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闻言有些得意的笑道:“母亲说的是,我们王家也是有些好处的。”
好在她没有高兴的失去理智,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
“我上次和你说的你都忘了?康家现在什么名声你能不知道?让长柏娶康家女儿,对他没有帮助不说,还会连累他名声受损,长柏可是你儿子,你是想毁了他么?”
盛紘闻言脸色难看,这些年王家确实对他多有提携,但是被王大娘子这么说,好似他吃软饭一样。
放榜第三日晚上,顾廷烨在樊楼摆酒请了袁文绍和长柏,说是要恭贺长柏高中。
盛紘也没在意,举起酒杯笑道:“今日柏儿中榜虽说不能大肆庆祝,但是关上门来还是要乐一乐的。如儿和明儿也快及笄了,也能喝点酒了,给她们都倒上,咱们一家人喝一杯。”
这次之所以又提,还是因为康姨妈昨日来找她跟她说的那番话。
即便如此,王大娘子还是一脸的不岔。
“科考一年就中的,那是凤毛麟角,考个十七年不中的,那才是常事。”长枫反驳道。
康姨母跟王大娘子说,现在王家没落了,盛家却越来越兴盛。
王大娘子从小被父母送到二叔家养着,虽然心里有气,但是对王家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盛紘这时才想起长枫中没中,还没消息,连忙差人打听去了。
如兰闻言有些忙闷闷不乐的底下了头。
盛家大房乃是商贾人家,长梧又是次子,没有功名,能娶康家嫡女,自然不会反对。
康家在怎么说也是书香门第,虽说在汴京名声不好,但是其他地方却不影响。
和盛家大房联姻,聘礼肯定少不了,逢年过节也少不了孝敬。
老太太沉吟许久开口道:“二郎这个提议不错。回头你问问你那个姐姐愿不愿意。”
墨兰气急,站了起来说道:“你还怪起我来了?你成日里被你房里那几个小妖精,围的团团转,不用心读书,现在倒是说起我来了。”
顾廷烨自嘲一笑,说道:“想必是我自视过高,我的文章,其实也没有那么好。”
中午盛家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午饭,长枫和墨兰并没有过来。
“还有你,墨兰,以后别说我考不上,下次我一定能够考的上。”
“谁要别人扶持了?我的好友中那么多世家子弟,豪门勋贵,哪个不能扶持我一下?”长枫不屑道。
虽说她重视娘家,但是最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女儿。
“祖母,你别生气了。”华兰连忙来到老太太身旁,帮她顺着后背。
王大娘子也没纠结庆祝不庆祝的,开口说道:“母亲,柏儿已经高中了,也该说亲了吧?再拖下去,可就要过了年纪了。”
“仲怀少喝点,不就是没能考上么?以后求个荫官就是了。”袁文绍劝道。
若是他没记错,正是因为顾偃开去问了,得知顾廷烨本来是能中的,就是因为胡言乱语帮杨无端鸣不平,官家金口玉言,让他和杨无端一样五十岁再中。
林小娘骂骂咧咧道:“和你说了多少次了,考前少出去鬼混,你就是不听。你说你要是把那和酒的功夫用在读书上,那如今,也许也能金榜题名了。现在好了,以后咱们娘三的日子不知道有多难过。”
墨兰气的跺了跺脚,坐了下来。
“岳母,你不必觉得扫兴。汴京就是这样,有些事看着是小题大做了一点。咱们觉得没什么,但是防不住别人小气啊。而且长柏等殿试后就要封官了,若是有人暗中使坏,就麻烦了。咱们关上门来庆祝也是一样的。”袁文绍劝道。
袁文绍闻言说道:“我觉得问与不问意义不大,考官每年都换,现在的主考不欣赏,不代表后面的主考不欣赏。文无第一,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问了以后考试,反而会束手束脚。”
她也担心等以后长柏的儿子当家了,不管王家了。
“我…”
王大娘子性子软,被康姨妈这么一捧着,就答应了下来。
盛紘看到她那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道:“柏儿年少中榜,文采斐然,做什么亲,咱们得慢慢商议,急不得。”
上次她提这事被老太太说了一顿,本来也打消了这个想法。
没多久下人来报,说林小娘母子三人已经回来了,三公子落榜了。
听了袁文绍的话,老太太和盛紘夫妻眼睛都亮了。
“是啊,二郎说的有道理。”盛紘点了点头说道。
王大娘子反驳道:“母亲这是说的什么话。早年我王家对官人多有提携,现在王家没落了,让长柏娶我姐姐家的女儿,亲上加亲,以后也能照顾照顾王家,有何不可?”
“我哪里准备了礼物啊。”如兰小声道。
要不是她兄长家没有适龄的姑娘,她都想和王家联姻。
倒是王大娘子高兴坏了,她觉着肯定是她的供奉起了效果,想着回头多给上几柱香。
明兰连忙说道:“五姐姐也备了礼物,比我的还要贵重许多呢。”
王大娘子得意完,便说道:“母亲,您还记得我上次跟你提过我那姐姐有意把她女儿嫁给长柏么?昨天我那姐姐来家里串门,把她那个女儿带了过来,我瞧着那样貌品行都不错。”
菜刚上来,三人就喝光了一坛五斤的酒。
“都闭嘴。”林小娘瞪着墨兰呵斥道:“嚷嚷什么?这是什么光彩的事么?要是让人听见了,你脸上也无光。”
这边高兴的吃着午饭,林栖阁却一片愁云惨淡。
然而三人见面,顾廷烨没说几句,便一直劝酒。
盛紘对此虽然有些可惜,却也没有多大失望,虽说他之前说长柏和长枫都有机会,但科举这个东西谁又能说的准呢。
盛紘差人去请,下人回来说,二公子落榜心情不佳,四姑娘正在劝说,就不过来了。
顾偃开本就有旧疾,父子争吵,加剧了他的病情。
虽说他的死顾廷烨并不是主要因素,但多少也有一些责任。
认识这么多年,袁文绍也把顾廷烨当成朋友了,不想他背负气死父亲的名声。
(本章完)