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重生之似水流年 > 完本感言

完本感言

结束了……

齐磊的青春之旅,到这里画上了句号。

终于可以没有负担地聊聊天了。

(老子终于解放了,不用背着压力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了。)

对于故事,现在回想,也许我可以让它更好,我真的可以让它更完美。

可惜,没有如果。

我们都不是齐磊,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所以,人生未完待续,让我们尽量让它更好吧!

流年开书是没有大纲的,突发奇想,脑海中只有一张旧课桌,一个在阳光里炫目的女孩,就随笔写了一个开头发给编辑。

记得那天正和媳妇在超市,编辑回话说不错,照这个趋势万订没问题,于是决定写。

这里得感谢我的编辑青舟,没他这句话上哪挣钱去……(谁写小说可以找他,人很好。)

其实我想说,流年开书是很草率的,因为没有具体的大纲,高中篇之前都是照着老苍年轻时干的,看的,听的那些荒唐事来写,写的也是我对那个年代的记忆。

所以有很多结构上的瑕疵,也没有考虑年轻读者的感受,但是很有生活,这也是前半部分很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同样是因为没有大纲,到高二合校剧情之后,老苍其实写的就有点吃力了,巨量更新让老苍没有时间再回忆更多青春剧情,而且我发现,纯校园青春剧情书也写不长。

很多人感觉没看够,其实那是错觉,一味地重复学校里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一遍不错,第二遍很爽,第三遍就开始乏味了。而这个时候加大商业剧情是没用的,商业大家看多了,写不出来花用它当流年的看点就是找死。

当时老苍有三个选择:

第一,大学篇重复高中的基调,最多换一换冲突结构,可还是逃不开老师、学生、成绩这些主要元素,必然被诟病,开始摆烂。

第二,干脆点,两百万字左右完本,成为一本纯校园怀旧小说。

第三,在重复第三遍之前,找到新的关注点,说白了就是换故事的核心看点,这无疑是冒险。

结果你们看到了,后来就有了洞察模型和传播学的加入。

说实话,这是不符合写作规律的,因为前面几乎没有铺垫,只是前期老苍凭直觉留了一个钩子,写齐磊要上北广,打算为中后期的大学生活做一个预热。但完全没想过把侧重点放在传播学上,算是唯一的一点点铺垫。

其实洞察模型,老苍就完全是在赌,赌新看点有书友买单,对传播学感兴趣。

当时的想法就是看反响,如果好那就成了,如果大伙不喜欢看,那就只有一个洞察模型,后面回归校园,然后用收购畅想作为高潮点完本。

对于这个冒险的决定,有利有弊吧!

好的是,真抓住了一部分老读者,也引来了一大批新读者。

不好的是,一批只想看青春校园的朋友注定要失望,后来逐渐弃书。

不过好在一进一出没有影响成绩。

直到完本,流年两万多均订,追读也有8000左右,而且还是老苍一天四千的情况下。已经很满意了,现在的qd日更四千根本活不了,大家都卷。

最后,老苍想说……

没尽兴。

不管是齐磊的青春,校园里的阳光,教室里的吵闹,还是传播学的科普,都没写尽兴。

可是流年已经这样了,我不能再狗尾续貂,死皮赖脸地继续编下去,况且身体情况也不允许了。

所以,虽然之前说过打死不再写都市,但那都是一时气话,可能以后会再写一本都市,把这个遗憾补上。

但不是下一本,等老苍好好想一想,沉淀沉淀,要更有生活一些。

其实现在完本身体是主要原因。

尽管老苍没有像大宋、熬汤那时那么一个劲的卖惨,也没有长时间断更,可实际情况是比那个时候严重得多得多。

就拿右边一条胳膊来说吧,手指的关节一直是肿的,腱鞘炎也从来没有好过,这是这一年多敲坏了两个键盘的成果。手腕不能吃力,肘关节也肿了,而且不能伸直。肩周炎带着大臂肌肉,肩膀,后背,锁骨,脖子大筋一起痛,整宿的疼。

