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人,可没这个待遇。
二郎,别想这些了。”
不过二郎她选不了,娶不了她,她不用想。”
所以送公主来大邺和亲,是知道蜀王不会娶。
他难得有这样冷着声音斥断赵行话头的时候。
那便就只有——
“突厥仍旧狼子野心,突厥公主只能为人妾室,等到使团进京,后头如何,暂且未知,依臣之见,仍旧让他往幽州去为宜。”
二则是……
这事儿还没明说,也没完全定下,但是阿兄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想来见过后,也就要定下,择吉日完婚。
晋和帝心里也明白,无论是许配给谁,大郎或是二郎,就哪怕是赵霖他们兄弟几个中的谁,也能处置的很好。
甚至于突厥可以借机发难,说是大邺无意议和,到时候再挑起争端,发兵攻打,对大邺来说反而不是好事。
父皇大可以让突厥使者自己选。
他说得对,只是赵行知道没必要这样想。
所以他越是这样,对阿兄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
毕竟阿兄他已经做了决定。
不然昌平郡王府那么多孩子呢,赵然要娶裴清沅,他还有三个弟弟呢,从年纪上来说,他家二郎三郎都成,就算比突厥公主小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
一面议和,一面养精蓄锐,说不定这个突厥公主还能大有作为,在大邺谋划些什么。
可议和书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要嫁的是皇子,而非宗室子。
阿兄说得也对,现在再想这些全然没用的。
无论是军中还是百姓,都会觉得是朝廷放弃了议和的机会,才导致战火纷纭,太平日子到了尽头。
而且大邺与突厥针锋相对了几十年,议和固然是好事儿,至少对百姓都好,往后辽东边境也不用再怕突厥人骚扰,就算没有姜家人镇守辽东也无妨。
要是议和的事情顺遂,等到使团离开京城,突厥公主留在盛京,官家再密诏把他召回京来就是了。”
实在犯不上。
为了大邺,为了家国天下。
“你说这话就很该打。”
这种烫手山芋没有人愿意接的。
晋和帝仔细的品了一会儿,斩钉截铁说了声好:“就依你所言,让你家二郎持密旨仍旧前往幽州,兵部把前旨追回,幽州关隘之地也不必陈兵,一切如常。
若是想做正妻,便只能嫁宗室子。
他带着密旨留在幽州,一旦议和之事有变,突厥于辽东异动兴兵,他仍旧可以统帅三军,抵御外敌。
是个烫手山芋。
众人站在福宁殿中,如今要商量着的,是两件事。
都把嫡出的公主送来和亲了,还要怎么样的诚意呢?
当众说叫突厥公主为妾,于议和无益。
她无论是入肃王府还是蜀王府,都是妾室,就算是在父皇的后宫里,母后去后,父皇曾说过不立中宫,天子一言九鼎,绝无更改,贵妃又从无错处,且身怀龙裔,突厥公主一样只能居于人下。
赵禹对这些似乎从来都不在意:“但她不能做儿臣的正妃。”
不过算了。
十八岁的突厥女孩儿,不知道性情,不晓得品行。
所以目下我只是觉得,一切以家国天下为重,并没什么不好。
人心不稳,军心动荡,这是攻心。
安插在朝廷里的内奸眼线也被拔除了。
朕亲自赐婚,断然没有朝令夕改的道理。
晋和帝心中了然,也觉得他所说不错:“行,左右这几日陈家人就要抵京了,到时候先让贵妃见见,若是不错,就算定下来,在突厥使团进京之前,就能说定。
“大兄……”
“没什么,到阿兄那儿吃顿饭也不成?”
他捏着栗子不说话。
赵禹拉了小屉,拿了什么东西丢给赵行,仔细看的时候才见是烤好的栗子,烤的时候火大,都崩了口子的:“汝南陈氏难道不配吗?既然配,陈娘子名声又好,替我不值什么?
二郎,我从没说过儿女情长不好,所以无论你对阿莞怎么样,我都觉得可以。
“突厥现在送公主进京议亲议和,是因为没有了盟友,也没有了内奸眼线,不愿意与咱们大邺两败俱伤,再僵持下去,也讨不着任何好处,不如议和,还能开放互市,对于突厥来说,并没有任何坏处。”
赵行心下一动。
只怕突厥仍旧是狼子野心,这个祸害是在将来。”
但我没有那样的感情,和你所想自然不同。
但他的太子妃一定不能是这异国公主。
他做了太子,难道他的太子妃竟是突厥公主吗?
我知道你是为好着想,觉得要没有突厥公主和亲之事,我大可以慢慢的选,慢慢的挑。
赵禹还是那副寡淡神色,拱手一礼,嘴上叫着父皇,继续说了下去:“只要说儿臣早已经定了亲事,正妃人选已定,如今突厥公主为和亲而来,无论怎么样,都只能做妾。
可对于朝廷来说,这个突厥公主怎么安置呢?
“突厥大可汗亲生的公主,宗室子是肯定不行了。”
册立东宫的事情已经提上了章程,今年年前一定有个说法,最多到明年,出了年就要册封。
出了宫门,他跟着赵禹就上了肃王府的马车。
晋和帝拢着指尖,落在眉心,揉了两把:“议和书写的很明白,突厥那个公主——”
换句话说,你是这辈子只打算守着阿莞一个人的,我却不是。
可他们送了个嫡生的公主来,摆明了不愿宗室子与她成婚。
现在要应付突厥使团,陈娘子就是最好且是唯一的选择了。
晋和帝难道会不知道?
他只是想知道赵禹的态度。
二郎是不会娶她的。
阿兄这会儿越是说他不成,他不会娶,他心里就越是觉得对不住阿兄。
似乎那是阿兄的责任。
如此确实两全其美。
其实他本来应该分担的。
这些年,是阿兄挡在他前面,一力承担了,他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娶自己想娶的人。
赵行低头看着手上的栗子:“我知道了,以后不会想这些了。”
赵禹略略合了眼:“那你下车吧,还真打算到我那儿去蹭一顿饭呢?回家陪阿莞和孩子去吧,跟着我干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