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葡萄,但却一样可以做果酱、果干、酿酒等产业。虽然酿酒难度大一些,可它的鲜果,却比葡萄好运输和储存,这个产业链,也是可以做得很大的。
“哦!那我去帮串串做饭去了。”
“娘,你别忘了钱文瑾,这小破孩子,人不大,鬼不小。”
“串串是个糊涂的,你和她亲近,她就听你的,越是和她生分,我们就越得按规矩来。”
天寒地冻,正是山鼠皮子最致密保暖的时候,可惜现在要下套,就得翻过山梁了。王大山带着堂兄弟,每天都要忙碌一番。文瑾有时候,也跟着去,顺道采一些树上的干菇,弄回的山鼠皮,熟了给二伯母,让她给家人、还有韦舅舅他们做衣服。
钱串串见这段时间大房吃的喝的都供了上了,心里暗暗感激文翰。
想一想,在没有大苹果,海棠果、青果占上风的北方城市里,南方运来的柑橘等贵得要命、数量稀少的情况下,忽然出现果肉酸甜多汁、价格适中的猕猴桃,该是多人令饕餮一族幸福的事情。
文瑾没说话,激动地双手都忍不住颤抖,她掰开半干的果子,看到绿色的果肉里,镶着芝麻粒儿一样的黑籽,更加确定,这就是猕猴桃。
韦成岚把事情交代好,又让族里两位有威信的老者带领族人,自己赶着驴车,拉了一大筐淘汰下来的核桃,来到山窝村。三个月了,他只过来看过两眼,他牵挂妻子孩子,他们又何尝不思念自己呢?
这天,大山带着众人,来到以前没去过的山峰下套。
大山看了一眼:“能吃,生的时候硬硬的,可酸了,熟了还行。不过,一旦软了,很快就掉下来了。”
“去吧!”老焦氏肥胖的手臂摆了一下,翻了个身,换了个舒适的位置,继续躺着。焦氏一阵艳羡,什么时候她才能熬成婆呀,强咽下苦涩,扭头出去。
“可是——”
“那又能是谁?”焦氏气得跺脚。
“哦,对对,还是小秀才聪明。”
“哎呀,这是什么果子?不能吃的。”明山一边递给文瑾,一边到。
从下霜到上冻,没多久的时间,韦成岚带着韦家湾的人,起早贪黑,终于把核桃全背了出来。留在韦家湾的老人妇女,已经编出了好多藤礼盒,他们把核桃装进去,交给了王继善。
“别忘了她也把串串气着了,隔壁夫妻俩不会听她的。”
“唉,唉,没见过那么傻的,竟然运来一大船几千筐的鸭蛋。要不是他们搅和,咱这松蛋价钱不会跌成这样啊。”
汪晗不明所以,还当钱家是有意和他交好,还特地送了他采的一袋新鲜山笋还礼。
这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文瑾都兴奋不已,回家时,连山鼠皮都不要了,非要都给了明山不可。回到家,文瑾把那几个猕猴桃干放在藤篮里,挂到屋梁上。
别说是一家血浓于水的亲人,就是文瑾看到韦成岚,都感到特别亲切。
短短的两年时间,王继善就接触了做生意一来最多的变化,以前,他只知道把核桃、栗子等,装进粗糙的树枝编就的篓子里,运进省城,一斤山货,挣不了多少钱,夏天韦成岚拿着礼盒来找他,问能不能卖礼盒装的核桃,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把盒子送到了省城,没想到那边十分欢迎,还给出了礼盒的尺寸,里面装核桃的大小、斤两,现在,韦成岚给他的核桃,都是经过人工挑拣的,不仅个头大、匀称,表皮也看着干净漂亮,装进洁白的藤盒子里,看着都令人舒心。
冬天里,很多人闲了下来,韦家湾却家家户户忙着编藤篮。
幸好这个时候天气不太冷,鸭子还没歇着,文瑾停止腌咸鸭蛋,收获的全都腌了了变蛋,她的鸭群,扩大了不止一倍,每天要收一百多个鸭蛋,到真的大寒天气到来,鸭子彻底歇下来,她又是二十多两银子的进项。
“嗯!”老焦氏眼皮抬了抬,“别尽看眼皮下那一点点东西。”
“好吃啊。”
“行啊。”
“舅母,你帮着舅舅收拾东西,我来做午饭,哈哈哈,今天,咱们家好好搓一顿。”
葛氏很喜欢文瑾,闻言笑道:“还怎么搓呀,我觉得咱家,天天都吃得跟过年似的。”
“嘿嘿,舅母你等着,好日子在后头呢。”
文瑾去塘里捞了鱼,又杀了只鸭子,清洗了,顺便从史小峰那里拿了块嫩豆腐回家,再用温水清洗,切块,放葱、姜、盐、调料腌渍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