大伙儿知道打齿的齿轮转起来啥感觉吗?现在老苍的右肩活动起来就是那样,咔嚓咔嚓响,离我一米能听见那种。

而这还仅仅是一条胳膊,另一条强点有限,还有腰椎颈椎。

说心里话,诸如肠胃这种内里的毛病老苍都能忍,拉个肚子便个血,这不好受那难受的也是偶尔,吃药呗,这都好说。

就是这些无时无刻不折磨你的外疼,真的有点要崩溃了。

现在终于结束了,能好好的歇一歇,回回血了。

好了,诉苦就这么多,说说番外。

27、28两天老苍会休息,处理一点自己的事儿。

29号开始会有番外。

主要写两个方面:

一个是一些配角的填充,前面没法融进主线,或者被老苍砍掉的情节。

比如,为什么要安排君欣卓这个角色,她到底是来自过去还是未来?

番外的另一个方向源自你们。

无论是书评,还是群里,又或者是私信,好多书友问老苍一些时事的看法,也让老苍推荐一些书,还有让老苍多讲一点传播学知识的。

可是,实话实说,不是老苍不回,而是大多数问我的人,我不知道怎么回。

流年里的传播学,真的不是让大家这样,而是想让大伙那样。这个篇幅太长,番外里咱们细聊。

至于推荐一些书,也不是老苍不推荐,老苍家里很多书,很多很多。

但是书这个东西,不是我推荐了,大伙买过来就能看得下去的。不是看不懂,而是你看完可能还不如不看呢。

就像有一段剧情推荐雏鹰班读史,有人就问从哪里开始读史,推荐几本有用的书。

结果书评一堆推荐资治通鉴的。

那不是……闹呢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读不进去《资治通鉴》,反而把那点刚刚燃起来的积极性给磨没了。

再比如有些书是需要前提的……

所以,结合以上的这些原因,老苍决定番外写一写齐磊退休之后的教书生活吧。

用齐磊的视角,添加一点剧情,用给雏鹰班上课的方式写一写。

老苍会把一些我认为有用的知识,一些我看过理解的书写进去,说一说我的浅见和看法,希望对感兴趣的书友会有一些帮助。

这个系列应该会很长,不定时。也许十年之后,老苍有了新的感悟,心血来潮也会写一点,谁说的准呢!

我先写几天,看实际情况,要是不累就多写一段时间,要是撑不住就隔一段来一章。

总之,老苍会进入很长的一段休整期。

主要是调理一下身体,同时也为下一本书做准备。

这次会吸取教训,做一个完整的大纲,争取细致一些。

这个周期具体是多长,老苍也说不准。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吧!应该不会超过一年。嗯!挣钱要紧。

到时老苍会在群里讨论新书,也会第一时间通告新书的具体时间。

至于下一本书的题材,现在还不能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答复。

我心中有一个最有写作欲望的故事。

怎么说呢,很想写。事实上,从老苍开始写大宋,就想写了,是老苍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个构思。

只是到现在还有一些设定的问题存在硬伤,暂时没能解决。

如果都理顺了,对于流年、大宋、熬汤的书友来说算是一个交代和惊喜。

到时再看吧!解决了,那就是它了。

解决不了……不可能!必须解决!那是卡在老苍心里的一结,一个我最想写,却一直不敢动笔的故事。

最后,再说一说熬汤。

这锅汤……熬的真是有年头了。

很多老书友让老苍续写熬汤,那是很多人的遗憾。

这个问题老苍真的真的真的,慎重再慎重地考虑过了。

起初,老苍在想怎么续写,可是现在我突然觉得,如果让我重写会比原来的版本写的更好,好很多。

所以老苍是这么想的,如果下本书,我最想写的那个故事可以动笔,在那本书里,老苍会给熬汤一个交代,吴家人和武周的命运到底怎样的结局,会融入到新的故事里,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

然后,等老苍不再为了挣钱而写书了,熬汤的故事会重写。用我所有的沉淀和累积,很享受的去写一个完整的吴小贱。

给我自己,也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好吗?

