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要这么说,这事儿可僵住了。”
长大成人的六七个吧,可是加在一块儿也比不上华阳大长公主受宠。
那东西早年间一直是先帝替华阳大长公主收着的,直到大长公主出降,先帝才把遗诏交给了她,又给她破例加食邑。
从小到大,盛京高门,年纪相仿的孩子里,就没有姜元曜处不来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姜元曜关系不好的。
那会儿多少人议论纷纷,说肃宗皇帝可能是怕这个掌珠受气,来日无人看护照拂,留下的遗诏都未必是保命用的,说不定上可挟天子,下可令诸侯,是一道很了不得的旨意,否则先帝嫁妹而已,也不至于给她破例加食邑,那种隆恩浩荡的。
可就目下情况看来——
杜贵妃跟肃宗皇帝是青梅竹马长起来的,感情好,也是差了那么一步,就能做肃宗发妻的人。
南苑都护府初设,一切都不安稳,南苑百姓接不接受,南苑王会不会心存怨怼,从而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再弄出摩擦来,这都是未知的。
老太师过身之前,临终遗言,不许华阳大长公主再插手沈从真的教养事。
至于沈家上下,就更拿她没奈何了。
所以当年肃宗驾崩,特意给年纪尚小的华阳大长公主留了一样东西——一封遗诏。
那位殿下这些年干过的那些事,盛京高门有目共睹。
具体写了什么他们更是不得而知。
赵禹抬手捏了一把眉心,从他眉宇之间也能看出头疼忧虑,显然为此事而焦心。
二则是华阳大长公主的生母,肃宗皇帝的杜贵妃——这位娘娘出身京兆杜氏,那些年杜家还算是有头有脸,无论朝堂还是御前都很能说得上话。
要不然这个孩子非得给养废掉。
见了面笑呵呵的,都能聊上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未必说得上,明面儿上却都很过得去。
辈分高资历老,仗着没有人跟她计较,胡搅蛮缠的,越发连体面尊贵都不顾了。
虽说长辈们都是望子成龙,期盼着孩子有出息有前程,但王爷觉得,大长公主是那样的人不?”
赵禹不吭声了。
华阳大长公主和沈宝芝母女两个,确实是少见。
肃宗皇帝后宫人多,子嗣便也多。
大家都是一样的人,谁家出身也没有不如谁。
四五岁之前其实性情不太好,动辄发脾气摔东西,连家中御赐之物他也砸坏过。
而且据他们所知道的,华阳大长公主手里有一样东西。
赵禹挑眉看他。
毕竟以沈从真的出身来说,至多再有一年半载,大家都长大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他总要入朝领职,又不缺这个主事。
将来大家同朝为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姜元曜也都说得上话。
他生来就该是支应门庭的宗子。
这是赵禹在很早以前就给过姜元曜的评价。
“你不用跟他说我的意思是想叫他去南苑,只问他自己是怎么想,反正这事儿吏部和兵部还没有拟定章程,派到南苑去的人选也不急着定下来,总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他也可以慢慢想,咱们也能慢慢考虑,若有比他还合适的人选,也不去触皇姑奶的霉头,不找这个麻烦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