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湖。”
“吴春,你想上学吗?”刘建明最后问道。
“也不全是。”夏红军笑道:“这里还有个故事,想听吗?”
呵?
还真有作用?
不过夏红军知道,今年年初国家成立的“希望工程”好像要比历史上提前一段时间。
于是夏红军就把自己写那本科幻小说《乡村教师》后,收到刘宝的来信,简略知道了这个叫后沟村小学发生的事情,后来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实习,最后因为杨为民的事情,决定留下来再教一年。
“真不错!好好培养,长大了能成为一名歌唱家。”刘建文附和道。
“是啊,其实像刘巧玲这样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很多。”夏红军又兴致勃勃说起了刘宝的事情,刘建文很耐心听着。
刘建文听了点点头很是认同。
这说了句实话,别说夏红军前世的经历,就凭燕师大的学生,他的学识、教育理念也是一般中师生无法比拟的。
是班长吴春的照片。
“刘记者,我知道要来采访我什么,其实我不值得采访,毕竟我才在这呆一年。你应该采访的是像杨为民这样的乡村教师,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是他们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
“这个我赞同,今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已经发起一项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公益事业,名字叫“希望工程,听说说你写的那篇《乡村教师》广为流传,在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刘建文笑着解释。
“想”吴春毫不犹豫大声回答:“我还想让夏老师这样的大学生教我们,因为他懂的很多!”
因为,他也曾经作为一名知青上山下乡来到农村,当过几年的乡村教师!
“还有,咱们国家农村教育基础太薄弱,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全社会帮助。”夏红军想了想又补充道。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刘建文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刘建文仔细看了看,只见一个穿着破旧袄的女生,手握铅笔头、还有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仿佛说着四个字“我要上学”。
听到刘建文提到希望工程,夏红军突然想起什么,说了一声你等下立刻跑回窑洞,没过几分钟拿了一本相册走了出来,翻开一页指着里面一张照片说道:“刘记者,我觉得希望工程应该有个形象设计,你看这张照片怎么样?”
“请讲。”
“呵西岭南边,那可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我采访去过。”刘建文笑着说起当年的经历,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小两口很恩爱啊。
但这没法上报纸。如果是《知音》这样的杂志来采访,这绝对是好素材。
可我是要刊登在《人民日报》,这境界不够高啊。
就在刘建文有些一筹莫展的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摇摇晃晃下了梁,直奔学校,加重自行车后面挎着两个绿色大邮包。
是乡村邮递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