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河道边缘的念气开始微微晃动,几条支流的水流渐渐偏离轨道,甚至有新的细小分支从主干道上无序分出,像失控的藤蔓般蔓延,原本规整的水网隱隱有溃散的趋势,仿佛刚修好的堤坝正面临决堤的风险。
“果然没这么容易稳住。”小林刚放鬆的心神瞬间绷紧,没有贸然切断那些无序分支——他清楚,此刻强行阻断只会让念气產生更强的反弹力,反而加剧溃散。他快速沉下心,將注意力重新聚焦到水网的“堤坝”上,顺著念气流动的惯性,用极轻的力道引导那些偏离轨道的支流,像牵住脱韁的细绳般,慢慢將它们拉回主河道。
与此同时,他调动部分组织层面的念气,沿著主河道边缘加固“气墙”——这一次,他没有像最初那样用蛮力压制,而是模仿水网自然的流动节奏,让新增的念气与原有“堤坝”融合,形成更坚韧的防护层。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调整比最初规划水网时省力不少,念气像有了记忆般,顺著熟悉的轨跡快速回流,几乎没费太多心神便恢復了有序。
这时,解析录的光屏弹出提示:【检测到宿主念气操控存在“惯性效应”,此为人体本能对技能熟练度的反馈——多次重复同一操控逻辑后,念气会形成“路径记忆”,降低后续调控成本】。小林心中一动,索性主动放开部分控制,任由水网再次出现轻微溃散,再重新引导修復。
一次、两次、三次……隨著循环次数增加,他明显感觉到变化:念气溃散的程度在逐次降低,从最初的“支流断裂、主干道偏移”,慢慢变成“仅边缘出现微小缺口”;回流速度也在加快,从最初的半分钟恢復,缩短到后来的十秒內就能归位。
不知重复了多少轮“决堤与修復”,当最后一次放开控制时,念气水网竟安稳维持了 5分钟才出现细微缺口——直到这时,小林才真正鬆了口气。有解析录的预警提醒兜底,他无需再时刻紧绷著心智视野,只需在缺口出现时及时补修,总算能从高度集中的状態里抽离片刻。
可疲惫感也隨之翻涌上来:这种微观层面的精准操控,对心力的消耗远超常规训练,哪怕有解析录辅助,他也没法长时间撑著。眼下最要紧的,是儘快爭取到 4小时睡眠时间——距离对战西索只剩几天,若是因精力透支影响战斗状態,之前所有的修行都会白费。
时间在“修復水网—短暂休憩”的循环里悄然溜走,转眼便过了 5天。
这天清晨,小林缓缓睁开眼,揉了揉依旧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疲惫感虽未完全消散,却比之前轻了不少。他第一时间沉入心智视野,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松:念气水网稳稳盘踞在节点所在的“省份”,主河道与支流都保持著规整的形態,哪怕放开控制,也能维持 4小时以上不崩溃,河道边缘的“气墙”更是比最初厚实了许多,牢固程度与日俱增。
按解析录的推算,照这个进度,再有 5天,水网稳定性便能提升到 8小时级別。
“终於能好好休息,恢復状態了。”小林伸展了一下僵硬的身体,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落在解析录的光屏上——上面除了水网数据,还静静躺著一行“距离对战西索:5天”的提示。
他眼底闪过一丝篤定,细胞群层面的难关已逐步攻克,接下来,便是养精蓄锐,等待与西索的那场对决。
但休整的间隙,一个关键问题始终悬在他心头:西索的念能力“伸缩自如的爱”。这种能將念气化作粘性物质的能力,一旦粘到身体上,会像无形的枷锁般限制行动——竞技场的战斗本就讲究灵活走位与快速攻防,若被其缠住四肢或躯干,別说施展念气水网调控,连基础的闪避与反击都会沦为空谈,堪称致命威胁。
“必须提前找到切断『伸缩自如的爱』的办法。”小林走到实验台前,调出西索过往战斗的资料影像——画面里,西索用念气粘液缠住对手武器、甚至直接粘住对手身体的场景,让他愈发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他指尖在解析录上滑动,快速检索念气属性克制的相关数据:强化繫念气硬度足够,但直接衝击可能被粘液粘住;放出繫念气射程远,却缺乏精准切断的锐度;变化繫念气虽能改变形態,可自己当前对变化系的掌控还未入门……
看著屏幕上罗列的三种方案,他眉头微蹙:强化系的高密度锐化切割虽易上手,却需耗费大量念气压缩;放出系的脉衝念气针依赖精准瞄准,实战中未必有反应时间;变化系的抗粘形態更是短期难成。
更关键的是,这三种方案都逃不开三个共有问题——5天的开发时间过於紧张,缺乏实战验证的风险难控,且每种都需单独占用念能力记忆容量,长远来看会限制后续能力拓展,绝非最优解。
“既然正面切割难,不如换个思路。”小林盯著影像里“粘液粘住皮肤”的画面,突然想起超级基因激活后,身体组织的再生能力已大幅提升。他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当即在解析录上输入指令:“模擬表皮组织剥离可行性”。
光屏瞬间弹出数据:【依照宿主当前表皮细胞再生速度,单次剥离 0.1毫米厚度表皮组织,无明显出血,再生时间<1分钟,无明显功能损伤】。
“就是这个。”小林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方法足够“无赖”,却完美避开了念气切割的所有短板:无需开发新的念能力,只需藉助解析录精准控制表皮细胞脱落,若被“伸缩自如的爱”粘住,只需剥离接触部位的表层皮肤,粘液便会隨著脱落的表皮一起脱离,既不用消耗念气,也无需担心被粘液纠缠。
他当即启动实验:將手臂贴近实验台的模擬粘液(用念气混合胶质製成),待粘液粘住皮肤后,通过解析录標记接触区域的表皮细胞,隨后集中精神触发“细胞脱落指令”。
只见手臂接触粘液的部位,一层透明的薄皮悄然剥离,原本粘得牢固的模擬粘液,竟真的隨著薄皮一起脱落,露出下方完好的新皮肤,仅留下淡淡的泛红痕跡。
“有效。”小林看著解析录上“剥离成功率 100%,再生进度 15%”的数据,悬著的心彻底放下。接下来,只需熟练掌握“精准剥离”的节奏,確保实战中能在 0.3秒內完成操作,便无需再担心“伸缩自如的爱”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