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放 火
王大胡子心里偷笑,脸上还装着一本正经,强调道:“是岑大管家派人打的招呼,我也派人盯过的
他们回去时,去路家辞行,来了,也先是去路家,带了不少礼物,无非鱼啊鸭子,甚至还有几百斤的粮食,看着也不是值钱的物事,路家却都收了,岑管家还送他们出门,绝不会有假。”
孙良一口气憋在胸口,没法纾解,咽得他很难受。
事情到了这一步,由不得他后悔,当时黄家让到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他就该掏钱,若不是他逼迫太过,只给五百两,黄家也不会把厢房卖了,强撑了半年。孙良没想到黄家小子那么硬气,还答应加到八百两,也没说成事儿,现在终于让人抢走了嘴边的肥肉,孙良哪个后悔啊,这么好个院子,就这么跑了。
湖阳县这个码头,以前就是个河滩,夏天动不动会有河水漫上来,还是路灿上任,让人修整成了码头,然后又加紧了治安管理,才变的有模有样,开店的都赚了,他眼红之下,想投资开店,才发现附近的房价翻番的涨,已经是前几年的五六倍,他舍不得到手的银子,才走了一步臭棋,让别人把好处捡走了。
“老孙,是兄弟没给你说清,什么生意都是做啊,这家打算开饭店,你看能不能插手给他们供米呀面的,那边说了,给你留个口子,有钱大家赚。”
孙良脸色稍霁,虽有不满,却比刚才好多了,见王大胡子还在望着自己,便点点头:“我过几天去转转,看他们能给我留多大的财路。”
“这样吧,兄弟让他们给你赔礼,先吃她一顿,如何?”
“就这么办。”
文瑾购买的锅碗瓢盆也备好了,饭店开张在即,码头边上,竖起一张大牌子,上面画着热气腾腾的大碗,里面漂着红油,露出大块的肥肉,上面有简介,还有指路的箭头。
刘三景领着人,在湖边租来的房子里,按照文瑾的要求,清洗好买来的猪下水,送到饭店去,保山和石榴,都系上了围裙,充当大厨。
李有财不做亏心事,不见得没人做。只两天时间,文瑾饭店就来了三四拨吃白食的,并且,热饭吃下肚,他们身上出汗,立刻便有一股子难闻的气味,显然是街上要饭的,为何他们忽然有了好衣服?肯定是有人做手脚捣乱呗。
到文瑾这边吃饭,一碗泡馍,十二文,却要比烩菜香多了,而且那肥肠,比白水煮出的肉片有滋味,若是再加一文钱,就可以要一海碗鱼,外加两个馒头,或者加两文钱,一碗白米饭,有人心疼钱,还去那家吃烩菜,后来发现,不如多加钱,来文瑾这边吃划得来,因为,文瑾这边的油水大,吃了之后不容易饿,下一顿少吃了,算起来更省钱。
码头每天也就那么多人能吃得起十几文一顿的饭,文瑾的生意好了,其他卖饭的,都感到了危机,烩菜馆的生意一落千丈,东家李有财急的饭都吃不香,孙良看到这里,觉得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我听说昨晚有人在钱家饭店门口放火?”
