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当日说法的威力
接受专访的过程,跟顾辙预想的不太一样。
主要是顾辙重生之前那个世界,原《今日说法》主持人小萨,已经解除封印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敢说的逗比。
以至于顾辙脑海里一度把《今日说法》这样的严肃节目,跟央视另一个访谈节目《开讲啦》搞混——后面那个节目,马老板和度娘家的李老板都上过,氛围比较轻松。
《今日说法》的主持人,只是面对镜头和提词器念稿子而已,根本不用出外勤,也不会跟被访人直接交谈。
被访人看到的只有记者杵过来的一个话筒,连交流互动都很少,就是单方面侃侃而谈,有啥说啥。
好在来之前,顾辙已经跟马老板谈妥了利益分赃,所以他也知道该怎么说。就按照预期计划,
把“为什么品牌反向假冒这类侵权行为,会在如今这个时间点突然爆发,科技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分别对这起到了什么作用”,按顾辙自己夹带的私货,全面阐述了一遍。
由于没有现场综艺的观众,也没有直接脱口秀交流。最后哪些段落能被放出来,就要看后期制作的剪辑了,顾辙也没法干预。
整个采访的过程,实在让他兴致颇低, 只想等最后看成片的装逼效果。
哪怕之前已经通知大家要看电视,看完后依然怕他们看不懂潜台词,要一句一句给他们扫盲科普。简直比后世那些影视剪辑营销号、解读大明官场剧人情戏潜规则还仔细。
但谁让依视路的人也不知道央视访谈的制作节奏呢, 顾辙非要这么说,他们不信也得信, 这样面子上双方也都好看一点。
至于学校会不会折腾同学们、让大家明明还在暑假期间, 却逼着大伙儿抽出时间看这期节目、并且写观后感, 就不是顾辙能知道的了。
知道的人越多,抢的人越多!
亲友同学当然是真心为他高兴的,父母少不了把家里亲戚的电话再重新反复打几遍。
张帆这番话也不算为顾辙吹嘘,但他说的确实是事实。
张帆的说辞,跟他当初旁听庭审时,跟马老板说的那些分析差不多,只不过经过了更严谨的修饰。去掉了一些商业上的算计,显得愈发四平八稳。
最后,才轮到全案中形象最光伟正的顾辙,在最后五分钟里集中出镜,
总结了一下案情,描绘了一番“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国内拥有核心降成本科技的实业公司的品牌和专利、为我国实业界的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中午12点38分刚过, 全国数百上千万户的家庭,都坐在电视机前, 或刻意, 或随便开着电视机制造点噪音, 不约而同放到了《今日说法》。
几个月前, 顾辙在接受省里的科技频道采访时,因为没有通知家人亲友,被母亲数落过一次。
两天的密集采访结束后, 紧接着便是一周的忙碌工作、继续整理可以跟依视路交易的专利技术。
但依视路等即将买顾辙技术的客户,自然是忧心忡忡,
简短的旁白介绍后, 首先切入了对主审法官的采访,刘庭长和潘筱婷先后精神饱满地出镜, 很是出风头,
仔仔细细介绍了官司的来龙去脉、国家司法体系如何保证了国内科技企业的相关知识产权、为建设自主品牌自主核心科技保驾护航……
徐长坤也不知是拿了马老板多少钱,居然肯在电视上公然“披露自己铤而走险的心路历程”,证实了
唯恐顾辙的后续技术被进一步高估,引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竞争购买授权,把价格炒到愈发逆天高,把下游客户的套利空间进一步挤压。
于是,下一个出镜的,就轮到了北大法学院知识产权系的张帆张主任——当然,他的身份并没有被语音介绍,只是在露脸的时候,给他打上了头衔字幕。
当这个结论被顾辙身边那些利益相关的观众解读清楚之后,自然是几家狂喜,几家担忧。
“确实是顾辙的低度软镜卖得太便宜了,世所仅见,中外此前皆无。偏偏还只在电商平台上放货、没有快速铺设经销商。让眼红其中利润差价的他,没忍住铤而走险了”。
“怎么还在废话, 顾辙怎么还没出场?”亲友同学们显然是怀着这样的心态, 迎来了节目的片头。
依视路方面,期间也再次对顾辙提出了谈判要约,但都被顾辙以过于繁忙、需要接受采访为由,继续搪塞拖延, 进一步吊依视路的胃口。
所以这次他也学乖了,上《今日说法》之前,就把自己要出镜的时间详细跟家人说了,还跟学校里学工处的领导备了案。
毕竟哪怕是对一个北大副主任而言,上今日说法的机会也是挺值得珍惜的, 一定要尽量多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