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司马懿
曲阿的俘虏抵达寿春的当日下午,便有一队商旅乘马出城,出得城后,夤夜奔驰,直向北面而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豫州的许都。
许都,原名许县,自西周开始便作为封国存在,公元前481年,楚惠王封姜结于许国君主,传五世,在战国初期并入楚国。
秦汉时期设许县,属颍川郡,至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许县便作为了帝都的东南门户,聚集了大批世族。
世族们凭借自身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大庄园经济,拥有自己的武装,同时兴办教育、大兴儒学,经过百年的财富积累和文化积淀,颍川郡成为了大汉首屈一指的繁荣郡县,经济发达、人才辈出。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奉迎天子后迁都许县可以说是当时地盘(兖州+小半豫州)里的最优解。
其一,避开袁绍。
在吕布联合陈宫等人攻袭兖州时,曹操危难之际,袁绍已经表露出想要兼并的意图,所以与冀州直接交壤的兖州肯定是无法考虑的,距离太近,强邻在侧,没有安全感。
其二,为求发展。
“不是。”
因怕在路上丢失,军报被那都伯贴身所藏,当即站起身子,取出来双手呈上,曹操接住,专注地看了起来。
许县不仅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产粮区,受战火波及较少,另外还位于颍水东岸,而颍河南下汇入淮河,有了颍水这条运输线,许县就很容易得到周边物资的供应,后面曹操采用枣祗和韩浩的建议,在许昌附近试行屯田之计、通过军户屯田得到了大量粮食,解决了供给问题。
同时对于王政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在寿春城内广布暗探,搜寻情报,生怕猝不及防,被对方来个突袭,直接偷家。
说是在笑,嘴却没有咧开,唇薄的像一条缝,好似有人用剃刀在他脸上轻轻划出来般,令这笑容中并无多少笑意,反而显得冷冽。
一统徐州,兵强马壮的王政若是大举西进,直捣黄龙,甚至比袁绍还要轻松,毕竟袁绍若要南下,起码还要先攻克陈留这一道北面的门户。
便是它的东面乃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若是有敌从东面来犯,一旦跨过几个县邑,便可直捣黄龙。
那都伯闻言一惊,心中想到:“去年回许县时,似乎听人说过,将军有意从军中挑选英武骁锐,都伯将官,组建成一支精锐强军,以为来日可以抗衡袁绍的大戟士,和王政的天诛营,莫不便就是这虎豹骑吗?”
而从寿春出城的这队“商旅”,便是去给曹操报讯的最新一路使者。
被他视线掠过,几个信使人人心中一凛,只觉对方的眼神锐利如鹰隼般,纷纷慌忙起身,“小人等即是。”
这青年人自然便是未来的晋高祖司马懿了,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本会在四年之后的建安六年,才会被正任司空的曹操听说名声,主动派人征辟,因见献帝已为傀儡,曹操汉贼之名遐迩,司马懿不想屈节,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而拒绝出仕,随后直到建安十三年,才被已为丞相的曹操使用强制手段征召为文学掾。
信使中有一人出来,道:“小人乃李校尉帐下都伯,是此次送信的主事。”
原本的历史也的确如此,徐州数度易主,始终未曾给许县造成过半点实质的威胁。
但这些人坐在那里,却都没有半点伤残的消沉,相反,却都是一副大咧咧、意气风发,十分骄傲的模样。
这些人身形高大,望之便是勇武之士,不仅如此,他们立在夜中,各个立身形笔直,一动不动,更是面无表情,毫无声息,打眼一扫,便觉黑压压一片,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那且随我来,将军要见你。”
想到这里,他不由偷偷瞥了那年轻文士一眼,心中暗忖:“若真是以百人将组建成的强军,当会成为将军的精锐之师,按道理必由亲信来率领才是,这位公子莫不是也是姓曹?是将军的子侄一辈?”
那都伯见他们的穿戴,皆是下人装扮,心中想道:“早就听说,将军府中的下人们,十有五六都是从军中来的。凡有卓越战功的伤残士卒,若是愿意都可以来将军府中,军中私下里认为这是‘荣养’,这些人想来便是‘荣养’之卒了。”
其三,地理条件优越。
年轻人虽是文士打扮,动作却很利落,也不用侍卫帮忙,翻身上马,转过头看了一眼诸人,淡淡地说道:“走罢。”
且许县自身三面环山,可利用嵩山、伏牛山、大别山的地势有效阻挡住来自马腾、刘表、袁术三面的攻击。
面对这人时,那年轻人不再保持冷脸,当即展开笑容,“岂敢让将军久等?”
“是。”
“将军还在书房么?”
曹操信任同族,明眼人皆看得出来,便是普通士卒也知,所谓的亲信,便是只有“亲族”才能“信任”。
都伯不解其意,思忖想道:“大将军文武双全,可称儒将,这‘止戈’料来该是有些意味的,也许是出自什么典故?”
可如今一切都不同了.
因为徐州落入了王政的手里!
年轻人点点头,不再多说,下了马把缰绳交给一个奴仆,旋即对那都伯摆了摆手,示意跟上,踱步入内。
虽已夜深,府邸依然灯火辉煌,将内外照的分明,那都伯便瞧见进门的地方,两边摆了长长的胡椅,分别各坐有数十条的壮汉。
“虎豹骑?”
都伯忙收拾思绪,打点精神,毕恭毕敬地随着那年轻人走入院中。
这一点曹操和麾下的谋臣们并非没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