就这样了。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齐磊一样,心怀向往。

愿我们能永远生活在一个,流年有色,大地有光的时代。

流年似水,韶华易逝。

未完……

待续。

番外 原来可以这样(上)

董大校长心情很美丽。

今年北广招生人数再创新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北广也愿意选择北广。几个主要学科在国际上,无论是排名,还是知名度,都越来越高。

尤其是数字传播与技术学部,那更是所向披靡,独步天下的。

为此,董背锅去部里要经费都硬气得多。

唯一让董背锅有点膈应的,就是新学部的台柱子齐磊同志不太争气。

这小子真把日子当退休过了,整天摸鱼混日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躺平了,你们随意。”

比如说,九月一号开学,全校师生都忙到飞起,他倒好,谎称他肝火气虚,回老家让他二爷爷给号脉去了。

结果被狗仔拍了个正着,带着徐小倩、杨晓,还有李玟玟,跑到密云水库露营钓鱼去了。

“还气虚?特么也不怕肾虚。”

再比如,十月份雏鹰八期的选拔,无论是董北国,还是学部内部都一致认为应该由齐磊主持选拔工作。

他倒好,想都没想就给推了:“这事儿也找我?你们就选了呗!?”

“没事儿,聚一堆二傻子也一样教。”

把董北国气的,还真把自己当老干部了?

好吧,齐磊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老干部嘛,和当年伟哥一样一样的。

老董觉得这么下去不行,得想想办法了。

等到雏鹰八期的选拔结束,各科安排任课老师,董大校长终于对齐磊下手了,“这个这个……雏鹰八期的传播课,让小齐来带哈!”

“嘎!?”齐磊眼珠子一瞪,“这是陈姥爷的活儿,扔给我不合适吧?”

董北国也不和他着急,不咸不淡地回了句,“老陈今年的科研任务比较重,还要管留学生那一摊。他说交给你的,要不,你自己找陈兴福聊聊?”

齐磊,“……”忍了。

齐磊还真不敢找陈姥爷掰扯,那是北广可以治得住齐磊的第二人。

没办法,岁数大了脾气不太好,不给脏石头面子。

一咬牙,心说,反正也没几个课时,多大点事啊!

再说了,传播课对齐磊来说手到擒来,都不用备课,简单。

董北国见他应下,得寸进尺:“另外,雏鹰六期的王老师要放产假,原定八期的辅导员张显龙临时替王老师接管六期。”

笑呵呵地看着齐磊,“八期的辅导员你也兼一下哈!”

齐磊,“……”

脸一黑,这要说不是针对咱就说不过去了。

“不是还有马晨宇呢吗?”

老董也不解释了,眼珠子一瞪,“我就想让你带,怎么地吧?有意见?”

“没有。”

他都快忘了,北广可能治得住他的第一人是董北国。

只能私下里找老董,“今年钱给少了?”

董北国也是理直气壮,“这就不是钱的问题!小石头啊,咱们北广正是上升阶段,是闯出名堂的关键时期,你怎么着也是台柱子,得给我出成绩啊!”

齐磊一翻白眼,“你去年、前年、大前年都这么说的!”

最终也没扭过董大校长。

不过齐磊倒也能接受,无论是当导员,还是讲传播课,他都干过,轻车熟路。

但是接下来的事儿,齐磊就真忍不了了。

这天,雏鹰八期第一次在雏鹰楼上课,第一节课是张路臣的社会心理学。

第一课嘛,张教授也是轻车熟路,每年都一样,给新同学讲一讲“心态”的问题,既能沟通感情,又能对大家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这一传统还开始于齐磊给雏鹰二期上的那一课“视野”,大家后来讨论过,这种人生建设的启蒙课可以成为传统。

为此,张路臣绞尽脑汁,编了社会心理学的第一课。

那是相当满意啊!

