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你来吆喝
文瑾第二天就拿回一双皮靴子。
来松年试新燃料,竟然染出一块红色的,文瑾鼓励他转行做女靴,他的手艺更细致,来林氏又是那种细心手巧的,可以帮他在靴子上做出色,他先用次等皮子给老婆做了一双,试出比较好的样子来了,才做出两双酒红的,王继善喜不自禁,送省城试卖,给回的价钱比男靴翻倍,来松年大喜,更加努力地在这方面进行尝试。
他不比王家,皮子全部靠买,今后若是能改做既省皮料,还更值钱的女靴,利润空间就更大了。
可惜那燃料十分难掌握,稍微染色时间长些,就变成黑不黑红不红,深浅不一的模样,文瑾让他把这干脆染黑,做成男靴,便宜些卖。来松年是独子,他现在把姐姐的儿子沈更新叫来做学徒,那些次料,刚好给外甥练手。
文瑾拿到的就是这样的靴子,来松年死活不要钱,文瑾一再劝他:“皮子不是你的啊,再说沈哥还得吃饭穿衣不是?我给个成本。”最后强留了三两银子。
韦氏的脸上,整天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几个女子不牵挂娘家呢?不愿意伸手帮帮娘家,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弟弟、弟妹的尊重?
第二天,文瑾和文翰早早就出了门,钱先诚见他们拿了一大堆的藤条盒子,不明就里,回头问老婆:“这俩不会在街上卖盒子的吧?”
韦氏扭扭妮妮地说了一句:“卖鱼呢,盒子里装了鱼。”
说完紧张地看着丈夫,唯恐他不高兴。
“嗯,是的,是的。”钱先诚急忙答道,似乎他也在想着替两个孩子辩解的理由的。
听说拿回家蒸了就能吃,还有盒子提着十分大方,有人的心思就活动开了。这里的女婿去丈人家,必须带一条五肉,叫“礼条”,穷人家,或者吝啬的人,钱少了,买那么一窄条,看着实在不好看,现在若是同样的钱,买两条鱼拿着,不那么小气,寓意还好,藤条盒子上面,文翰和文瑾还用颜料涂出纹,很漂亮的样子,看着也舒服,还有的人,不知道走亲戚带什么好,觉得这鱼又肥又大,价钱还不贵,也动心买一盒,于是,文瑾和文翰的摊子一摆开,吆喝两声,顾客就来了。
“嗯!”
“不用,不用,这些粗活,还是我来吧。”
“这是一头老母猪,二月里就会生猪崽了,你没看它肚子老大呀。”
一句话把文翰说得满脸通红,他憋了半天:“这不同的。”
“他娘,我今后不想去做账房了,就在家种地,念书,你说好不?”
韦氏长出了一口气,她很怕男人和两个孩子闹不和,文翰和文瑾这一年,真的辛苦,她看了常常都心疼不已,尤其是文瑾,起五更睡半夜的,太不容易了。
池塘里的鱼,发现去吃食,厄运便来了,一下子不好抓了,二十八这天,费了老大的劲儿,文瑾一天都皱眉想招儿,二十九这天,她让早起的史大爷帮忙,把通气口封了,等文瑾文翰起床打开口儿,鱼一下子就涌了过来,还有憋得翻了肚皮的,文翰一面夸赞文瑾,一面迅速捕捞。请来帮忙的程昱兄弟,则快手快脚地杀鱼,清洗,文瑾腌渍后扔在干净的篾席上,很快鱼就冻成了硬棍,从卯时初,一直忙到辰时末,他们才把所有的鱼装进盒子里,放到驴车和牛车上。
韦氏不知道男人的心思,继续转述侄女的话:“文瑾说,挣钱多了也没什么不好,若是邻人有难处,也能伸手帮一把呀。”
“这孩子,小小年纪,海懂得心怀天下!”钱先诚有些感慨,觉得自己的境界,好像比自己崇高多了,显得自己是假清高呢。
“咱家怎么只有一头大猪呀?”看着一群三四十斤大的猪在一起挤来挤去的抢,钱先诚很奇怪。
见两个孩子去做买卖,钱先诚好一会儿没说话,韦氏小心翼翼地解释道:“就是耕读人家,收了粮食也得卖掉,这鱼是咱家养的,又不是贩别人盈利的,不算经商的。”
“文瑾见养鸭赚钱,明年想多养些,反正鲜蛋卖不完,就腌成咸鸭蛋,王善人那里有多少要多少呢。”
“哥哥,你得先练习着,不然,将来见了上司,或者当着众人,你都一副小媳妇扭扭捏捏的模样,那可不行!”
“文瑾说的?”
第二天是个集日,他俩一下子杀了上百条鱼,这些不吆喝不行了,文翰第一声,叫的跟蚊子叫似的,可看着别人家生意红火,他有发急,不知怎么忽然憋出了一嗓子,有了第一声,就有第二声,慢慢竟然自然了。
“没想到……”钱先诚忽然十分惭愧
钱先诚在炕上坐了两天,心里也不平静,既然家里不缺钱,那他就可以不用去给人做帐房,在家边耕田边读书最好。儿子、侄子还有老婆每天都忙碌个不停,他也不能干坐着呀。
“你才小媳妇扭扭捏捏呢!”
“哎,他娘,怎把苜蓿挖了?弄这大坑做什么?”钱先诚吓了一跳。
“这孩子,钻钱眼了,怎么满脑子都是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