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奥地利在不久之前的波兰王位继承战爭之中,就击败了自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便如日中天的欧陆霸主法国,携大胜之势归来,被尊號为“查理大帝”的查理六世的皇帝权威更是到达了一个新的顶峰。
退一万步而言,就算现在查理六世想要在帝国境內强行推行废除奥地利农奴制度的改革,这些贵族也没什么话说。
毕竟,谁让查理六世皇帝已经完全控制了奥地利议会、波西米亚议会和匈牙利议会呢?后两者的波西米亚议会和匈牙利议会,更是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爭结束之初,就被查理六世皇帝施展铁腕手段,强行迁到了帝国的首都维也纳。
查理六世皇帝如果真的想要强行废止奥地利的农奴制度的话,那么这些大贵族们除了乾瞪眼以外,也无能为力。
不过,为了几年之后的对土战爭做准备,和出於继续维护帝国內部的稳定等方面的考量,维也纳宫廷的高层们和查理六世皇帝选择了一种更为稳健和温和的手段和措施,也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以此来在国內一步一步地开始废除农奴制度。
毕竟,政治本来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嘛。
屁股决定脑袋,皇帝本来就是国內最大的贵族头子,肯定也不可能一味地对国內的贵族们进行打压和削弱,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各国,贵族阶级可是君主制的统治根基,就连进行了光荣革命,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之后的英国现在也是如此。
驱驰有度,打一巴掌然后再给一颗甜枣,恩威並济,才是王道。
不仅仅要让这些大贵族地主们畏威,而且更要让这些大贵族地主们怀德。
调教国內的这些大贵族地主们,还任重道远。不过好在,良好的开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俗称pua,利奥波德看,就照这个办法一直搞下去的话,迟早能够把这些国內的大贵族地主们给调教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徵。
在西里西亚、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等地区实行赎买政策废除农奴制度和公私合营建立新式工厂后的第一个月,当地的纺织月產量,便已经接近了以往当地一整年的纺织產量!
在西里西亚、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等地区所实行的这一套成功的经营模式,也引起了奥地利、施蒂利亚、克恩滕、卡林西亚、施泰尔马克、克莱因、卡尼鄂拉、福拉尔贝格和蒂罗尔等地区贵族们的羡慕和眼红。
当地的贵族派出代表,向维也纳宫廷上呈请愿书,要求在帝国的上述领土也实行这种新的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方式,兴办工厂。
维也纳宫廷对此当然也是乐不得地进行顺水推舟,除此之外也继续在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波士尼亚、塞尔维亚北部和奥尔特尼亚等地区实行这种新的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方式,兴办工厂。
目前,也只有在匈牙利王国地区,还没有实行废除农奴制度的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的方法了。
匈牙利贵族们虽然也眼红奥地利贵族和波西米亚贵族们在接受了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之后获得的巨大收益,但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匈牙利贵族们却在此时向查理六世皇帝开始了討价还价:除非皇帝查理六世答应归还匈牙利王国的自治权,才肯答应帝国中央政府实施的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
面对匈牙利贵族们的不知好歹和討价还价,维也纳宫廷也没惯著他们,爱干不干。
帝国中央政府就不信,他们还能够一直这么硬气。
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先激化矛盾,最好能够激起一次叛乱,把这些头有反骨的匈牙利贵族们彻底收拾服了。
-----------------
经过了奥地利皇家科学研究院长达两年多的研究之后,以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为蓝本的全新改良版蒸汽机研发成功。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欧拉设计出来了一种新型的分离冷凝器,將冷凝过程和主缸分离,这一措施减少了热量的流失损耗,使得这种新式的改良蒸汽机的做功效率相较於以前旧式的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的做功效率提升了至少四倍!此外,他让蒸汽交替地进入气缸活塞的两侧,一边推动,另一边则进行排气。这样,活塞的每一次行程都由蒸汽动力推动,而不仅仅依靠大气压力返回,使得功率输出更加平稳和强大,大大地提升了新式改良蒸汽机的稳定性。他还让蒸汽交替地进入气缸活塞的两侧,一边推动,另一边则进行排气。这样,活塞的每一次行程都由蒸汽动力推动,而不仅仅依靠大气压力返回,使得功率输出更加平稳和强大。
欧拉依照太阳和行星的运转规律,將蒸汽机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实现,这一改进使蒸汽机能驱动纺织机等旋转设备,推动了机械化生產。欧拉还將离心调速器(一个早已存在的装置)应用在蒸汽机上。它利用旋转球体的离心力原理,自动调节蒸汽进入气缸的阀门开度,从而自动稳定蒸汽机的运行速度。
新式蒸汽机的成功改良,也使得帝国中央政府开始尝试推行这种新式的改良版蒸汽机,並且迅速通过了《专利法》,並且就新式的改良版蒸汽机技术对外国实行技术封锁。
查理六世皇帝当场册封欧拉为世袭子爵,並且赐给他五千弗罗林的奖金。
帝国中央政府开始在维也纳、布拉格、布雷斯劳和布尔诺等大城市计划开办建立专门生產这种新式改良版蒸汽机的机械厂。
不过,后续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那就是关於製造生產新式改良版蒸汽机的钢铁强度和纯度。
利奥波德思索了片刻,觉得也是应该让焦炭炼钢法和搅炼法提前问世了。
现在西里西亚地区还在奥地利手里,西里西亚地区土壤肥沃,盛產穀物、马铃薯、麻类和甜菜。煤、铁、铜、铅、锌等矿產资源丰富。
再加上奥地利现在也並不缺少煤炭资源,因此在工业化前期还是可以支撑起来的。
在十八世纪之前的几个世纪里,钢铁冶炼完全依赖木炭(由木材乾馏得到)。
冶炼铁需要消耗巨量的木材。生產1吨铁需要消耗多达4吨的木炭,而这需要砍伐大面积的森林。隨著冶铁业的的发展,森林被大规模砍伐,导致木材价格飞涨,冶铁厂被迫不断迁移到富有森林的偏远地区。
而木材危机也严重製约了生铁的產量,使得铁成为一种昂贵且稀缺的材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製造机器、武器、工具等)。
所谓焦炭炼钢法就是將煤炭在密闭窑中加热,乾馏成焦炭。这个过程驱除了煤炭中的大部分挥发性杂质(如硫)。用这种坚固多孔的焦炭作为炼铁高炉的燃料和还原剂。焦炭的强度高,能支撑更厚的炉料,使高炉可以建得更大,產量更高。並且原料从有限的木材转向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虽然早期的焦炭铁质量仍不如最好的木炭铁,但足以用於铸造铁锅等產品,並且克服了直接用煤炼铁导致铁质变脆的问题。
將生铁放在一个反射炉中加热熔化。火焰在炉膛上方的拱顶反射,將热量传递给金属,但燃料(焦炭)並不直接接触金属,这就防止了杂质从燃料进入铁水。通过炉门用铁棒持续“搅动”熔化的铁水,使空气中的氧气与铁水中的碳等杂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低含碳量。
当铁水变成粘稠的熟铁团时,將其取出锻打,挤压出杂质,最后轧製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