结果,九点左右,张老头刚进办公室,正准备去雏鹰楼上课,就被董北国拦下来了,“上课啊?”

张路臣还不了解董北国,“有事啊?”

董北国,“今天别讲心态了。”

张路臣,“那我讲啥?”

董北国,“你讲讲视野!”说着话,塞给张路臣一本“课纲”。

张老头一看,差点没笑出声儿,这不齐磊的东西吗?

于是,第二节课,齐磊端着保温杯,迈着四方步,哼着曲就奔了雏鹰楼。

进到八期教室就是一愣,还以为自己走错了,“这节课不是我的吗?”

就见教室后面坐一排,董大校长、郑副校长、张路臣、廖凡义、庞清方等等,连搞科研没工夫上课的陈姥爷都在。

好吧,大伙都是来看齐磊笑话的。

人家董大校长说了,走他的路让他无路可走,他就该认认真真地往出倒干货了。

而齐磊这边也终于搞清楚了状况,不是他走错了,是校办组织的临时观摩。

心里还嘀咕呢,有啥可观摩的?

关于齐磊非常著名的,视野就是知识、理性与逻辑的那一课,大伙儿也听了不是一次两次了,记性好点的都能背下来了,还用观摩?

撇着嘴走上讲台,把保温杯一放,拿起半截粉笔扫视全场。

“咱们都太出名,不用自我介绍了!”

不出意外,引得教室内的一阵哄笑。

确实出名,能进雏鹰班的都是北广的精英,而齐磊那就更不用说了。

齐磊也干脆,直入正题,“首先欢迎加入雏鹰计划!传播学第一课,咱们来说一说——视野。”

结果同学们一听,“什么玩意?还是视野?”登时一阵嗡嗡声。

齐磊皱眉,“什么情况?”

倒是第一排的一个女生好心地提醒齐磊,小声道:“小齐教授,张教授上节课讲的就是视野呀。”

“嗯!?”齐磊瞪向后面的张路臣和董大校长,瞬间就全明白了,截胡是吧?

张老头似笑非笑,指向董北国,“董校长让讲的,说你有新东西。”

锅甩的那叫一个顺畅。

而董北国也是心安理得,苦口婆心,“年轻人要尝试新东西,怎么能躺在功劳簿上踟蹰不前呢!”

“来来来,来点新的,让我们观摩观摩。”

其他几个领导、同事也是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架势,让齐磊半天没回过味来。

第一反应就是:这北广不能呆了,一个个都不像好人!

临时换课,还是开张第一课,这多大个事儿?但凡换个一般人就傻这了!

端起保温杯,慢条斯理地吸溜着。

别人都以为小齐教授真牛,这都稳得住,有点临危不乱的气度了。

可是了解他的都知道,他这是在思考对策。

所以,董北国也不急,给你十分钟组织一下语言又能怎么样?

但是让董大校长瞠目结舌的,还十分钟?十秒钟齐磊都没用上。

“好吧!”把保温杯一放,再次拿起粉笔,风轻云淡,“既然视野这一课张教授讲过了,那这节课咱们就聊一点简单有趣的。”

“简单有趣?”后排的张路臣等人相视一眼,皆是惊讶。

以他们对齐磊的了解,这绝对是一句假谦虚。

廖凡义低语,“这小子还真有货?”

陈姥爷皱眉,“按说……没了啊!前几天我找他,问有没有什么新的课题思路,他说没有。这是糊弄我老头子呢?”

