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我和我的祖国
刘建文见过这张脸,是在报纸上刊登过。86年底在成都《星星》杂志社举办的诗歌节上,还有就是去年全国作协举行的“全国文学奖”颁奖晚会上。
和报纸上相比,现实中的他有点黑,没有报纸上那么神采飞扬,但显得更加成熟。
“你就是夏红军老师吧?我叫刘建文,《人民日报》西岭站记者。”刘建文伸出了右手,主动自我介绍。
夏红军有点讶然,他没想到记者会找到这穷山沟里。他来后沟村小学一年多了,别说记者,连县上的干部也没见来过。
刘建文又掏出记者证,夏红军看了确认无疑,就笑着招呼他去窑洞坐坐。
“夏老师,我想采访你,不影响你上课吧?”刘建文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夏红军笑着说下节课是音乐课,他可以让学生帮他上,于是他叫了一声,一个女生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夏红军对她说了几句,女孩点点头就走了。
“她会上音乐课?”刘建文有些怀疑看着女生瘦瘦的背影。
“她叫刘巧玲,嗓音非常好,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叫她学乐理知识,掌握的还不错,所以帮我顶替一节课没问题。”夏红军笑着解释道。
刘建文听了点点头没再说啥,看了看周围环境说不如就在院子里,夏红军答应了。
“你老家在哪里?”
“这多亏了我的女朋友——就是和我一块来的,也是我高中大学同学。”夏红军笑了起来:“如果不是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熬过这个冬天。”
果然是天籁之音!
“怎么样,这你女孩唱的不错吧?”夏红军注意到了刘建文的神色笑着说道。
当他刚准备切入正题的时候,突然听到窑洞教室里传来一个悠扬的女声:
夏红军听了很高兴,赶忙把吴春叫出来让她接受采访。吴春有些懵懵懂懂,但是夏老师的话她是听的,于是刘建文问什么她就答什么。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歌声悠扬动听,情真意切。
吴春高高兴兴走了,刘建文把注意力集中在夏红军身上,非要让他说说来这里教书的感受,如何克服这里艰苦生活条件。
端了两个板凳,夏红军又泡了一杯茶给刘建文。对方接过轻轻喝了一口:“茶叶不错嘛,西湖龙井?”
“可惜,这里穷,好多学生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太可惜了。”夏红军说到这里长叹一口气。
这是刘建文作为记者采访一个小技巧,和被采访者拉拉家常,让对方放松,更有利于采访顺利进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这照片不错!一定会吸引人!”职业的敏锐马上让刘建明意识道什么。
夏红军就把陈招娣的事情说了一遍,如何勤快、如何能干,如何会照顾人,夸得那简直就是一朵。
“不是。”夏红军摇摇头:“我从老家带来的茶叶。”
都流出一首赞歌
“这就是你不远千里来到这地方志愿教书的原因?”刘建文很快将谈话引导自己的采访目的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