孙良找上门来,保证不会让李有财有损失。
这边本来就是饭店,只需要略加收拾,再换个牌子就行,两家店中间不过三百米,那边的客人等座位等的心焦,一听是这边分出去的,立刻便过来了。
文瑾的饭店,主打的是肥肠高汤泡馍。这是文瑾前世,在陕西吃的一道著名小吃,叫葫芦头泡馍。烙饼掰成块,加入滚开的高汤,倒出,再加入,直至热透,然后加焯过水的黄菜、木耳、粉丝、卤熟的肥肠,再浇高汤,淋上红油或香油便成,吃起来汤鲜肠肥,又香又热,正是冬季里人们的最爱。
刚开张几天,自然要优惠大酬宾,吸引顾客到来,文瑾没想到,不仅把码头那边的人吸引过来了,还把城里一些老住户也吸引了来,随着价格一天天走高,吃上瘾的回头客,一点也没减少下去。
从饭店冲出一大群人,一半儿去救火,一半儿扑过来,把几个坏蛋按翻在地。
李有财大喜,他的生意,好的时候也不过是这个进项。
“钱记饭铺的?”李有财问他跑堂的。
孙良再混,也是见不了光的,他们最怕的就是官府,闻言便知道是王大胡子专门来敲打他的,只好打碎牙齿和血吞,暂时按下一肚子怒火,寻找别的法子找文瑾。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孙良想让人在文瑾这边放火,可码头晚上是有民壮巡街的,柴禾必须藏在附近的人家才行,孙良想来想去,钱家饭店隔壁,是个杂货铺,正是李有财的产业,他最初就在在这里卖饭,生意好了,才买了个大店面,这边开了个小铺子给老婆打理。
“就是暂时租用你的店子,外面跑堂和管理,依然是你们自己人,只是厨房由我的人来做,一个月给你抽一成。”
文瑾气得冷笑,那个馄饨铺子,最是坑人,常常吃完了,还没见到肉星儿,他家还兼卖包子,一口下去,没吃到陷,第二口,咬过了,他们根本没有回头客,只能哄骗第一次瞎摸上去的,凭什么对文瑾有意见?
王大胡子狞笑:“是有人胆大不要命了,今天县太爷升堂,已经把那三个各打二十大板,发配充军了。”
“呿,越说你越来了,那边不是生意好吗?抢了你的顾客吗?她既然把招人喜欢的顾客弄去了,你何不大方些,把他们不喜欢的也送去呢?”
“我,我能怎么办啊,难不成去让人把顾客都强拉过来不成?”
李有财身不由己地辩解:“孙良找过我,让我给你使绊子,我没做,那孙良也不是什么好人,还有,你生意好,那是你本事大,我认赌服输,我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儿……”
李有财连连答应。
看到李有财不明所以的呆样,孙良恨铁不成钢的哼了一声:“越说你越笨上了,以前还觉得你有几分精明呢。”一甩袖子,带着小喽啰走了。
“今天早上就升堂?”孙良十分意外,他还派人去打捞了呢,以为点钱,就可以解决问题。
李有财面儿上强自镇定,心里却如火烧,还好老婆不明白他为何买那么多柴禾,派小儿子来问话,孙良给知情的伙计使眼色,让他想办法把话说给儿子。
李有财看到文瑾身后几个明显是练家子,说话就不那么利索了:“不是我,我没有。”
这时,石卫村那边,送来了半成品的桌凳,这边的木匠,只需要把榫卯连接好,桌子便能使用。
“嗯!”
文瑾这边,生意越发好了,李有财却更加苦恼,自己家的生意,就这么没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就在这时,伙计汇报说,钱记饭铺的掌柜登门拜访。
大冬天,泥还没糊到房顶,就先冻住了,根本没法建房,木椽重新布好,芦苇帘子在顶上铺起来,文瑾让人把瓦就那么摆在上面,就准备开店。正式建房,要等春暖开时,再在芦苇上面敷上泥,干了后,用石灰把瓦砌上去,房子才算正式建成。
能在码头站住脚,哪个不是人精?只看钱记饭店来往的客人就明白了,从主簿到捕头,还有一干衙役,纷纷过来捧大脚,明摆着人家有后台啊。
文瑾虽然静静站在那里,只是眼光冰冷,浑身发射着不怒而威的压力。
文瑾这饭店,可以说开张的特别仓促,连名字也简单的叫了个“钱记饭店”,却没想到生意会这么火爆,几天之后,便开始翻台,顾客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她不得不临时雇人帮忙,同时派人,把石卫村的下人,长相能看得过去的,都叫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