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关于钱的问题
节目播出之后获得巨大成功,王晓雨事后打电话兴奋告诉夏红军,说这此节目播出,收视率比平时的人物访谈高了好几倍,她得到台领导的表扬。
“喂夏红军,干脆你来我们台做电视节目策划如何?咱们俩搭档。”两人熟了,在电话里王晓雨开玩笑道。
“可以啊,给我发工资就行。”夏红军笑着回答。
“得就我们这点死工资你能看上?就凭你住的四合院我一辈子也买不起。”王晓雨笑道,最后表示感谢说有机会再合作。
夏红军愉快答应了。
这次人物采访他收获也不少,名气什么就别说了。最起码在访谈中给他机会让他他卖力推销自己的诗歌理念,鼓励大家特别是年轻人多写诗,写好诗。
“什么是好诗?就是闻一多先生提倡的意美、音美、形美,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而不是像鲁迅先生说指出的某些人:“躲在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写的东西和生活脱节,和时代脱节。更不是用粗鄙、甚至污秽的文字来吸引眼球!”
他的这番言论,电视里播出之后,普通老百姓就看个热闹,但在诗坛上引起巨大的反向,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也很多,特别是于坚、韩东为首的《他们》诗歌派别激烈反对。
他们提倡口语写作,“诗到语言为止”。
不过夏红军不怕,现在舆论掌握在老子手里!
“你就是夏红军吧?我在电视上看过你。”老头先开口了:“嗯比电视上还年轻,年轻就是好啊”一口浓重的天津腔。
刚好,夏红军和《当代》出版社签订的《山楂树之恋》和《芳华》都是四年。
看来,自己要去拉点赞助?
不过夏红军没想到的是,有人主动送钱上门。
今年诗歌颁奖可以如期举行,但明年呢?
非要动柳慧芳的捐赠?还指望这笔收入在香江股市上赚大钱呢。
院子大门半掩着,土狗豆苗卧在照壁旁边的槐树下,吐着舌头坐着忠实的看门卫士。
当然可以,但这不是长久之事啊。
突然,豆苗冲着门口狂叫,又听到门外传来汽车的声音,夏红军穿着背心裤衩从屋里出来,就看到几人站在门口。
对方答应,签署合同后立刻印刷两本书各三十万册!然后在看销售情况,继续加印!
这帮所谓的第三代诗人这几年把诗坛搞的乌烟瘴气,得拨回来!
不过夏红军还是决定版权卖给《当代》出版社,有的时候也搞平衡,何况对方的条件也很优惠。
夏红军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去年年底合同到期,《芳华》出权回到自己手里,而那本《山楂树之恋》更早,自己可以重新找出版社出版了!
借着着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这股东风,何愁找不到下家?
其实,就在报纸上公布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的当天下午,夏红军就接到《当代》出版社魏主编的电话,说是愿意继续续签《山楂树之恋》和《芳华》的出版合同,当然这次是以版权税形式购买出版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