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纳头便拜
对王政的印象愈佳之下,周尚愈发殷勤让客,恭请王政入正堂叙话。王政亦想在周瑜这位叔父面前留个好印象,忙谦逊拱手,请其先行。
一行人入得堂内,分别落座。自有美婢奉上茶水。
“为我扬州百姓,王州牧不辞劳苦,跨山涉水远道而来,吾无以为敬,唯有略备茶茗,聊表心意。”
“周公这话太客气了。”王政笑道:“政和袁公既有同盟之情,扬州、徐州,便为一家,浑如一体,江东既遭逆贼涂炭,率兵来援本属应当。”
说着,抿了一口茶,入口清润,竟是难得没有太多苦涩之味,入口余味悠长,甚至胜过之前糜芳所献茶品,不由暗叹一声,在东汉这个时代,钱真不是万能的,一些真正的好东西连糜氏这等巨富都未必能有,只掌握如周氏这样的真正世家手里。嘴上却是立刻赞道:“当真好茶,不止茶好,连水也好。”
其实他对茶没什么讲究,也就能分出个好喝、不好喝,不过有赖前世看过的古装电视剧颇多,倒也知道好茶配好水的道理,而那茶水,汤色清明,饮入口中,轻灵鲜爽,更有冰凉之感,在这盛夏时节尤为明显,固有此言。
见周尚抚须微笑,颇为自得,王政心知自家猜对了,便试探地道:“此茶入口,竟觉如饮冰雪,沁人心肺,周公,莫非用的雪水不成?”
“州牧果是识货之人。”
周尚笑道:“此水乃是年前吾从梅上收来的初雪,埋在地下,才开化不久。不多,只得了半瓮,得知王州牧今日大驾光临,思虑及家中别无长物,没什么可招待的,故取出来泡香茗,王州牧喜欢便好。”
两人一番叙话,周尚有意逢迎,王政又存心与之交好,不多时便是宾主尽欢,周尚忍不住感慨道:“吾虽居于江东一隅,却也常听一些友朋提及王州牧,皆言州牧虽是少年得志,却谦逊有礼,礼贤下士,在徐州所言所行更是尊老重教,实是难得的明主,今日一见,名下无虚!”
故此,周尚方才才会出言试探,欲试王政对周瑜的真实心意,只不过.
周尚对王政越看越是顺眼,却不知王政表面温和下的内心深处,其实从头到尾却没把他这个无名小卒太当回事。
这番说辞王政以前招揽贤才士族其实用过不少,大多数情况下别人都会顺水推舟。
王政表面上神情自若,心中却是暗自惊讶。
王政淡淡地笑道:“周公前日伸手相援,赠我奇书,又为公瑾兄的叔父,说起来也算是政的长辈,况此清谈之时,只有主宾之别,何必口称官职?”
因为在以忠孝治天下的大汉,后一个字的分量,可是绝对大过前者的!
着目瞪口呆的王政,周尚恳切地道:“吾虽德薄能鲜,却是瑜儿如今在世的唯一长辈,更添为是庐江周氏之主,若蒙不弃,愿为州牧马骨!”
什么不知者无罪?
王政莫名其妙地看向周尚,眼神充满了疑惑。
王政实在没想明白,才见了两面的周尚,为何这般看好自己?
周尚是庐江周氏的家主,他若和王政定下君臣的名分,那边代表整个庐江周氏也向着王政效忠了,作为家族的一份子,周瑜还能和王政为敌不成?
周尚不肯起来,坚持跪倒,俯首拜地,说道:“方下所问,王州牧虽避而不答,吾却自问不会猜错,自古成大事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也!”
看着王政负手悠哉地在堂内欣赏一些字画陈设,周尚的内心却是愈发焦急,正是心急如焚之际,突然脑中灵光一闪,陡然想到一个法子。
关键是王政还能替瑜儿延寿,且这般急迫的前来拜访,若不心诚,若不重视,何至于此?
周尚却故作不知,只是续道:“吾虽与州牧只见过两面,却对州牧的风度气魄颇为心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听到这话,王政神色一正,道:“周公直言便是。”
说到这里,周尚目光灼灼地看向王政:“如今添为合肥县丞,亦是袁公路之臣也,州牧日理万机、政务繁重,昨日才刚经过一场厮杀,返回合肥时更是身受战怆,尚未复原便在今日入此陋巷,登门拜访,似乎太也重视瑜儿了,却是为何?”
