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
既然大家都是纸上谈兵,都没有实战经验,相比起来,他们在朝为官年资虽久,可就心性而言,还真不如姜元瞻。
若是此刻姜护仍旧驻守幽州,突厥诸部心里有所忌惮, 也未必就敢趁机起兵, 进犯大邺。
一旁赵禹剑眉一拧,侧目望去,把顾怀章欲言又止的模样尽收眼底之后,眼神转投向晋和帝。
赵禹讪讪的收了声。
坏就坏在姜护回京了。
晋和帝眯了眯眼:“顾卿,枢密使府掌大邺军务,或是你与朕说说,何人领兵挂帅最合适?”
赵禹是想领旨去平叛的。
“可见南苑王早生异心,或是根本就一直在等待时机,只要突厥一起兵,南苑就会立马响应,所以朝廷现在设立都护府,南苑王索性直接反了!”
晋和帝皱着眉横去一眼:“你从未在军中历练,虽是少年勇武,昔年沛国公也赞过你有将帅之才,可做三军统帅,领兵打仗,你真的成吗?
南苑之乱,要尽快解决,否则于朝廷安定无益。”
但韦尚书所说有道理。
“臣以为若要派沛国公回辽东镇守,防突厥趁机起兵,南苑平叛之事,不如交给小姜大人。”
一旁韦存道眼皮跳了两下,眼角余光偷偷地瞟了顾怀章不知道多少回。
儿臣不是说秦将军不足以稳定辽东局势,而是当下这个局面,要求稳,最好的办法,还是叫沛国公再辛苦一趟。”
他这话有些过了。
晋和帝挑眉看他:“你也觉得姜家二郎合适?”
顾怀章当下冷了脸:“元瞻尚且年幼,如何当此重任?他虽在幽州军中历练一年,但那都是小打小闹,最厉害的时候,也不过是退五十敌寇,怎能与南苑叛乱相提并论?”
韦存道既然开了口,心里的顾虑反而都丢了出去。
这才导致朝中武将青黄不接。
无非是这些年朝中安定,四境无战火纷纭,太平日子过久了,朝中渐次形成武不思战的局面。
果然他话音才落,晋和帝面色越发铁青一片。
突厥一向虎视眈眈,沛国公镇守辽东之时便屡次骚扰边境,如今南苑起兵,沛国公回京交旨,若是短时间内不能平南苑之乱,恐怕突厥起兵响应,届时腹背受敌,情况才要坏起来。
那当然辛苦了。
即便是在幽州驻守过的将领,自幽州回京述职后,过的也是得过且过的日子。
臣请官家三思。”
偏偏姜护月前刚刚回京交职,朝廷新派了秦如乐往辽东镇守。
纸上谈兵,历来是兵家大忌。
有能力的人还是有的。
他心下了然, 便叫父皇:“或是辛苦沛国公, 叫他快马加鞭赶回幽州,暂代幽州大都督之职,镇守辽东,以防突厥异动。
晋和帝沉沉的嗯了一声,也并不算是明确表态。
赵禹说是:“顾大人的忧虑虽也有道理,小姜大人的确年轻,但要说他都无法令三军将士信服,朝中诸将,只怕也没那个本事和能耐。
不满十七又如何?昔年国公爷跟随老国公皮甲上阵,沙场浴血之时,不也就是小姜大人如今这个年纪吗?
小姜大人是家学渊源,单是沛国公府的名头拿出来,生来便会令人信服三分。
南苑当年败在国公爷手上,如今降而复叛,国公爷既要回辽东镇守,不便出征,儿臣以为,小姜大人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