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2)
钱先贵的麻烦,还在继续发生。
钱串串趁大房忙乱之际,把收了的庄稼,运回了自己的家里,等钱先贵的事情终于平静下来,两个月都过去了,焦氏这才想起来,自己的库房里空荡荡,便跑到隔壁去讨要。
“谁拿了你的粮食了?我去你家偷了?抢了?”
“你把我地里的庄稼收了。”
“你胡说,你的地在哪儿?我收的明明是我家的地好不好?嫂子,你仗势欺人惯了,现在,都丢人丢到家了,还敢欺负我。”
焦氏气得浑身哆嗦,无奈钱串串比她泼辣,比她脸皮厚。
焦氏哭哭啼啼回到家,给老焦氏哭诉小姑子的恶毒,老焦氏气得拿着拐杖一个劲儿在地上猛戳:“把她给我叫过来,把她给我叫过来。”
老焦氏让焦氏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吃了两个多月的药,也没能站起来,彻底瘫痪在床了。她没法走出去,钱串串才不会过来找骂呢。
钱家大房,收了夏粮,是吃饭用的,秋粮卖钱供费,钱先贵手头拮据,便捋了袖子,带着焦氏和钱串串理论。
石卫村的老人和妇孺,头上顶着火盆,在县衙门口静坐。
“愿意,愿意!”钱先贵喜上眉梢。
“行了吧你,若不是你搅和,我说不定跟先诚一样,也发了财了。”
文瑾回家看望二伯和二伯母,听到这个消息,也揪心不已:“沈隽不会是上了前线了吧?”
“你,你,你敢忤逆?”
石大娘在小儿的搀扶下,哭得昏天黑地,石振宗却扯着文瑾,和她说起了悄悄话:“弟弟还小,娘身体也没以前好,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还请您照顾一下他们。”
钱先贵惊叫一声,倒在地上,焦氏顾不得和钱串串打架,想跑过去看看男人,被钱串串趁机在脸上抓了一把。
“赵捕头的儿子才十六岁,你们也不能太狠了。”
没人肯信钱串串的话,但当年杨家建房,钱先诚的确送了一袋子大米,后来说下面都是秕谷,镇上的人知道的也不少,现在听说是焦氏偷了,多少有几分相信。
“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杨光辉让他的师爷程宏,和石启旺接触了一下,许诺每年给他们派工五千,石启旺摇头拒绝,杨光辉只好又许诺,每年给村里当兵的家属,五百斤粮食,石启旺还是摇头。
“他当年把我们少主抓到监狱,也才十六岁。”石启旺回答,“这个若是不答应,我们全村人哪怕葬身火海,也不应兵。”
“一个一个白眼狼,都白养了!”老焦氏只敢低声嘟囔,唯恐媳妇听见,不给吃的。
“胡说,一直是你收割的。”
“你,你——”老焦氏气得厥了过去,她现在起不来床,焦氏不送吃的,还真的挨饿呢。钱文艳和钱文才,就是两只白眼狼,嫌她臭,根本不进屋子。
“哎,串串,你怎么这么说呢?若不是我,你怎么能搬到林津镇?还不守着山窝的大水坑发愁?”
“你们想抗旨?”
