倒的讚美。在营销號和部分网络“歷史迷”的带动下,也出现了不少质疑和批评的声音:
“一个写小说的,懂什么真实歷史?譁眾取宠!”
“陆清歌说的就是对的?他引用的那些能证明什么?司马懿不打就是诸葛亮厉害了?”
“典型的掉书袋,拾人牙慧,有辱斯文!”
“为了立才子人设也是拼了,可惜歷史不是小说,不是靠想像力的!”
“感觉他说得好片面,跟我看的某某up主讲的不一样啊!”
这些声音甚囂尘上,一度让话题充满了火药味。
然而,这场风波並未持续太久。就在质疑声逐渐放大时,几位在歷史学界颇有声望的学者、教授,竟然陆续在自己的微博、公眾號等平台转发了相关视频,並发表了评论。
一位研究三国史的知名大学教授写道:“偶然看到@陆清歌 先生在武侯祠的发言,甚为惊喜。其对《隆中对》战略意义的理解,对《三国志》撰写背景与文本的把握,均十分到位。关於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论述,引证得当,分析客观,符合史学界主流观点。能在综艺节目之外,如此严谨地普及歷史知识,难能可贵。”
另一位歷史学者也评论道:“陆先生提到的『治戎为长』与『將略』之辨,正是理解诸葛亮军事贡献的关键。很多人混淆了『奇谋』与整体军事能力。陆先生的讲解,是对网络上一些片面、偏激观点的很好纠正。”
这些权威学者的发声,如同定海神针,瞬间扭转了网络舆论。
“臥槽!连xx教授都出来点讚了!”
“我就说陆老师说得有道理吧!那些营销號打脸不?”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人!不像某些明星立人设翻车!”
“以前只知道陆老师书写得好,饭做得好,没想到歷史也这么牛!”
“哈哈,看五哈还能学歷史,这波不亏!”
然而,对於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言语,陆清歌也並不在意,他很清楚,任何事情都会出现两极化,不管他说的对不对,都会有人对他进行抨击, 不管是博流量也好,真正想对峙也罢,这些都引不起陆清歌的丝毫波澜。
风波过后,陆清歌的博学、严谨再次深入人心。而这段武侯祠的小插曲,也成为了五哈旅程中一段別具一格的佳话,证明了这档节目除了搞笑与折腾,偶尔也能散发出知识与文化的馨香。
夜幕降临,成都华灯初上。蘑菇屋里,经歷了知识洗礼和小小网络风云的眾人,围坐在一起,享受著家属带来的温馨与安寧。而短暂的假期即將结束,下一期伴隨著女嘉宾到来的录製,又將在四川这片土地上,上演怎样的故事呢?所有观眾,都在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