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公认(新生代)华语乐坛领军人物(之一)
11月末,滇省
曹轩在昆市举办了一场签售会,来参加的歌迷和群众足有四五千人,这还是官方有意控制,否则会更多。
现如今随着曹轩越发人气高涨,基本上他一到街上,就能引起大规模的轰动。
所以现在曹轩做签售会之类的,都不会过多地进行宣传,并提前和官方提前交涉,以避免人太多引发意外。
连华纳和繁星负责相关事务的工作人员都自我调侃。
别人搞类似活动都是怕没人来,恨不得拿大喇叭全世界喊话,他们则是怕来的人太多,自己有时候想办法往下压热度。
曹轩也算是滇省女婿,虽然没公开,但并不影响他在滇省歌迷心中位置,流行歌手中属他最红。
但要扩散到整个歌手,滇省最红的歌手还要属山歌之王毛家超………
滇省不能没有毛家超,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英俊帅哥不去吸女粉,非逮着老头较劲,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摇滚没死!
之前就说过,像《起风了》《追光者》这种在后世大火的歌曲,各种音乐元素和编曲技术,对于2000年的乐坛来说,有许多东西都是极具新颖的。
原因就是因为摇滚圈姿态太高,嘴太臭。
现而今,曹轩身上的商人属性要比音乐人属性更重,本末倒置。
此外,《蓝莲》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贬的人还是老调重弹,认为曹轩浪费天赋,他不应该在当下流行文化下手,而是多开辟新元素,给华语乐坛趟路。
甚至夸张点说,曹轩这波一定程度上,给眼下萎靡的摇滚圈,打下了一阵强心剂。
那么他在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将拔高不止一个层次。
《朝你大胯捏一把》《天天保健身体好》《姐夫小姨子》《小寡妇串门》《白的大腿水灵灵拿啥》之类的山歌、小调、二人转。
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家还是更喜欢听——
丫就是个玩通俗的,时无英雄,才能让竖子成名,从摇滚没落的那刻起,华语乐坛就死了………
很多乐评人认为,曹轩这几首歌,扩宽了当下音乐人对未来创作的眼界,功劳甚高。
曹轩琢磨着,下一步可以专门出一张中国风/古风专辑,专辑名就叫《中国风》,彻底让这个流派出圈,也奠定他中国风开创者的身份。
何止是正能量,简直是正能量!
所以曹轩和《繁星璀璨》的封神,除了疯狂屠榜和销量火爆,还有是给华语乐坛带来的深层影响,这也是业内无数人吹爆的重要原因。
直到后来手机智能时代来临,短视频大行其道,才相对取代了这些东西。
这种说法根本不被外界所承认,某种程度上,摇滚乐迷是音乐圈最被嫌弃的,至少内地歌坛是这样。
曹轩是希望华语乐坛好,也尽可能的去“引领”,该他上他不会含糊,不该上也别想忽悠他当炮灰。
唯美清新的歌词,成熟且具有流行性兼的旋律,立意并不拘泥于眼下大部分的情歌、励志、青春等元素,而是有了更为宽广的概念,给予歌迷听众的思考空间也更多。。
而且别忘了,曹轩并不仅仅是一个歌手,他还是个演员,歌手做不到的事情,可以以演员的身份弯道超车。
一个人的销量火爆,虽然厉害,但也不至于被整个歌坛热捧。
他那张脸,也许很多人叫不出名字,但是不少都知道他演过包拯和西门庆。
这不仅仅是开创一个音乐流派的事,某种程度上算是弘扬中华文化,甚至树立一个文化现象或者价值观的存在。
滇省山歌在滇省省内的地位,差不多等同相声于津门、豫剧于豫省、秦腔于秦省、二人转于东北、民间小调于鲁皖苏部分地区………
这几乎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个新流派,那群人睁眼瞎,就非得拿他其他歌曲说事。
销量、排行榜已经是老话题了,现在人们讨论的是,曹轩这张专辑给予流行乐坛带来的开创性。
也不单单是摇滚,古典、爵士、电音以及后来说唱、民谣、古风等相对小众的圈子,都有类似的问题,
这其中的【一部分人】总是有莫名的优越感,觉得自己喜欢的是最好的,其他都是垃圾。
不过曹轩并不执拗非得全民皆知,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没必要一味追求老少通杀。
其实也有破局方法,那就是彩铃+广场舞轰炸,但是曹轩这个流行天王舍不下去这个脸。
当然,这些东西消失,自然又有新兴起的流行,比如直播整活………
所以,根本不用曹轩歌迷费劲,刚开团不久,摇滚圈子自己就疯狂对线起来,甚至许多乐队老炮都被拉下场。
自己手底下几百号人等着他吃饭,曹轩要是光顾着创新,结果不受大众认可,各种损失谁给他补。
中国风,这个词太好了。
另外,谁说他没开辟新潮流了?
去年的《不谓侠》,打下了一定的古风/中国风基础,而今年的《烟易冷》,曹轩正式拿出了中国风的概念,在乐坛引起了一定范围的轰动,广受好评。
对曹轩歌曲最大的印象是春晚,其次是大街小巷唱烂了的《一万个理由》《秋天不回来》等歌曲。
影视歌三管齐下,曹轩未必做不到全民尽知的“国宝级”艺人………
双方互相看不上,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碰上了就是撕。
面对大众流行文化,小众圈子抱团取暖,但其实并不代表他们铁板一块,相反内部矛盾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