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仅仅半小时后,正要下班的郑教授,又接到一个同事的电话,是物科院教授谭国荣打过来的,跟郑教授聊起刚才帮忙拉博士去顾辙那应聘的事儿。
酒过三巡、硬菜也都上了,尝过几口之后,顾辙才推心置腹跟谭教授等人曲线阐述他的选人标准。
但谭教授自忖,他也充其量只能在面试时筛选出“好之者”和“知之者”。至于什么是“乐之者”,他也没非常严密的想过,只觉得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顾辙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谭国荣教授和另一名化科院的教授,他也非常客气,酒桌上都是他敬酒、教授们随意。
面对顾辙的筛选结果,还是有一两个人第一时间私下找了他们的导师,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或者是对招聘原则不公的质疑。
对顾辙来说,找个学术上有水平、只是情商低的实验室负责人,也算是赚到了。反正顾辙有把握亲自掌控好学术方向,人尽其用。
……
我不是质疑,我也理解企业的独到诉求。但作为导师,还是希望了解内幕。如果确实有道理,我可以不跟学生说。”
我学到电磁力和引力,跟李怡然费哲轩也差不多时间,都是初中刚有物理课的时候。但是我一直到高二,才勉强知道‘弱力’的概念——我没有超前学习,毕竟之前你不接触β衰变、不接触放射性,就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弱力。
顾辙也不敢托大,不至于在教授们面前摆谱,他只是很诚恳地说:
这两类都是自驱力和好奇心不足,最后肯定成不了科学家的,无非是个科举禄蠹而已。
虽然用人是企业很私人的事情,但你要是下次还想从谭国荣教授他们那儿拉人的话,最好还是跟教授们私下解释一下——当然,以后你要是不从他们那招人了,也无所谓。”
但是我可以看出来,孙剑涛不是真爱物理,至少他爱的程度、以及内生自发自驱的好奇心程度,不如李怡然和费哲轩。
郑教授表示理解,然后又撮合约了一下,当晚就在校外一家会所约了个四人的饭局,把今天为顾辙介绍博士生的教授都拉上。
顾辙考察了一下之后,意外发现沈明博学术挺不错,至少比魏一平强,只是情商低。
顾辙选人时的考量因素,跟性别完全无关,他也不至于变态到对比自己老八九岁的老女人有兴趣。
因为我意识到,既然有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质子能吸住电子不逃逸。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能存在原子核里有多个质子的原子呢?质子和质子不是应该电磁力相斥把原子核炸散了么?
当时我真心很恐惧,就像担心宇宙会毁灭、宇宙为什么一开始能活下来,一下课就去找化学老师答疑。偏偏我初中的化学老师估计大学物理没学好,那时候条件差,后来又找到物理老师答疑。
主动离开的陈凡,就到郑教授那儿稍稍吐槽了两句,暗示顾辙武断专行、学术上怕是不能容人。
大家都加班得比较晚,都快国庆了还在为顾辙的事儿忙活,顾辙当然也要好好表示,点菜的时候尽量往礼数周全上靠。
谭教授听顾辙娓娓道来,也意识到顾辙讲这个故事用意不简单,他似乎有点揣摩到了,但不敢确定,便试探着追问:“那你最后为什么把孙剑涛刷了?”
郑教授对陈凡的学术科研能力还是欣赏的,但他也知道顾辙的科研能力,绝对更在陈凡之上。两个心高气傲都要自己说了算的人,无法好好合作,倒也正常。
“怎么判断好之者和乐之者的境界,我也不敢乱说,我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我这人比较文理全才,既能搞科研、发文章拿专利。也精通法律布局,让我的科研成果利益最大化,还上过《今日说法》。
难道顾辙还有这个识人的本事,能看出李怡然是“乐之者”不成?
谭教授的情绪一下子变得颇为热切,连带着旁边的郑教授和另一位教授,也提起了兴趣。作为大教授,他们也希望以后带研究生时,尽量甄别出真心搞科研的好苗子,要是能学一招,一直能受用下去。
沈明博之前找过一次工作,被用人单位忽悠、误信了关于待遇的虚假承诺。最后发现很多承诺都兑现不了,一怒之下就重新继续找,丢了应届生身份。
但是,我对法律的学习热情,与我对物理化学的学习热情,肯定是不一样的。说白了,我之所以理科那么强,最后还痛定思痛去学法,
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擅长吹牛、不擅长布局争取利益,那么我在物理化学上的努力,就不能被世人所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嘛。
毕竟一共有三个教授,也不好厚此薄彼、忽视了脾气好的,否则以后在圈子里还怎么混。
我当时分别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物理学上,有哪四种基本力,他们当年读书时,分别是几年级才知道这四种基本力、从哪儿学到的。”
强力弱力,是分别高二和大一才知道。另一个被我选中的费哲轩,跟她答案大同小异,具体我就不多说了。
郑教授也是无奈,表示让谭教授稍安勿躁,他问一下顾辙。
所以他只是安抚了陈凡几句,把这事儿压下了,不跟顾辙提起。
孙剑涛对物理确实是‘好’,但我看得出来,他好物理是因为学了物理能让他收获老师、同学、家长的羡慕、表扬,是能名利双收功成名就,我不是说这不对,但肯定不如最初人菜瘾大的人境界高。
谭教授显然也是老江湖了,他知道很多企业的用人原则涉及到商业机密,不希望对社会公开,免得以后来应聘的人针对性准备,那样就无法搞突击检查看穿人的本性了。
至于从零到一的完全开创性的工作,我不好判断他和李怡然、费哲轩的优劣。所以,当时我只能从个人动机禀赋上面来区分。
唯独那个落选的孙剑涛,他倒是学习得很超前,据说高一准备物理奥赛的时候,就已经把引电强弱四大基本力的概念学扎实了,而且他居然是先知道弱力,后知道的强力。
但是,我对强力的了解,比弱力早了两三年。那时我刚上初三,上第一节化学课时,老师告诉我: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和质子之间依靠的是电磁力的异性相吸,来确保电子围绕原子核转,被束缚,不至于逸散’。
探索未知是很寂寞的,你都没有一个路标在前面领跑,想摸鹰过河前面都没鹰可摸。所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我听完这一个知识点后,自己琢磨了一下,就大吃一惊,差点儿担心‘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崩溃’——
我这次要招的不是工程技术人员,不是追赶、模仿、逆向国际先进水平,我要招的是未来的科学家,是从零到一的创新、是探索人类未知。到了这一步,需要的能力禀赋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乐之者’会变得无比重要,
第二类就是流露出“我其实不是真喜欢这个方向,我只是为了镀金、将来找工作”。
至于电磁力,她一开始的认知只停留在电学范畴上,后来深入学习,才知道除了引力之外的一切宏观力,基本上都是电磁力的作用。那是高中时候的事儿了。
但如果公司或者朝廷大了,大老板忙不过来,不得不间接选才,就不能授权给hr或者“中正官”去选道德,那样会给巨量的舞弊空间。只会招来二十四孝那样的虚伪诈骗犯。数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超大规模下,科举比察举和中正公平多了。
当顾辙将来做成了大公司,他也会面临无法再选出真正‘乐之者’,而只能重新依靠职业猎头和hr按“法制”招人,低效但公平。
顾辙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别让自己的事业变成大公司,那虽然利于赚钱,却不利于为人类探索未知。
可不能让“成为世界首富”这种拉胯卑贱的小目标,而损害了他经天纬地的科研伟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