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都是指望着国公府养活呢,现在没了指望,日子也过的清贫凄苦。
再后来又说那兵卒乃是十四年前定远大将军徐怀先的后人。
晋和帝忽而无话可说。
“姜家和二郎联手,也进展困难?”
眼力见就那么点儿,所见所想都不过自家门前一亩三分地。
晋和帝深吸口气:“你什么时候派人去曲阳调查的?”
郑家找上门去,他家那些不争气的子侄还不知道有多少削尖了脑袋要冲上去替郑家办事呢。
赵禹的后话都还没有说完,晋和帝一抬手。
赵禹抿唇收了声,他知道后话已经不必说了。
有些甚至都是晋和帝默许的。
这才意识到事情真的不对,没有办法,只能来告诉儿臣,叫儿臣派人到曲阳去查。”
反正对于他们那样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正义,也不会有什么家国天下。
是郑家。
龙袍袖口宽大些,微微晃动着,然后带得一阵风动。
人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自从成国公府出事被夺爵赶出京城之后,韩家那些人都彻底没了指望了。
彼时姜二郎打听到一些事,得知曲阳守军刘全辛是当初的成国公举荐上来的人,韩家于他有知遇之恩。
所以在御前他也没什么好隐瞒。
“儿臣也是听了那些话,觉得这事儿太离谱,所以派了人到曲阳去调查,大约只用了七天时间,就把这些查清楚了拿回京中来。”
赵禹垂眸,定下心神来,声色也是发闷的:“证据摆在这里,是儿臣调查多日所得,父皇其实心里已经很明白,您一直问儿臣,想让儿臣说什么呢?”
“韩家又是怎么回事?”
他们也是幼承庭训之人,郑家族学中也请了名家大儒去指点教导。
除了皇叔那一茬儿。
反正事情调查清楚了,赵禹得了铁证,要拿到御前来回话,那先前的事情就一概都瞒不得了。
晋和帝忽而拍案:“混账!”
赵禹私下里调查些什么事儿,查完了,拿着了证据,写好奏本呈送御前,再或者自己进宫来回话,反正这么些年了,晋和帝从来没有问过他,那些东西他从哪里得来的,又是动用了什么人手去调查。
这些年他培植了不少自己的势力,明里或是暗里的。
到如今却连这点儿是非观念都没有,什么事情都敢不分黑白的帮着人去做。
这叫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父皇也不必为这个生气了。郑家,韩家,这些人都不是不能处置。韩家早就不中用了,现在更犯不上为他家那些不争气的子孙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赵禹眸光闪了闪,他迟疑须臾之后,才又问了句:“只是郑家,您打算怎么发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