只见他摆手笑道:“州牧身份尊贵,吾寒微之身岂可直呼其名,其他人倒是无妨,所谓不知者无罪也,吾却是不敢这般无礼了,以免嘿。”
“只是瑜儿乃是重情重义之人,更和孙策自少相识,恐怕一时间无法应天顺势。”
“吾三岁识字,五岁开蒙,至今读书千卷,行路万里,自问见识不算浅薄,纵观古今,却也罕见少年显贵如王州牧者。”
王政微微一笑道:“方才周公说与政见上两面颇合眼缘,这不就是先贤所说的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却不料周尚的反应却出乎王政的意外。
徐州王政,不到一年的时候,平定徐州全境、掩有泰山北海,年未弱冠,名声鹊起。既知兵善战,亦能施仁政
瑜儿欲仕明主,我庐江周氏欲择真龙,这不就是现成的一位天赐之主么?
周尚沉声道:“不过毕竟年纪尚轻,亦未建功立业,目前却只在庐江乃至江东之地略有薄名,可谓有奇才之实,却未得天下之望。”
迎着王政扭头望来的眼神,周尚也顾不得什么名士风仪了,突然郑重其事地道:“圣贤云,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今年近半百,方觉微言大义。”
“王州牧!”
什么情况?
王政大觉诧异,慌忙要去扶他,口中忙道:“周公怎么忽然行此大礼?”
“今日拜访贵府,本来出自至诚,没有奢求过其它,政固然视公瑾为友.”
他年少时便不慕功名,不好酒色,只热衷黄老之术,认识左慈后被其赠与三卷道书之后一番废寝忘食的学习,自觉望气术修习有成,更极为相信道术的力量!
当望气术告诉他王政乃帝王命格时,周尚便深信不疑,此时虽不说将王政视为真龙天子,但其身上的优点已被周尚无限放大,缺点却是直接忽略不计。
“今海内汹汹,英雄四起,汉失其鹿,天下共逐。王州牧勉之!”
而王政的缺点呢?
其实自始至终也无非就是一个身份的问题罢了,在方今纷争的天下,即使是那些经学传世,自诩累世名门的世家豪族眼里,其实也未必真的重视这一点瑕疵。
王政实在没想到周尚这般不矜持,要知作为一个黄巾贼寇,从来都是他去拉拢贤士,要么千方百计讨好,要么简单粗暴威逼,什么虎躯一震纳头就拜只是梦里才会出现的好事,却没有想到在异国境内的合肥竟会碰到周尚这样主动的世家中人。
当然,直到目前为止,王政只是缺点不大,但优点也还远远不够让那些世家重注压上,甚至赌上家族前途的地步。
甚至认真说起来,若不是周尚表现出的医术尚可,又是周瑜的叔父,既然三国演义查无此人,那就不是“没太当回事了”,而是全然不放在眼里了。
“政与公瑾兄相识虽短,却是一见如故,互为友朋,登门拜访有何出奇?”
“江东少年英杰何其多也,远的不说,公瑾兄俊彦出众,实乃政生平所见,周公如此过誉,实不敢当。”
因为他们都觉得如果仅仅拥有一块徐州,无论这个徐州牧是何人,都会有朝不保夕的危险!
若非王政得到徐州后两次大举进兵,西进泰山、北克北海,俱都圆满完成了战略目标,开疆扩土不说,更将徐州缺乏纵深的窘境稍作缓解,便是施以雷霆手段,徐州世家估计大抵还是不会从的。
只不过经过前几次对于祢衡、郭嘉乃至黄忠等人的招揽之后,王政如今也算有些经验了,只觉得招贤纳士某种程度上便和泡妞一样,坦白心意就像是告白一般,必然是在“你知我的图谋不轨,我明你的故作矜持”这等互通心意之后才能发起的胜利号角。
王政这般回应,周尚是全然不信的,他之前说的不过是客套话罢了,他也相信,王政也知道那是客套话。
说着,袍袖一拂,直接便拜倒在地。
“但也不瞒周公,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政亦八尺丈夫,岂无逐鹿中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