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国际为省市相关对口厅局、挣了那么多面子。下面基层的配套单位,尤其是国资企业里,那些不配合的害群之马,肯定会被聚光灯照一下。这也算是下面逐层自查、对上面表态。
顾辙眼神一亮,这倒是指出了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
一个改制企业中高层干部,还是从99年开始、到03年的五年内,能拿出两百来万,哪来的?99年的时候,国内有钱人可还不多呢。
外包装商标该贴就贴,别给海昌找到把柄。但如果你成本便宜到包装白送、别人以零售价从你这进货,依然比其他同等质量批发价还便宜,照样有人会来的。”
等午宴散去之后,再让陆幽幽私下去处理手续的事儿。
在绝对的成本屠夫面前,一切里胡哨都是纸老虎。
陆谨明左手一摊:“这有什么难的,他又不是什么藏得很深的家伙。光凭一点,他儿子去阴国四年本科、半年多硕士,五年不到全部销两百多万。只要把这笔大头开支查清楚,他就已经是巨额来源不明了。”
零售价卖得比别人批发价还便宜!
这本来就是双方精密算计、权衡妥协、确保安全互信的最平衡结果,稍微往任何一个方向偏斜一点点, 都可能导致合作基础不稳。
这种禀赋,本来就更适合初创公司,而非成熟大企业。估计她在陆叔手下这些年,也是不得不东拼西凑做事吧,早年的电子商务确实不好做,环境很不成熟。”
陆谨明也不隐瞒:“那陈涛,还在继续读书吧,他不是还要三个月才毕业么,读都读了,学费也交了,就算他爹进去了,他也得继续读啊。
具体细节,顾辙就不想多问了,那不是他接触的世界,他也不感兴趣。
至于具体经营,关他什么事?这本来就是一个鲶鱼效应搅混水的公司。
或许是因为双方之间的共同话题不多,陆谨明没说几句,就回到了熔喷布的生意日常上,又自然而然提起了一个相关事件:
“对了,小顾,你月初搞的那一票,动静是真的大。现在我们公司里,被市里相关领导反复开会、考察、研讨,都耗费了我不少精力。”
顾辙仔细一想,他的技术直接能把300度以下离心式软镜生产成本砍七成,这一点还真能做到!
陆幽幽把她小姨拉到一边,私下说些条件。
“这么看来,小姨的思路还是很通透的,而且知道如何在给定条件下尽量做好,不是那种一味追求外部配合的人。
海昌也不傻,不可能给了我800万之后、他们自己转头就培养起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对吧?所以排他协议里写得非常明白,我只可以自营,用我的公司、我的品牌。
但似乎又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这一步确认走不通之后, 那就想想看‘用2c的姿态, 做2b的生意。打2c的旗子,走2b的路子’, 价格打折打狠一点, 偷偷宣传让同行注意到, 再来进货。
顾辙善意地赔笑:“这么说来,倒是反而害您更辛苦了。”
上面没有董事长的总经理,是不需要被聘的。让她直接出点钱,占个2%管理层持股,然后自己聘自己就行了。
顾辙立刻诚恳地说:“是我灯下黑了,确实直接上阿狸巴巴的企业电商平台, 比上淘宝更好操作。但这事儿我真不能干——之前我这800万本钱,就是靠租给海昌四年的排他授权才得到的。
顾辙闲来无事,就陪着陆谨明和朱盈盈闲聊,也没什么主题。
陆谨明嘴角一抽,心说这小子还真是记仇,还关注情敌的下场呢。
如果真能做到,那你完全不用担心,直接让全国的小牌隐形眼镜品牌, 到你这儿来进货不就行了?价格打到骨折, 让利给他们,你跑量啊。真要是所有线下小牌都来做你的二道贩子, 哪怕每片赚几块钱, 你都能赚翻。”
不过,双方毕竟差着辈分,“聘用”这种话当众谈面子上也不合适。所以顾辙只是夸了几句,又敬了杯酒,大家知道意思就好。
顾辙当初能爽快拿到800万,签的不是普通授权, 也不是独占转让, 偏偏是折衷的“排他授权”。
海昌赌的就是顾辙自有品牌自有渠道自有工厂做不大,
而顾辙则赌自己能在撕开的这么一丁点小口子里, 就把生意做大到“从此让所有拿我技术授权的人, 都不敢再省钱怕绕、不一次性付20年”。
一番盘算后, 朱怡婷以一种顾问的姿态分析道:“既然如此, 法务细节我也不了解。如果真的是受限于法务、不能明着做贴牌的事儿, 那就只能两手准备了。
估计是不会回来了吧。但是我听说,他转移到外国的钱,应该撑不了几年。上面对陈精诚动手的时候,比较干净,相当一部分查到的财产及时冻结了,陈精诚应该没料到自己突然出事。”
顾辙也没办法,就当是暂时便宜陈涛吧。将来钱完了,这些汉奸就会知道阴国人是否是真心庇护他们的了。
——
ps:又是三更万字……虽然成绩不好,但还是日万了两天,算是意思一下当初上架前说的话。按照当时约定其实不用日万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