焦氏浑身疼痛,还不得不应付这个讨厌的婆母,走过去的脸色,就非常不善,还好她的脸此刻也被打青了,看不出表情。
席子不难编,技术很快就传开了。大多数河沿的人,都不能上山采摘,收了秋,就忙着割芦苇,村村的打麦场上,都铺满了雪片一样的苇席。
这是宁死也不听朝廷招唤啊,杨光辉急的恨不能去撞墙。这个名单,不是他拟定的,想改都没资格,他只好想办法安抚石卫村的人。
就在文瑾的日子过得滋润又踏实时,传来一股谣言,说是皇上的亲弟弟仁亲王,在西疆和鞑子打了七年,竟然败下阵来,那鞑子一夜突进了五百里,朝廷都震动了。
他们练武,就是为了当兵,为了给父老乡搏得利益,牺牲总是免不了的,石卫村的人,特别心齐,就是一旦出了一个有成就的,全村人都能享受到那个福利。
这还算一句有良心的话,不想文瑾却眼睛一瞪:“别给我说这个,我不管,你要是有心,无论如何保住自己的命,将来战争过去,回家养活母亲弟弟。”
老焦氏起不来床,憋得狠了,难免会释放在床上,焦氏想收拾就收拾,不愿意来,就那么放着,时间一长,屋子里便越来越臭,连院子里都有股子臭味,焦氏干脆把老焦氏的窗户和房门都关上,屋里越发难闻,到了后来,谁都不肯进去,老焦氏刚开始还不停地骂焦氏,后来,焦氏隔着窗户,狠狠给了两句:“骂,骂,若不是你出这个馊主意,他爹能栽这么大的跟头吗?光知道吃喝享受,养头猪都比养你强,再骂一句,饿死你。”
就像眼前,刘家四个孩子,也跟着一起学认字,可惜记性不很好,不管怎样努力,也没孙家的三兄弟几个学得快,他们的优点,就是诚实可靠,文瑾最信任他们。
石振宗低下头,他何尝不想活着回来?
杨光辉断然拒绝:“不行!没了赵捕头,县里的治安怎么办?”
收苇席时,文瑾把孙家三兄弟带在身边,不光教他们记流水账,还教待人接物的礼仪。这些都是文瑾跟着文翰学的,现在转卖给自己的跟班。
“我没见呀。”
还有,他们的孩子在外为朝廷拼搏,家里的人过得好还勉强说得过去,可实际上,石卫村的人,这几年过得什么日子?为了活命,他们上山采摘,石振宗因此被陷害入狱,现在,朝廷战事紧迫,还想再给他们分派壮丁?没门!
孙东平兄弟会算账,却不识字,他们完成了在县城的任务,便撤了回来,白天跟着刘三景种地,晚上跟文瑾学认字,有空闲,还要跟石振宗练几下拳脚。几个孩子都吃苦惯了,不但没有喊累,还对能吃饱穿暖的日子,满意的不行。
杨黑蛋在街上闲逛,听见家里吵闹,跑了回来,他这个二货中的二货,一看爹娘吃了亏,掂起一把头就打,还好杨家人懒,那铁头装得不牢,半道上掉了,砸在钱先贵腰上的是木柄,不然,钱先贵就不是在床上躺半个月了,估计若有命在,就得躺一辈子呢。
“大哥,你终于说了一句良心话啊,还知道我这几年,一直给你家当牛做马啊。”
苇席利润极薄,文瑾便不负担师傅的工钱,谁来学,谁出学费。几个师傅商量了一下,也学会变通,就是跟着学的人,交五十领席子算学费,学员没有不答应的。他们回去,也可以如法炮制,把这学费挣回来。
老天赋予人类不同的性格和天资,就是要人们各行其是,各负其责的。就算是后世讲究人人平等,好些工作,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得了。
“那你,那你——”赵立好懊悔啊,明明知道石卫村的人不好惹,他为何还要逞强,非要剃了这个刺儿头呢?
“那就让赵立的儿子替代。”
石卫村有三十人榜上有名,第一个便是石振宗,整个村子一下子就炸了。
焦氏现在最听不得人说这个,她“嗷”的一声就扑了过来:“真是没人欺负我们了,你还是亲戚呢,这个时候也落井下石,还有人心吗?”说着,一把揪住了钱串串的头发,钱串串也不甘示弱,在焦氏的身上乱掐。
再说文瑾,终于搬掉钱家大房这个绊脚石,日子过得就更加舒畅。今年,津河旧道河沿上的芦苇,已经成了规模,文瑾便贴出收购苇席的布告,同时,还请来了编苇席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