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算 计
李有财其实也提心吊胆,唯恐孙良和他算账,但他自忖没有对不起良心,何况文瑾这边生意不是一般的好,他每天盘账,都能得出自己的抽成有多少,赚到钱的喜悦,冲淡了他心中的忧虑。
日子如飞一般,转眼就是年底,码头的人稀少起来,进货的商人,这时候也基本停下,只出不进,不然,过了年,就不好卖了。
文瑾的饭店在年前三天关门歇业,她盘完帐,给李有财二十六两银子,再加上损坏的盆盘碗盏,一共给了他三十两,把李有财高兴坏了,笑得见牙不见眼,他自己经营一个月,二十两银子都危险。
过年期间,他也回了老家,文瑾说了,等年后过来,她有办法对付孙良,让他安心。
李有财也说不清自己什么心理,对文瑾这样一个比他大儿子还小的年轻人特别信任,觉得她一定能说到做到。
文瑾的饭店冬月中旬开张,到了腊月底,总共营业了四十二天,除去所有销,一共挣了五百零三两银子,韦成岚觉得太违背常理了,这钱挣的,简直跟抢钱一样。
文瑾留下几个守门的,其余的都跟着她回家。保山一个人,就得了四十两银子的红利,把他美的快找不到北了。往年卖一年的炒肥肠,也挣不到四十两银子。文瑾对他提出要求,回家拿胡萝卜练刀工,想要做个好大厨,他那三脚猫的功夫还很不够。
文瑾把最后剩余的食材,都送给了岑水,路家那边,则买了明湖城最好的宝味斋糕点,以及两坛好酒,作为礼物。
文翰和文瑾一起回家,他已经明确决定放弃明年的会试。
沈百万听了很高兴,为了答谢,还送去了五十两银子的谢仪,没想到,接下来文瑾在省城的际遇,让沈百万如吃了苍蝇一般难受不已。
张兰是文瑾在码头上捡来的孩子,当时都饿的快不行了,文瑾让人抬了回来,喂了一碗稀饭,才有了这条命。他刚开始哀求要在饭店干活,后来发现那些人都是文瑾的奴才,便干脆自卖自身,做起了小跑堂。
过了正月初五,文瑾去了一趟石卫村,先是拜访石大娘侯氏,送去自己带的礼物——一匹蓝紫底色百合图案的府绸料,给她做件褙子,还有一匹水红底儿的碎绸布,是给石振宗的小妹妹的。
一路紧赶,回到家刚好年三十,天都快黑了,钱先诚和韦氏见到儿子,喜极而泣,两人忙前忙后,烧了热水,让文翰和文瑾沐浴更衣,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点心,一边熬年。
橙果跟着石榴,学了一些菜式,也知道文瑾口味,翟氏反而要听女儿的,不过,这一家人,淳朴的很,心里根本没有那些弯弯绕,只想着把事情做好,文瑾想了想,若是今后住到省城去,她也要把这一家子带着,有她们在身边,安心。
石耀宗在一边作陪,闻听惊讶地睁大眼:“你怎么知道?”说着,便跑到厢房,拿了石振宗的信,给文瑾看。
“嗯!”虽然不喜欢文瑾从商,但韦氏也没觉得钱多不好,惊奇过后,竟然欣慰地笑了,“你爹要是回来,看你这么能干,肯定也会高兴的。”
侯氏对文瑾也特别好,问了一冬天去省城的经历,最后感慨:“瞧你这小小年纪,就恁出息。”
“你们跟我一年了,勤恳知礼,这是奖给你们的,今后,只要好好干,我不会亏待的。”
趁着正月闲暇,文瑾把她身边的人员,好好梳理了一下,蒋春善果务,猕猴桃园,今后就交给他打理,刘三景和大儿子刘招财,老实肯干,跟在自己身边,随时准备补漏洞,开过年要重新修建饭店的房子,就让他俩负责。厨师这边,王宝山不过临时客串,等他有了资本,肯定会自己开店,但以王家人的性格,要开店也会选择平陵这样离家近的府城,不会和自己打擂台,石榴也是临时工,倒是现在跟着他俩学习的三个徒弟,刘招宝、王妙选和张兰,都是可堪造就的好苗子。
“一个半月挣了五百两银子?”
沈百万的人和文翰打了对面,回去给主子说了这些,沈百万叹气,有了钱文翰这个举人,钱文瑾就更不怕他了。
文瑾就站在一边笑,难怪哥哥买,竟然用了个装米的布口袋,她还以为想让二伯开杂货铺呢,心里还曾经奇怪,为何进货只要。
钱先诚夫妇到了现在,也不知道文翰受伤的消息,文瑾和文翰便继续瞒着,好在文翰所受的外伤很轻,几乎没留下什么疤痕,骨折现在早就长好了外面根本看不出来。
此消彼长,沈百万觉得,钱文瑾既然占了上风,山阳县的好风水,就要轮到她的头上了。
文瑾转了一圈回到自己的宅子,外院是翟氏带着两个女儿看守,黄氏跟着文瑾去了省城,照顾孙冬平兄弟几个生活,现在,帮着她看守省城的东西。
正月间,哪怕是自己的仆从,也不能白用人的,文瑾便打赏了她们母女一人一个半两重的小银锞子,翟氏愣了,三个人就是一两半哪,这主子也大方的过了头了。
做生意,要不断开拓新领域,才能抵消某些方面生意的萧条,使得自己的财源,滚滚而来,守成,是决不能守得住的,有的生意,已经过了时气,说不行就不行,不是经营手段和人气的问题,而是时运使然。
“你哪里懂得如何当官呀,可不要办错了事情,给亲戚添麻烦。”
就算没有去年的事情,他也不敢再随便对待文翰了,十八岁的举人,考中进士的可能性很大,并且,也可能会入仕,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助力,他自然会极尽笼络之能事,文翰也很配合,一个多月的师爷生涯,令他进步很大,知道杨光辉喜欢听什么,因此,这一场谈话,宾主尽欢,文翰走时,杨夫人还备了回礼——一盒点心,两匹绸料,还有一锭上好的松烟墨。
孙小平更小,前一段时间,文瑾让他跟着文翰,一方面端茶倒水的服侍,一方面学点交往手段和礼仪,以及读书识字,等文瑾以后做大,再安排他的去处,若不出意外,就是文瑾将来的外院管事。
先是韦氏,详细询问了文翰这几个月的生活,听说在路府一切都好,现在还当了路家表叔的师爷,又欣喜又担忧。
“嗯。”沈百万别提多沮丧了,早知道,他一开始便善待钱文瑾了,这么前倨后恭,人家不给好脸色,他也有苦难言。
院子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看到文瑾回来,橙果还赶紧帮她把被褥都晒到外面,又给烧了炕。这会儿,翟氏在厨房烧了开水,这一家人,总是特别勤快,让人看到她们,心里觉得特别安宁。
石启旺十分意外,觉得文瑾已经给过月俸,没想到还有礼物可拿,文瑾走时,非要送她一篮自己晒的柿饼。
翟氏母女欢欢喜喜的起来,为文瑾铺床,然后又在厨房给文瑾做饭。
侯氏有些伤感,又很自豪。
谁是他的熟人?他的第一封信,提起了钱隽,还说他一到西疆,就进了元帅大帐。
“哥哥比爹爹厉害,我爹现在才副六品。”石耀宗的话让文瑾清醒,她把信还了回去。
杨光辉看到猕猴桃酱的罐子,忽然想起去年的事儿,便认真地留下文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