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可能只有这一次!
从前没有被揭露出来的,是因为那些人没有门路,也没有人脉关系,更没有许商君这样的好命。
突然被人告之他们的名次被人给顶替了,那岂不是两年后进京赶考就成了一句笑话吗?
至于许商君他们五个人,因为出身清苦,无权无势,所以就成为了牺牲品。
因为话是吏部的官员说的,那档案卷宗一定是他亲眼看过。
这案子他也不会负责,现在也就是问个大概,看看有没有很大的漏洞,倘或有,这五个人就是诬告,他都不必再惊动京兆府,今日就能把这五个人处置发落了。
所以到头来只能认命,蹉跎三年,重新再考。
可要是没有,真叫他们说的头头是道,这案子就耐人寻味的很了,且得好好探查一番才行。
否则等到两年后,许商君他们来京城赶考,发现根本就没有进入考场的资格的时候,再去闹也已经无济于事。
也是他们学院里的那位夫子有些关系和人脉。
科举入仕,变成了妄想。
他们哪里还有资格参加什么科考,更不要妄想殿试高中,拔得头筹了。
确确实实是许商君等人的名字被人顶替掉包了。
而他的老友,定然也是知道他对许商君的慈爱之心,所以才在吏部出了岔子,许商君他们的名字被划掉,被人顶替掉包之后,冒着被上官发现的风险,写信送往河间府,告诉了许商君的夫子。
要是真的给他们的名次顶替掉了,那他们便没有资格进入考场去考试, 到那个时候再来闹腾也不迟。
既然已经销声匿迹,就算告状,怎么查啊?
很多事情在三年的时间里早都没有痕迹了。
他最看好许商君, 说是当初许商君高中之后,他就写信告诉过金陵旧友,如今还在吏部供职的人。
这其实就是铁证。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
其实换句话说,这里面少不了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而更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许商君他们几个人还发现了这事儿。
这简直就不像话,实在是不成体统!
都不是富贵人家的孩子。
那位夫子,原本可以清清静静的教书,不必再掺和到这些事情里。
于是又不知道了多少银子,百般打听。
查到最后,说不定还会给许商君等人扣上一个诬告的罪名。
许商君的这位夫子,却似乎不是这样的。
反正就是那位夫子国子监出身,年轻的时候在金陵待过几年,现在虽然上了年纪,可是人脉关系还在。
把别人的名字顶替上来,肯定上上下下打点着,都受了不少银子。
而至于这些事情,裴兆元一时之间又觉得头皮发麻。
他们出身不好,也没有胡闹折腾的资格。
如果不是许商君的夫子,恐怕许商君他们也不敢。
裴兆元面色铁青:“如果按你们所说,此案事关重大——”
他把尾音拖长了,忽而站起身来,背着手,踱下高台来:“本官陪你们去一趟京兆府,今日就把状纸递上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