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不二人选(二更)
事实证明,论及对晋和帝心思揣摩,或者说了解程度,比起顾怀章,姜护确实要更胜一筹。
赵禹坐在晋和帝右手边儿,父子两个中间横着一张黑漆描金忍冬纹的四方小案。
案上置了只青玉博山炉,炉中此刻并未焚香。
倒是福宁内殿的果香味儿更重,透着那么一股子清甜,沁人心脾。
李福奉茶上来,还有一碟子糕,芋泥的马蹄糕,这口味也独特,偏是赵禹幼时最爱吃的。
晋和帝记得赵行还小的时候,赵禹甚至逼着赵行吃这个。
主要是两个孩子年纪也就差了三岁。
赵行不大懂事的年纪,赵禹懂的也未必很多。
他不是强逼弟弟吃不爱吃的东西,而是他自己觉得芋泥马蹄糕是顶好吃的糕,是他的最爱,所以把他认为的最好的,拿来分享给弟弟。
皇嫡长的伴读,未来储君的左膀右臂,到南苑镇守几年,先帮着他在外头建功立业,三五年时间,回京来,正好上手料理朝堂政务,顺理成章做他的臂膀。
晋和帝挑眉看他:“换口味了?”
当年调姜护往幽州驻守,他其实动过心思,叫沈从真跟着一起去,历练上两三年,年纪到了,跟着回京,入朝领旨,兵部正缺人呢,他是文武双全的孩子,不是非要走文官清流的那条路。
袁道熙也行。
南苑是姜护带兵收服的,虽说是有仇恨夹杂吧,但也另有一种震慑力在。
比沈从真还要合适呢。
儿臣是不想让子明离京的。
经年累月,岁月更迭,谁是一成不变的呢?
他到底也不是少时的赵禹,而是大邺的肃王了。
尤其是姜元曜。
赵禹不愿意让袁道熙或是姜元曜中的任何一个去冒那个险。
“那若依你所言,既是朝政,合该朕圣心独裁,你偏又耍手段,用这些小心思,岂不是目无君父了?”
晋和帝掀了眼皮扫赵禹:“难道他二人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赵禹如何不知道这些呢?
你不就是想告诉朕,你有人选,事情敲定之前,多考虑考虑你的心意,不要把袁道熙或是姜元曜放出去吗?”
赵禹并无意继续这个话题。
想起两个孩子从前的很多事,晋和帝面色总会格外柔和。
但听他这么说,又让气笑了:“那你的意思,朕还得夸你两句了?”
晋和帝不轻不重点着小案边缘处,见赵禹沉默不语,才啧地咂了一声:“大郎,咱们父子之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要用上这些小手段,而不能开诚布公的来说了?”
赵禹抿唇:“这是朝政,并非儿臣私事。”
后来才知道,赵行不喜欢吃。
晋和帝是没考虑过沈从真的。
赵禹说没有,眉心几不可见动了下,才捏了一块儿,吃了小半口而已,就放到了一边儿去:“今儿起得早,打了两套拳时辰都还早,叫后厨上准备了朝食,吃过才来上的朝,这会儿不饿,就没什么胃口。”
当然是。
这对沈从真而言固然不公平。
但那也只是从前。
可真换成沈从真,对赵奕也没有什么威胁,又有大长公主摆在前头,赵奕未必对他下什么黑手。
他反手摸了摸鼻尖儿,生硬的扭转了话题:“父皇心里最中意的人选,的确是他二人其中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