好吧,正如董北国之前所说,齐磊可不是样子货,他是真有东西的,而且是大伙儿看不懂的新东西。

“今天,咱们讲两道数学题、一个传播学概念和一个科学猜想。”

说着话,齐磊回身,开始做板书。

两道数学题:

1.【(2-1)+(2-1)+(2-1)+(2-1)……+(2-1)】

2.【2^n】,也就是2的n次方。

一个传播学概念,是大家都无比熟悉的——【知识沟】。

一个科学猜想——【卡尔达舍夫等级】。

“???”

“???”

“……”

大伙心说:这三个事儿……有关系?

董北国则是瞪着眼珠子,好好琢磨了一下。

结论是:这三个事儿,怎么看怎么也不像能放在一起讲的吧?

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齐磊故意的,扯闲篇气人。

要么,他有真东西,而且是个大的。

只闻齐磊:“两道数学题,初中学生都知道什么意思,就不解释了。”

“【知识沟】,这个你们大多数人应该也都学过了。这个概念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获得媒介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说白了,就是接受同样的信息,同样的知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知识差距不是相对缩小,而是越来越大。”

齐磊把这段书面解释写到黑板上,回身随口道,“这个概念最早成型于1970年,由三个米国传播学者提出。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拓展,可以算是西方传播学的一个理论基础了。”

“但是!”话锋一转,“我为什么只认为它是一个概念,而非理论依据?那是因为,它是依托西方资本逻辑而形成的,讨论的是在不同阶级人群中信息传播的效率、速度和效能。”

“在西方,经济地位就意味着一切,社会地位、认知能力、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所以,他们可以用经济地位来作为标尺。”

“再说直白一点!”敲着黑板,“这就是给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做背书的,是个资本工具。”

“但是!”语气加重,“在华夏文化的语境下,还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虽然西方【知识沟】理论也可以被我们很好地应用,同样使用于很多场景。但我认为缺少东方文化影响的因素,所以它是片面的。”

“或者说,面对东方文化下的【知识沟】理论,我们可以从学术上进一步的完善,加入一些变量,使之成为真正的理论依据,而不是概念。”

后排一帮老学究听到这儿,“……”人都傻了。

一屋子的傻同学一点反应都没有,可能还没意识到齐磊在说什么。

他在重新定义一个西方普遍认知的传播学理论,用中国人的思考提供变量,形成我们自己的传播理论依据。

这……这就很牛叉了!

董北国气都粗了,还真是个大的?

但他还是不明白,这和数学题,还有科学猜想,有什么关系?

台上齐磊根本没管后边的一惊一乍,不都想要干货吗?这回给你来个纯干的。

依旧淡然,说出一句更狠的,“那么今天,咱们就用效率、效能之外的角度,假定所有人的信息接收效率、效能都相等的情况下,重新看一看知识沟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同样接收知识,差距却越来越大?”

后面一排听罢,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陈姥爷已经拿出了小本本,准备做课堂笔记了。尽管他不太相信齐磊能在忽视效率、效能的情况下把知识沟讲明白。

廖凡义眉头紧锁,直接起身打开教室后头的器材柜,把摄像机就架上了。

他和陈姥爷一样,也认为齐磊有点吹大了。

哪有那么简单?你上天得了。

要知道,知识沟理论出来近40年,不断发展完善,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可不是谁都可能增减完善的。

台上。

齐磊指了指【知识沟】,“这个先记着点是怎么回事儿就行了,一会儿再讲。”

呲牙一笑,“现在咱们再说说这个科学猜想——【卡尔达舍夫等级】。”

“可能你们对这个名词很陌生,但是男同学可以好好听听,因为它说的是宇宙,是外星人,是文明的等级。”

一帮小男生一听,果然都抻着脖子打起精神。

宇宙啊,外星人啊什么的,哪个男生不爱呢?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宇智波家的体术至尊 同步追更弹幕后我成了烫角色 和冷漠老公互换后的豪门生活 长公主想让我谋反 国术?贫道不会,我只会雷法 在综艺节目里种田养老 予你热恋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阴郁大佬是我的小公主 吃一口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