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投师
下第二天,文瑾和文翰赶着驴车,把家里的银子铜钱,送了过来,为了安全,上面盖了些包袱皮,还有年货,眼下治安挺好,一路十分顺畅。
韦成岚看到不下一百两的银子,还有成筐的铜钱,吓了一跳:“这么多?用不了,用不了!”
“舅舅,你还是赶紧动工吧,立春过后,就有雨了,干脆雇人多挖些芦苇根,栽种在河沿,对了,还得栽树,不然,冬天若是遇到大风,沙子很快就把你的池塘填平了。”
“嗯,对,对,文瑾想得可真周到。”韦成岚清点银钱,郑重地给文瑾写下借条,后面还附带了若不分红,五年后翻倍归还的承诺,文瑾才不和他计较这些呢,只要韦成岚能接受她的心意,能够早点让韦家湾发展起来就行。
春打六九头,就是立春节气,在五九末。民谚说:“五九六九,河沿插柳。”初二便是立春,节气催人,韦成岚不敢有丝毫怠慢,手里有了钱,立刻便行动起来。
农村人,一般不过正月十五不干活,可韦家湾的人,哪里还讲究这个?韦成岚把村里人召集到一起,把事情讲清楚,老老少少的心都热了,全村老少,没有不支持开工的。初五过后,他们便动工了。
去年冬天闲的时候,文翰经常去镇上的先生家里讨教学问,回来经常闷闷不乐,文瑾理解他的心思,昔日一起读书的伙伴,都准备今年下场试试水呢,他是当年学得最好的一个,现在却进学无望,怎不伤心?
从舅舅家回来,文翰望着天,眼神里便有些怅然,文瑾很替哥哥难受,她想了想,下定决心道:“要不这样,哥哥去县城,找王举人吧。”
“不行,不行,王举人一个月要二两银子的束脩,还有三百钱吃住……”
“哎呀哥哥,颠死了。”
“哈哈哈……”文翰也有恶作剧的时候。
王举人看在礼物的面子上,勉强伸了一下手,文翰急忙把自己觉得最好的几篇文章拿了出来。
“哥哥,我不喜欢当个读书人,太拘束啦,我喜欢自由自在,做个团团富家翁多好?将来可要靠你的荫蒙了。”
文瑾无语,心里沉甸甸的,驴车吱扭吱扭地响着,吵得她心慌。文翰能不能考上,她并不介意,可看到跟亲人一样对自己的堂哥伤心,文瑾也高兴不起来。
有韦氏帮忙,钱先诚毫不怀疑,过了几天,估计韦家湾开始动工,文瑾和文翰便出发了。
王家这个别院,其实就在正院的后面,穿过一条小胡同便是后门。
“哥哥,今年我还要育莲子,地里少不了得雇工,伯母算不清我手头有多钱的,你不用担心费,该买笔买纸,还有吃饭穿衣,都别委屈自己。”
王举人立刻沉下脸来。
文瑾考虑回去又没人指点,韦家吵吵闹闹没有好环境,山窝那边,又怕二伯看出端倪,便提议道:“我兄长可否借贵地一隅?大人若有心情,还能指点一二,不然回去练习,也不知好歹,不见得就有进步。”
二月县试便要进行,正月十五都没出,急匆匆携礼而来,王举人很清楚文翰的目的,待两人行礼,又听了文翰的请求,便沉吟着询问起来。
王举人在上房坐下,门子一路小跑带了文瑾和文翰过去。
文翰羞愧难当,一脸通红。
还好韦氏为了文瑾方便,给她留了不少私房,再加上王继善结账经常用银子,不然还真没法完成此行。
文瑾一愣,若是这样,家人怎可能过平静安宁的日子?她摇头。
“师承何人?”
“那就暂时不告诉他!”
“我已经停学三年,没有荐书。”
文翰禁不住挺直了身板,似乎感觉到了肩头的重任。
“文瑾,你不懂,我不能去考试。”
文瑾悄悄和韦氏商量:“二伯母,舅舅肯定忙不过来,韦家湾的人,几乎都不识字,连个数人头发工钱的都没有。”
王举人收学生特别苛刻,不光是得有钱,能交起束脩,还要上进肯学,聪明伶俐,因而,学生很少。
王举人放下手,抬头问文翰:“可有人指点你?”
文瑾心里说,她终于把堂哥这个老实孩子带“坏”了,瞒着父母的事情都敢做呢。
文瑾大乐,二伯母真上道。
王举人这才释然,文瑾和文翰的直系亲属,是祖父、父亲,堂伯父自然不算在内。
“没有!”
为了不引起韦氏怀疑,文瑾说她还要顺道去林津镇找王明山,不然,万一村里人碰上,说漏嘴可麻烦了。
最上面是篇策论,文瑾也看过,觉得有理有据,说理透彻,足够上她前世里的作文精选了。
“常家镇的常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