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虎口拔牙
文瑾做梦都没想到,抓破头皮也没想出的破解办法,竟然这么顺利的过了难关。想到沈百万闻听,还不知道多么抓狂,文瑾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们自然先回山窝,给钱先诚夫妇说文翰一切都好,还在省城认了亲戚,钱先诚和韦氏彻底放心,欣喜之余,却又有些觉得儿子做事不妥:“毕竟妻子还没过门,他在路府叨扰太久,也有些不好。”
“二伯,二伯母,你俩就别计较这些了,等我下回和舅舅去省城,多带些礼物不就行了?虽然咱这乡村野物,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可谁家不得吃啊喝的?都是实惠得用的,想必就能报答了路家恩情了。”
钱先诚夫妇这才释然。
转眼就天寒地冻,文瑾查看津河的水,已经冻到了足有半尺厚的冰,便收拾了爬犁,带着家仆,和韦成岚去了省城。
这次她带上了自己的果酱和果干,还有韦成岚的酸菜、鱼,拉了二十多个爬犁,在河面蜿蜒有一里长。
沈百万听到盯梢的人报告,也只能气得干咽唾沫,贫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钱文瑾竟然攀上了省城的附廓知县,是他始料未及的,现在,消息明确,说路知县和钱家是转弯亲戚,路家对钱家的人十分热情,不是随随便便像打发打秋风的穷亲戚一样态度敷衍,沈百万更是有苦难言。
东西顺利脱手,打发了仆人先行返回,文瑾和韦成岚便在街上转起来,她想在省城买个门面,派个能干的人,和城里这些大户搭上关系,今后,她们地里的产出,就能直接卖过来,少了中间商的一层盘剥,不仅能够利益最大化,还不会被这些商人拿捏。
韦成岚自然十分赞同。
“一百两。”
“这门边插着草标,可是要出售的?”
“有个万妥牙行,东家姓万,起了这么个名字,已经经营两代了,在咱湖阳县很有声望,明天,你俩就去那里吧。”
“我们看一看,买不买,你总不能不让人看吧?”
韦成岚性子直爽,憋不住,说道:“大人只管说,若有不妥,我们不买就是了。”
文瑾和韦成岚回去,把这事给岑水说了:“岑管家,我们觉得这比买万妥那边介绍的铺子划算,虽然得费一些手脚,但面积够大,以后也有发展前途。”
文瑾想了想,自然不愿意和孙良闹翻,她给王大胡子道:“等我们买了院子,你给孙良透个风,就说我们外乡人,不知道深浅,不小心挡了他的财路,愿意请一桌酒席赔罪,看他如何反应,若是这孙良肯抬手放过我们,我们也不是没良心的,少不得也会在合法的范围内帮衬他的生意。”
“北风,呵呵,来来,我介绍一下,这两位是路大人的表亲,想要买下黄家的院子。”
文瑾和韦成岚仔细查看,男孩说得一点也没错。
“没问题。”男孩子的脸上,露出笑容,文瑾总觉得他隐瞒着什么,但能让里长当中人,证明他是拥有这套房子所有权的,还能有什么不对劲呢?文瑾想不出来,她志在买房,也没多想。
就是价格,也很扎手,三千两银子,一文也不少,对方给的些微让步,就是牙行的佣金不用他们付。
男孩退了一步,脸色还是很不好。
文瑾放出风声,便有人把已经去了树皮,晾干的木椽送上门来,一根才五十文钱,文瑾又买了可以做桌椅的大料,一面请人用锯拉开,准备做餐桌,一面买来芦苇,让下人用细麻绳扎成一寸厚的帘子。
“王大爷你应该不怕那孙良,只是不屑于和他这样的混混较劲吧?”
文瑾和韦成岚对视一眼,趁现在天冷,运了木椽、砖瓦过来,重新起房,只要够结实,不讲求精致,在山阳,几十两就足够了,就算明湖城东西贵,二三百两,总行了吧?
韦成岚和文瑾又对视了一眼,他很惊讶文瑾连这个都能想明白,不过,钱文瑾逆天的事情多了,韦成岚并不觉得惊讶。
“就这么说定了,三天以内,你不许再答应别人。”
苏群迈着八字步,一路还念叨着:“我看看谁这么胆大,敢老虎嘴里拔牙。“
文瑾没想到,这个和自己一样高的男孩,看着不过十四五的样子,也是个人精,他拿自己预付的银子,在城里偏僻些的地段,买一个院子,然后再搬家,再拿自己付给的余钱,支持一家人生活,过上三五年,他就大了,能够撑起这个家了。
旧砖墙还算完好,房顶的瓦也多数能用,屋里的房梁,也很粗大,他们只需要换上好的木椽,再在上面铺了苇子编的帘子,重新抹了泥,盖上瓦,的确就是好房子。
“爹爹卧病在床,急用钱呢,等你们交足房钱,我们立刻搬家。”
“小兄弟,能少点不?”
见韦成岚不说话,他冷冷地关了门,走了。
“进去看看。”
文瑾想起自己一行人当时的情形和这差不多,忍不住微笑了一下,想起附近那两千两银子的铺子,开一家饭店最是适合,但那么贵的价格,不算大的店面,她又有些不甘心。
虽然知道大城市寸土寸金,两人也没想到贵成这样,文瑾今年的猕猴桃全部出手,加上以前攒的钱,才能勉强凑到两千两,只够买最后这个铺子,但文瑾却看不上。
“路大人的表亲——”苏群的声音越来越小,他刚才见两位穿着普通,态度便不以为然,现在回过味儿,态度立刻就变了,连坐下都不敢,弓着腰一脸谄媚地行礼:“小的叫苏群,见过二位大爷。”
第二天,文瑾和韦成岚,跟着王大胡子去了黄家,黄家大儿子黄立功请他们在破烂的倒座房坐下,倒了茶,请他们稍后,这才飞跑而去,请苏群。
韦成岚像是知道文瑾此刻的想法,拉着她往前走。
那几个果商,答应半个月后付给她六百两,到了腊月初,再付清全部的欠账,文瑾算了一下,能够转寰过来,便点头答应了。
两人给牙行的人打了招呼,决定放弃,郁卒地在街上溜达,一直走到码头,茫然地看着人来人往。文瑾并不是第一个使用爬犁的,别的商家,也有类似的运输工具,虽然结构不同,但效果却差不多。
倒座房的房顶,很快就扒了下来。文瑾刚开始还发愁,如何运下房顶的瓦,没想到开始拆房,她一看就笑了,暗赞一声“劳动人民有智慧”,他们把两根木椽并在一起,斜靠在房檐上,上面的人,把瓦沿着木椽的凹槽溜下来,下面一个人用手接住,摞起来,整个过程,连一片瓦都没打破,速度还很快。
一个破旧的大门边上,插着一把干草。
“你不和大人商量商量?”韦成岚惊奇地问。
两家写了字据,文瑾把刚到手的五百两银子都给了黄立功。
男孩低头,很快抬起来:“我可以请来码头的苏大爷,他是我们这里的里长,一言九鼎的,你尽管放心。”
“小兄弟,我暂时没有带那么些钱,先给你预付定金,我们回去拿钱,前后不过半个月,行不行?”
“没问题,没问题!”王大胡子和苏群都连连点头。
“都知道那院子可以用来做生意,这黄家为何只作为住房呢?”
“不行,最少五百两。”那男孩口气特别坚决。
前后准备了七天,韦成岚过来,指挥着文瑾的下人,装满了爬犁,帮文瑾送往省城。
“那我也请一个中人,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