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来家喜事
见这边过去的东西没地方放,王家兄弟一声吆喝,不管不顾地抱着杨家的东西往外拿,大门外堆得乱七八糟,总算腾空了屋子。
屋里脏的没法说,墙上开的灯窝,上面熏得黑黢黢,下面灯油流出黑道道,屋顶的蜘蛛网横七竖八,地面上厚厚一层尘土,房间里还有股怪味儿。
镇子上的草屋虽然简陋,文瑾也不觉得难以接受,可这边的肮脏。让她站在门口,死活也迈不进脚去。
韦氏把布帕往头上一扎,问钱串串要了把扫帚就进了屋,文瑾跑到隔壁人家,想问问哪里有白土。
隔壁的大娘厌烦地皱起眉头:“出了村往东,那里前几天有人烧石灰,你去捡几块吧。”
怎可能烧好的石灰不拿走?无非是让去扫地上的残渣。文瑾叹口气,好歹刷一遍墙,干净些能进去人再说。
钱串串本想让二弟帮忙给她搬家,一看弟弟夫妇的样子,到嘴边的话就说不出来了。最后,求到帮忙搬家的人身上。
王家兄弟也都帮着打扫着,只有宋老四坐在驴车上抽旱烟,钱串串让帮忙的话一出口,宋老四就笑眯眯连声答应,钱串串还没来得及高兴,后一句话就让她立刻笑不出来了:“跑一趟十文钱,我连带帮你装、卸。”
宋老四的名声,不是什么厚道的,大冬天的,镇上没什么要出门的,驴车的生意很清淡。他能来搬家,主要是想混一顿饭。
山窝的人,早让钱串串得罪光了,听说搬来的是她亲戚,里长和耆老都不愿意来,这也是文瑾去邻居家,人家冷冰冰的原因。
钱先诚第二天便去了县城,文瑾和文翰,继续跟着韦氏收拾家务。
看着宋家的牛车闲着,钱串串还想让人帮忙,谁想宋老四唯恐王家人说他不仗义,赶紧把价钱说了出来。王大山兄弟几个,本来就为文瑾一家抱屈,听说有钱拿,哪里还肯白干活?钱串串没办法,只好拿出二十文,两边的齐动手,杨家搬家的队伍也出发了。
房子是老房子,墙已经干透了,刚才刷的白水,都渗了进去,王家兄弟又帮着刷了第二遍,然后才告辞离开。
把身上的土拍干净,又打来水,擦洗了手脸以及头上的灰土,一家人恭恭敬敬摆上灶爷的牌位,然后,在大门口放了一挂鞭炮,钱先诚端着一簸箕杂粮,寓意五谷丰登,韦氏端着一摞衣服,几个饼子,这叫衣食无忧,文翰抱着一摞书,就是诗书传家,文瑾最后,抱着一抱柴禾,这叫恭喜发财,一家人喜气洋洋走进大门,搬家的仪式,算是进行完了。
文瑾果然找到了烧石灰的底子,小心翼翼地扫出一些白土,拿回来泡进水里,大家各端一盆,用扫帚蘸了白水,把土墙刷了一遍。
来到山窝村,不怕老焦氏来索要,文瑾可以放开手脚了。
可出面请客人的,是钱先诚,他对人,那是百分百的诚恳有礼,对方一时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不过,看他们连一桌一凳都得借人,想着是个穷家,也吃不上什么好的,等他们坐定,菜品一盘一盘端上来,几个人都禁不住瞪大了眼睛。
墙是砖垒起来的,可这个社会,那里有乳胶漆呢?自然用泥土抹平,里面用石灰水刷白。
王家兄弟坐在文翰住的西次间。
文翰又开始钻在屋里看书。好吧,不能叫偷偷看了,难道这么久,韦氏不知道儿子在干吗吗?看来,她虽然反对儿子考试,却不反对儿子读书了。
“钱二婶,来家请客,请你们都去呢。”
送还凳子桌子时,作为答谢,顺道给邻居送了些野猪肉,虽然都只有一小块,那也是心意呀。
屋里刷过,干了白白净净,可屋外还是灰头土脸,等收拾了院子,他们又把外墙扫了,重新粉刷,三个人忙了七八天,新家里里外外终于干干净净,看着都舒心畅意了。
她改嫁?不不,应该叫招赘吧。几个人的脑子里同时冒出的,都是这个念头,这个王明山,肯定猜着了,他仰头哈哈大笑了几声,这才揭盖子:“来松年回来了。”
“来家?”大家都愣了,有什么喜事吗?
草墩子、交凳当然上不了台面,请客用的桌凳都是从邻居家借的。
“这是不是文瑾做的?她上回送我家的溜肥肠,那个好吃啊,我差点把舌头都咬下来了。”说话的是大山的亲弟弟明山,他才十五,因为是老生子,被爹娘娇惯,跟大山稳重的性格完全不同,敢说敢当,性子直爽。
家穷,请客菜品还好,证明这人,是个诚恳热心好客的,里长和耆老以及邻居家的两人,脸上禁不住涌出笑容,对钱先诚的态度,立刻热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