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组合让夏红军感到奇怪,他走了过去和蔼的问道:“你们是?.”
现在是五月底,燕京的天气已经很热,今天是周末,燕山基金会的一帮人齐聚夏红军家,审稿的审稿,编辑的编辑。
是不是再买处四合院?免得后面陆陆续续买些古董家具往哪里放?
夏红军靠在凉椅上,琢磨着。
今年三月基金会公布了1990年度决算支出,共计费32105.9元,这里面主要支出是在成都举行的第一届燕山诗歌奖包括奖金、会议费、差旅费等。
但他身后三个膀大腰圆的年轻人带着墨镜,像是老头的保镖,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微微弯着腰走在老头身边,一副秘书模样。
版权收入这东西,细水长流,《平凡的世界》稿费只有三万块,但几十年后,据听说光印刷1900多万册,光卖给电视剧版权就600万!
相比自己这边经济宽裕,燕山诗歌发展基金这边得多操心。
当然这里面没有包括富婆柳慧芳捐赠的五十万港币,不过被夏红军投资到香江的信托公司用于理财增值,暂时取不出来。
按照现行的著作版权法,作者和出版方签订的版权合同有效期是三到五年。也就是说,这三到五年时间,出版权在出版方手里,无论是不出版还是再版都是出版方时候说了算,你老老实实领稿费就行。
天启公司的高东辉曾经说过等你那两本严肃文学合同到期之后干脆也拿到我公司来出版,哥绝对不亏待你。
为首的一个六十左右的老者,白衬衣短袖蓝裤子,留着平头,肤色黝黑粗糙像一个老农。
如果全部卖完,算算.又有五六十万能进账吧?
实在不行自己再捐赠些?
但合同期一过,出版权就回到作者手里,你爱和那个家出版社签订你随便。
央视啊.那可是代表官方!
你没看这次来投稿的诗篇里比去年那种粗鄙口语化,故意反崇高反传统的诗篇少多了吗?
今年又陆续接到国内私人捐助,特别是夏红军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提到燕山诗歌奖,一些诗歌爱好者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慷慨解囊,截止到昨天一共收到13250元捐赠。
去年的收入,除了夏红军捐赠5万,还还有卢伟海、尚仲敏以及远在海外的北岛等的捐赠,共计64000元。也就是说一次就掉基金会的一半收入。
当然还有别的好处,他的那本获奖作品《芳华》和《当代》杂志社签订的合同到期了!
夏红军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问道:“那请问你是?”
“你不认识我们支书?你不看报纸?没看前年的春晚?”旁边那个带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插话道,隐隐带着质问的口气。
哎呦
真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不过天下支书千千万,我好像就认识原来后沟村的老支书。
“小张,对夏作家说话客气点!”老头呵斥了一句,又笑着对夏红军说道:“我叫禹做民,津门大秋庄支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